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變遷史
公社舊址的義務看護人、花甲老人周留栓通過自身經歷,講述了他親歷的人民公社風雨歷程。
回憶這段歲月,為的是警醒現在和未來。
▲▲第一個人民公社現狀
周留栓,1945年生,碴岈山鄉退休幹部,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義務看護人。「我見證了公社的發展歷程。」在周留栓的書房裡,他收集的人民公社的資料,能開一個小型的博物館。
在周留栓的資料庫裡,50年前,碴岈山集體農莊成立,幾易其名,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終於在歷史長河中定格。
▲▲老人眼中的第一個人民公社
【成立】
1958年4月20日上午,12歲的周留栓正在遂平縣周樓村初小上課,老師宣佈了一條消息,「轉大社了」。回到家裡,母親已經早早做好了晚飯,父親興奮地說著晚上的「轉社大會」。
一個順口溜描繪了「大社」的美好前景,「住的是樓上樓下,用的是電燈電話,使的是洋犁子洋耙,路上的喇叭會說話,蘇聯有啥咱有啥」。
這個前景,是當時基層政權理解的共產主義社會。有的幹部就更進一步通俗地解釋說:「共產主義就是天天喝羊肉湯、吃白麵饃,頓頓吃扁食(餃子)。」
隨後不久,一個口號在全國流傳開來,「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
吃完飯,周留栓跟父母前往楊店街開大會,一路上果然熱鬧。到了楊店街邊廢棄的寨河裡,坡上已經搭起了主席台。
夜色籠罩時,信陽地委專員張樹藩開始講話,說集體農莊正式成立了,台下頓時爆發出一陣山呼海嘯。
【大食堂】
加入人民公社大集體,第一步就是交東西。
楊店街大會開完後,周樓村開始開會,動員群眾加入大社,動員群眾把生產資料交給集體。
交了一頭牛,交了一個耙,周留栓的父親把家裡的大件物品都交給了公家。隨後,周家的餘糧也變成了公家的。
這時候,周留栓的父親像多數村民一樣,都熱切地盼望著共產主義的到來。有的「壞分子」把打麥用的石碾子埋起來。
因為不少人藏東西,公社幹部開始想辦法,推廣「大搬家」。於是,周家又把鍋碗瓢勺都交了出來,然後搬到指定的地方住。
恰在此時,人民公社治下的韓樓大隊先鋒一社出了一個典型:農忙大食堂。
在周留栓的記憶裡,食堂剛開始有肉有菜,饅頭管夠。老人有專門的老人餐,托兒所則有專門的「兒童營養套餐」。
大放「衛星」之後,一首順口溜開始諷刺大食堂,「食堂好處天天說,端起飯碗打哆嗦,正要張口把飯吃——哎呀,不好!碗中餓鬼要吃我。我吃他來他吃我,這回我怕不得活」。
【放「衛星」】
1958年,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放了中國第一顆「衛星」,轟動了全國。這顆「衛星」是小麥畝產3821斤,消息放在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上。
此後一段時間,遂平縣縣報幾乎天天出號外,每天都有嶄新的「衛星」衝向天。
直到今天,第一顆「高產衛星」還是農業科學家遙不可及的夢想。周留栓保存的資料顯示,創造「奇跡」的,是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韓樓大隊的2.9畝小麥試驗田。
為了提高產量,培育者在試驗田里橫豎各播一次,麥子長成了方格狀,密得只能用手拔草。培育者估計,這塊麥田將奪取近千斤的產量。這在當時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公社領導不同意。公社定下的基調是「畝產至少3000斤」。
3000斤,這個數字讓大家很發愁,最後培育者想了個辦法,把10畝地的小麥弄一起。公社社長鍾青德表示贊同,當夜,10多人趁群眾熟睡時收割了附近幾塊地的麥子。
隨後,新華社一名女記者和公社書記陳丙寅聞訊趕到。
這名女記者回憶說,她剛到現場時驚叫:「這麼多麥稈能插下嗎?」她的態度當即遭到了現場農民的反對,一個大嫂衝她說:「你是記者還是保守派?」
稱到天黑,得出平均畝產3853斤的結論。最後確定按畝產3821斤上報。
這個數字,周留栓的父親周文才說啥都不信。種了一輩子地,作為耬把勢,他知道畝產200多斤都是高產了。但他也就是在家裡說說,出去從來不敢說。
【大煉鋼鐵】
放完「衛星」,又開始了大煉鋼鐵。因為紅石崖由紅石組成,看起來像鐵礦石,人們蜂擁而至。
1000多個小高爐聳立在紅石崖上,3萬多人進駐紅石崖,遂平縣「鋼鐵兵團」的號子響徹紅石崖。
為了燒炭,周文才需要砍伐山上的樹木,許多百年大樹毀於一旦。雖然熱情很高,但鋼鐵沒有煉出來多少。「3萬多人,只有4個號稱專家的技術員,紅石是鐵礦石也是猜的,咋能煉出鋼鐵來?」現在在周留栓看來,大煉鋼鐵就是一出鬧劇。
紅石崖上的礦石煉不出鋼鐵,大家的眼睛瞄上了自家的鐵傢伙。有一天,周留栓突然發現自家箱子角上包的鐵皮沒有了,後來他才知道,被父親撬下來煉鋼鐵去了。
大煉鋼鐵到了最後,煉出了一個流傳甚廣的順口溜:「說煉鋼,就煉鋼,無論工農兵學商;遍地築起烽火台,人喊馬叫砍樹忙,商店關門改了行,農民背礦不收糧,學生運礦用衣兜,幹部怠慢扯縣長;礦石燒紅就是鋼,煉出民眾『好思想』。」
【大饑荒】
鋼鐵沒煉成,大饑荒出現了。
放「衛星」說糧食產量特別高,國家下達的徵購任務自然多,社員的口糧大部分都被徵購了。再加上所有的勞力都去大煉鋼鐵,秋天地裡的紅薯很多沒有收回來,爛在地裡,糧食越發緊缺了。
雖然父母緊著他吃,但周留栓的肚子還是越來越癟。在周留栓的記憶裡,當時一個常見的鏡頭是,在操場的一角,他弄一碗開水,把從家裡拿的窩窩頭掰碎放進去,再放點鹽就是一頓飯。
但是,周留栓的叔叔周德功連這樣的飯都沒有。那時候,全村的人都在找青蛙、老鼠、野菜、野草。餓得實在受不了,周德功就吃起了稻糠做的餅子,可是那東西沒法排泄,結果活人差點被大便憋死。「他叫得慘啊!」周留栓親眼看見,周德功因為大便不能排出,叫得不成人腔。最後,醫生求援找來了灌腸設備和藥物,才算救了周德功一命。
從那以後,周留栓不敢打稻糠餅的主意,他開始跟同學各顯神通。在收穫後的莊稼地裡,即使撿得很細,也有可能漏下一些東西,其中黃豆是周留栓最好的美食。
經此大饑荒,大食堂成為「罪魁禍首」,被中央限令全部撤銷。
大食堂撤銷後,開始允許農民有自留地,家禽家畜也開始出現在農民的庭院裡,「一大二公」的公社沒有了當初的氣勢。
【命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戰鬥隊此起彼伏,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機構大亂。
1968年,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立革委會,原來的領導機構幾近癱瘓。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人民公社開始著力恢復生產。
1982年,五屆二中全會提出撤社建鄉。
1984年,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改名為碴岈山鄉。
2006年,碴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被國家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