血性真梟雄: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足復遺臭萬載 | 陽光歷史

 

A-A+

血性真梟雄: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足復遺臭萬載

2016年01月18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00 次

  何為梟雄?古人解釋為「梟,惡鳥也;雄,強也」。所謂梟雄,指的就是那些胸懷四海,志在天下,信奉「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寧使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英雄豪傑。所謂亂世出英雄,當王朝的正常統治秩序混亂時,那些極富野心、不甘屈居人下的豪傑往往會成為梟雄。今天小編甜心即可為大家介紹一位非常血性,且鮮為人知的梟雄。

  此人名叫桓溫,是東晉時期的人。桓溫,字元子,出身名門望族譙國桓氏。312年桓溫出生,父親桓彝的好友、東晉名臣溫嶠前來探望。溫嶠看了看桓溫的相貌,又聽了聽他的啼哭聲,讚歎道:「此兒有奇骨,真英物也!」。桓彝見溫嶠十分喜愛這個孩子,便以溫字為孩子命名。溫嶠還開玩笑道:「果爾,後將易吾姓也。」328年東晉大將蘇峻、祖約發動叛變,控制京城。時任宣城太守的桓彝勤王不成,被叛軍將領韓晃、江播殺害。桓溫時年15歲,「枕戈泣血,志在復仇」。331年仇人江播病死,時年18歲桓溫以弔唁為名,將江播的三個兒子殺死。桓溫為父報仇,得到當時社會的讚譽。

  此時的桓溫已經成年,「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他的朋友稱讚他的面相,「溫眼如紫石稜,須作猥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不久後桓溫被選為駙馬,迎娶了南長公主,因而步入仕途,歷任琅邪太守、徐州刺史等職。東晉重臣庾翼與桓溫友善,曾多次向皇帝推薦桓溫:「桓溫少有雄略,願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濟艱難之勳。」 庾翼死後,桓溫被任命為都督荊梁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等要職。表面上看桓溫是依靠妻子、朋友才混上仕途的,但如果他沒有才能恐怕也不會成就一番功業的。此時的東晉王朝偏安東南,不僅北方有諸多的少數民族政權,就連川蜀也被割據政權佔據。桓溫決定率眾西伐,改變他在朝中的形象。但朝廷「以蜀險遠,而溫兵寡少,深入敵場,甚以為憂」。

  347年3月,桓溫率兵至彭模,留下部將周楚、孫盛看守輜重,自己親率步兵直攻成都。桓溫三戰三捷,擊敗前來阻止的蜀軍。蜀主李勢於是在笮橋集中所有兵力抵抗,桓溫雖初戰不利,但是最終仍大敗蜀軍。李勢被迫出降,此後桓溫又率兵平定蜀地的叛亂,蜀地在割據40年後重歸晉朝廷。桓溫滅掉成漢,聲名大振,晉朝廷因此對他非常忌憚,提拔殷浩處理朝政,以抗衡桓溫。349年後趙皇帝石虎病死,北方陷入大亂。桓溫上疏主張趁機北伐,但朝廷對桓溫十分忌憚,非但不理睬他,反而任用殷浩。桓溫非常不滿,率四五萬人順流東下,這引起了東晉朝廷的恐慌,此後桓溫走向半獨立狀態。

  此後兩年間,殷浩幾次率兵北伐,但屢次戰敗,器械都盡。桓溫趁著朝野不滿之機,上疏彈劾殷浩。東晉朝廷無奈,只得廢殷浩為庶人。從此朝廷內外大權,盡皆歸於桓溫。為恢復中原,實現自己的夢想,此後桓溫進行了三次北伐。354年2月,桓溫親率步騎四萬從襄陽出發,進攻武關,水軍直指南鄉。桓溫軍隊歷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接著又在嶢柳、白鹿原等地,擊敗前秦軍隊。2月晉軍進駐霸上,前秦君主苻健率5千人退守長安。關中的百姓紛紛持牛酒迎接桓溫,許多老人痛苦道:「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桓溫志得意滿之際,桓發生了意外。他原本想收作軍糧的麥子被秦軍搶先收割,晉軍糧餉不濟,被迫撤退。

  356年12月桓溫上表要求朝廷還都洛陽,沒有得到朝廷同意。次年7月桓溫從江陵出兵再次北伐。桓溫大軍途徑金城時,桓溫見到了自己少年時種下的柳樹「皆已十圍」,他攀枝執條,泫然流涕,「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此時的桓溫已經45歲,他希望利用北伐樹立自己的聲望,恢復中原,成就帝業。不久桓溫大軍抵達伊水河畔,與羌將姚襄對峙。桓溫親率大軍渡過伊水,大破敵軍。桓溫乘勝進軍,進入洛陽。桓溫派人修繕陵園,不久後便回師江陵。而前燕趁機進攻洛陽,桓溫所恢復的領土大部分淪陷。桓溫認識到如果想要守住中原,必須遷都,於是再次上表朝廷:「自永嘉之亂,播流江表者,請一切北徙,以實河南,資其舊業,反其土宇。」

  東晉朝廷偏安一隅,且擔心一旦遷都反而會被桓溫控制,婉言拒絕遷都的提議。桓溫十分惆悵,他一次對手下說:「為爾寂寂,將為文景(文指司馬師、景指司馬昭)所笑。」眾人沒敢回答。他接著說道「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可見桓溫的野心路人皆知,但他礙於面子,不願意直接奪取政權,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功業,理所當然的成為皇帝。他很清楚,一旦自己貿然稱帝,很可能引發東晉的內亂,北方的勢力會趁虛而入。於是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三次北伐。369年桓溫率5萬大軍北伐前燕,晉軍一路所向克捷。大軍抵達枋頭,與慕容垂率領的燕軍對峙。由於雨季沒有降雨,造成運糧困難,桓溫被迫撤兵,結果被燕軍追擊。桓溫遭遇慘敗,死者三萬人。狼狽逃回的桓溫煩心事不斷,他的妻子南康公主病死。此後他大興土木,建造廣陵,引起軍民的不滿。

  桓溫本想利用第三次北伐,建立功業,受九錫之賞。但此次枋頭慘敗,讓他威名大減。此時部下勸他行廢立之事,以立威名。於是371年11月,桓溫廢皇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帝。此後,桓溫威勢極盛,連謝安見他後都遠遠的跪拜。於是桓溫入宮,想行廢立之事。但見到皇帝後,他還沒說話,皇帝「泣下數十行」,桓溫「不得一言而出」。372年7月剛剛即位一年的司馬昱病重,於是召桓溫入貢,一夜之間竟下達四封詔書。桓溫以為皇帝要 禪位給自己,但卻等來的是「家國事一稟之於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的遺詔,桓溫十分恩失望,此時他已經61歲了。373年2月桓溫病重,他不再寄望帝王,他希望臨終前得到如同天子威儀的「九錫」,但謝安拖來拖去,最終桓溫到死,也沒等來「九錫」。403年11月,桓溫的幼子桓玄稱帝,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但不久桓玄就被劉裕消滅,桓家幾乎被誅殺殆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