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最大空軍公墓留遺憾抗戰烈士七成無姓名
重慶南山空軍墳區的一塊墓碑
目前國內唯一健在的原「飛虎隊」(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 中國飛行員,87歲的龍啟明,向重慶南山空軍墳獻花
2005年8月的一天,香港荷李活道古玩街。一個北京人走進一家古董店,他看中了店中一份名叫「重慶區空軍烈士公墓次序圖」的圖紙,討價還價後,這份公墓圖和空軍烈士戴榮矩的一批遺物被人買走。
遺物的珍貴讓買家興奮地在香港刊物發文說:「這樣完整反映一個抗日烈士家庭真實情況文獻十分罕見。」
幾天後,在北京琉璃廠的一個拍賣會上,這批被命名為「戴氏遺物」再度出現,底價兩萬。
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總經理彭震堯對此印象深刻。昨日,彭震堯說,拍賣那天剛好是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前一天。「通知了重慶方面,但最後好像這份遺物還是沒有賣掉。」
至此,戴氏遺物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2010年9月13日中午,重慶社科院研究院鄧平站在新建起的南山空軍墳中,據推算,242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飛行員長眠在這裡。
重慶抗戰紀念館館長助理錢鋒說,重慶空軍墳內埋葬烈士的數量,是以當年發生在重慶或附近地區空戰犧牲的人數推斷出來的。
鄧平對這個數字的意見是,「當時,陪都在這,一般能運來的都會運到這裡埋葬,人數大概在180人到200多人之間」。
「多數碑是無字碑,因為缺少了那份公墓次序圖。」鄧平說,沒有圖紙,一切成謎。
同年入校,同年畢業,同年犧牲
市長批示和農民立碑
9月13號上午,杭州至重慶的航班上,浙江人王誠嚴看一份重慶本地報紙。報紙上有一個版的內容是:紀念重慶璧山空戰70週年。
發生於1940年的璧山空戰中,中國空軍力量近乎瓦解,陪都重慶從此陷入被動挨炸的境地。
飛機即將在江北機場降落,王誠嚴朝窗外看,飛機下的山麓鬱鬱蔥蔥,長江沿山而去,在山麓的背陰處,他看到「一個巨大的飛機形狀」的空地。
蔥鬱的山麓叫做南山,王誠嚴看到的那個飛機形狀的空地便是重慶空軍墳。抗戰期間,兩百多位飛行員埋葬於此。
設計者將空軍墳設計成一架巨大的飛機,機頭中央是一座十多米高的機翼加螺旋槳的雕塑,刻著孫中山的字「志在沖天」。
當天中午,鄧平站在重慶空軍墳「重慶空軍抗戰紀念園」石碑前悵然若失。
碎石鋪就的小路上,整齊鑲嵌著168塊青石製成的墓碑,所有墓碑都面向外界進入重慶的唯一航線。
但有名有姓的墓碑只有55塊。鄧平說,這是因為研究空軍墳的史料極度缺乏。
記者發現,臨近排列的墓碑,墓主的生卒年月幾乎一樣,這些飛行員同生同死,最小只有18歲。
「同年入校,同年畢業,同年犧牲,這種情況在中國空軍抗戰中極為普遍。」鄧平說。
此前,這個重慶社科院研究員一直在策劃一個內地、台灣、香港三地的璧山空戰70週年祭,但由於缺乏資助,最終流產。
照片上都是很英俊的年輕人
9月14日中午,重慶南山空軍墳附近的農家樂空壩上,60歲的田現德邊喝茶邊搖著蒲扇,回憶他小時候印象中的空軍墳。
那個時候,他喜歡躲在高大的墓碑之後,然後突然衝出來嚇隔壁家的小孩子,空軍墳的碑面都是一個斜面,和中國普通的墓碑不同,人站立著可以很自然地看到碑上飛行員的姓名,「不需要彎腰。」
曾經,公墓下有一個大的探照燈,每天晚上點亮。有人說,是怕鬼出來,所以現在那個地名叫天燈堡。
怕記者看不懂,老田搶過筆一筆一畫地畫給記者看,他畫得很認真,很用力。墓的左邊是照片,右邊是簡歷……照片上都是很英俊的年輕人。
文革開始,老田看見,很多農民跑去把墓地的石板拆來修豬圈,棺材板當柴火燒,墓地逐漸荒蕪。從那個時候起,老田說,他再沒見到墓地中很漂亮很挺拔的柳杉,蒿草開始瘋長。
