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神秘的陳近南:鄭成功謀士台灣諸葛陳永華
陳永華——台灣教育的倡導者,字復甫,福建龍海角美人。據說陳永華曾化名為「陳近南」,1674年,陳永華任東寧總制使。這時三藩叛亂,受耿精忠約,鄭經率師伐清。鄭經子鄭克臧監國,陳永華於是協助女婿鄭克臧總管台灣政務,遂遭馮錫范、劉國軒嫉恨排擠。1680年3月,陳永華自請解除兵權,因憂悒成疾,當年在台灣病逝。鄭經親臨弔喪,謚文正。
陳永華父名陳鼎。陳鼎明朝天啟七年1627中舉人;1644年中進士。甲申之變後回鄉躬耕,永歷二年(1648),鄭成功攻克同安,授陳鼎為教諭。西元1634年(崇禎七年),陳永華出生。後來,清軍攻陷同安,陳鼎在明倫堂自縊。
當時陳永華十五六歲,為博士弟子員。清軍人城後,陳永華出逃。當時鄭成功佔據廈門,圖謀恢復明朝江山,於是延攬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陳永華,鄭成功與他談論時事,後並且高興地說:「復甫,你是當今的臥龍先生。」後授予參軍,並以賓禮相待。但據考證,陳永華此人平時不善言談,只有在部分政見等政治方面的談論才能發揮。
永歷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與諸將討論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認為不行,只有陳永華力排眾議,認為可行。鄭成功很高興,於是派他留守廈門,並輔佐世子鄭經。鄭成功對鄭經說:「陳先生是當今名士,我留下他輔佐你,你應當以老師之禮待他。」
1662年,鄭成功攻克台灣,授予咨議參軍。1662年5月,鄭成功病死台灣,其子鄭經繼位。鄭經很是倚重他,軍國大事必詢問他。
永歷十八年(1664年),金門、廈門丟失,陳永華隨鄭經回到台灣。第二年,晉陞勇衛,並加監軍御史之職。1665年,陳永華向鄭經提出了「建聖廟,立學校」[1]的建議,認為這刻不容緩。但是,鄭經的回答卻是「荒服新創,不但地方侷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暫待之將來」,認為此事為之過早。陳永華引經據典,力陳教育之重要。他認為,台灣沃野千里,遠濱海外,民風淳樸,如果可以舉薦有才能的人來輔佐政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養生息,便可以趕上中原地區。所以,應當擇地建立聖廟,設立學校「以收人才,庶國有賢士,邦本自固,而世運日昌矣」。鄭經被說服,同意設立學校,發展台灣文教事業,並授命陳永華負責有關事宜。
陳永華於是創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全台設立「國子監」,作為台灣最高學府,各府、州、縣分別設立「府學」、「州學」、「縣學」。此外,還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區的各社也要設立「小學」,由此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學受教育。同時,為了減輕高山族同胞的負擔,陳永華鼓勵他們送子入學,特地規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鄉塾讀書者,蠲其徭役」。把教育與選拔人才相結合,而且大力推行大陸的科舉制度。在此之外,規定台灣境內兒童必須「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他還推行三年兩試,「照科、歲例開試儒童以提高教育水平。他還推行了舉薦人才的制度,州試有名送府,府試有名送院,院試取中,便可以准充入太學,仍按月月課。然後,三年取中試者,補六官內都事,擢用升轉」,成為官員。
不久之後,陳永華在承天府寧南坊擇地開始建造聖廟學院。1666年春正月,聖廟建成,旁建明倫堂。三月,又建學院,陳永華親任主持,聘請禮官葉亨為國子助教。由於在學校初建,中原文化。永歷二十年,他又主持修建了台灣第一所孔廟,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永歷二十八年,由於發生了三藩事件,清廷因為無暇東進,鄭經會師伐清,克臧監國,永華以東寧總制使留守台灣輔佐。幾年之後,清廷處理完內陸版亂之後,開始著手處理台灣事務,加之鄭經在軍事上不利,從大陸撤退,陳永華自慚護駕西征無效,十分心憂,終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與夫人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縣柳營陳永華鄉果毅後,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在他死後,朝廷給他謚號「文正」。
首先,在教育方面,陳永華曾經向鄭經提出「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並與之辯論教育的重要性。來年春天,他建設了聖廟學院,開始大力引進中原文化,加之他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種種規定得以實施,都極大地促進了台灣教育事業的發展。於是,台灣人民「自是始奮學」。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施行,也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的傳播。
其次,在土地問題上,陳永華曾經親自考察台灣南北各社,弄清開墾情況,回來後頒布屯田制度,進行屯田墾殖。土地剛開墾時就一年三熟,不僅戍守之兵,而且當地居民都可以豐衣足食。在農閒時候又進行軍事操練,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後私。此後,台灣一直兵糧豐足、民糧無患。
在民生上,陳永華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著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他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曬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在他管理台灣事務期間,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幅度很大,他也受到了民眾的愛戴和尊敬,以至於在他去世後,民眾為感念他的德澤,還設廟祭拜,就是今日府前路上的「永華宮」;「永華路」同樣也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在行政上,他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裡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
在對外商貿上,鄭成功以台灣數十萬軍民為根本,在陳永華一干人等的策劃下,鄭成功在台灣開始和日本、暹羅、安南各地通商;開通閩、浙、粵等地的通商渠道,極大地促進了台灣的貿易事業。
此外,在他死後,很多民眾以他的名義反清復明,建立了眾多秘密組織。其中最有名者無非是「天地會」。該組織以「玄天上帝」信仰為掩護,成立這一秘密組織。該會以異姓結盟,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尊化名為「萬雲龍」的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從事反清復明的行動,曾成為讓清廷最為頭疼的組織。
總之,陳永華對於台灣之貢獻,無人可與之匹敵。以至於清翰林學士李光地聽說陳永華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賀說:「台灣長久以來沒有被收復,主要是由於陳永華經營有方。今上天討厭戰亂,讓他殞命,從此台灣的收復將指日可待。」陳永華對於台灣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