「以前的空軍墳早就不在了,現在的空軍墳是重建的。」老田說。
2005年,鄧平第一次來到荒廢的空軍墳。幾乎沒有路,他撥開蒿草叢,一個黑乎乎的穴洞朝他「撲來」。夕陽下,洞口四周點點黃花。
同年5月,重慶市政府收到一個叫王立喜的市民來信,希望市政府修復遭受嚴重破壞的南山空軍墳。
王立喜的父親死於日軍對重慶大轟炸。
當年6月13日,時任重慶市市長的王鴻舉批示,兩個字——「立辦」。
3天後,拿著「立辦」批示的王立喜跑到一處殘破不全的空軍墳前,長跪不起。他說:「還是早點修了吧,如果美國友人來看望昔日戰友,看到這樣破敗的場景會如何想。」
官方終於注意到空軍墳,民間修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3個月後,空軍墳附近的4個農民自發捐款,立了一塊1米高的大理石紀念碑,碑身刻上「抗戰英烈永垂千秋」。
農民立碑的動機很簡單。一個叫謝德華的農民說,每年清明前後,都有人來瞻仰空軍墳,但連個路標也找不到。
這件事很快成了新聞熱點,一個當地記者興奮地寫下,「這個中國最大的抗日空軍實葬墓地拒絕主動消失。」
2008年,重慶市政府投資1300萬元,整修空軍墳和烈士紀念園。
2010年9月13日,空軍墳的紀念碑上,一道夕陽逐漸從東向西掃過石碑上的金屬銘記牌。銘牌上刻著:南山,1938年,重慶大轟炸開始的時候,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光。
不斷中斷的線索
15年前,鄧平在重慶社科院鄧小平研究中心工作。
當年,中美開始聯合尋找抗戰中駝峰空運中犧牲的美軍飛行員遺骸,「遺骸外交」的詞語頻見報端。
不久,在雲南片馬小鎮,在高黎貢山一側,一架參與駝峰空運的飛機殘骸被發現。
「當時這個事很火,連央視都在說。我很早就知道重慶有個空軍墳,我就想,美軍飛行員會不會也葬在這裡?」本來就研究國際政治的鄧平知道,如果在南山空軍墳中能發現美軍飛行員遺體,那麼,重慶空軍墳也將成為當年中美外交的熱點。
尋找美軍飛行員成了鄧平1995年調研南山空軍墳的初衷。
實地考察空軍墳後,他更加確信「空軍墳」是重慶抗戰時期埋葬飛行員的公墓。連夜,他打一份報告給社科院領導。「當時領導比較支持,單位還批了幾千塊錢,我開始到處做調研,南京檔案館我也去查過一些資料。」他說。
深入調研後的鄧平發現,尋找空軍墳秘密的道路並不平坦。墓地埋了多少人?埋葬在這裡的人名叫什麼?第一個葬在空軍墳中的軍人是誰?是否有美軍飛行員埋葬於此……很多基本的問題沒有弄清。
「本身講空軍抗戰史的材料就少,一般是絕密檔案。另外,時間過得太快,一些當事人不斷去世。」有一年,鄧平偶然看到重慶南岸區文史資料上記載空軍墳埋葬的人數,於是去拜訪作者。
作者年歲有點大了,第一天去拜訪,人家不在。第二天快到黃昏的時候,鄧平又去老人家中。「我一去,就看見家門口放著花圈,一問才知道昨晚老人家中風去世了。」
就一天,人就不在了。站在公墓內,鄧平多次感慨:「歷史就像考古,就像碎片,這些碎片是很容易遺失的。」
公墓之謎有望解開
公墓重新修起來了,但很多謎一直沒有解開,直到那份「重慶區空軍烈士公墓次序圖」的出現。
時光回溯到1944年6月,中日機群在長沙上空展開廝殺,激烈空戰後,一架中國空軍飛機墜毀在湖南安化,飛行員名叫戴榮鉅。
抗戰勝利後,烈士戴榮鉅被安葬在重慶空軍公墓。不久,航空委員會將一幅「重慶區空軍烈士公墓次序圖」直寄給戴榮鉅家屬。
鄧平說,這幅圖中共有墓穴130處,次序圖詳細記錄了每個烈士墓地的確切所在位置,比如戴榮鉅烈士葬在128號墓穴,何祖璜烈士葬在114號墓穴。
2010年9月16日晚,在重慶的都市快報記者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總經理彭震堯打來的。
彭震堯說,已經聯繫上之前委託拍賣戴氏遺物的賣家,賣家叫尚朝陽,尚先生說,空軍烈士戴氏遺物中的公墓次序圖已經轉讓給一個香港收藏家,目前正在聯繫。
「但找到的希望很大。」彭震堯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