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要把舅舅隆科多當成「大老虎」打掉? | 陽光歷史

 

A-A+

雍正為何要把舅舅隆科多當成「大老虎」打掉?

2016年08月06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79 次

  雍正為什麼要殺他的舅舅隆科多?在287年前的今天,1727年11月17日 (農曆十月初五),隆科多以大罪五十永遠禁錮。隆科多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曾經幫助雍正秘密登基,於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於禁所。

  隆科多被雍正皇帝公開稱為「隆科多舅舅」。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皇帝晚年的諸位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鬥的皇位繼承人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這與他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係;他最終為雍正皇帝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於此。

  胤禛剛登基,對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許多事情上都咨詢他的意見,一派君臣和睦相協、同舟共濟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經對他有所責難,並開始有步驟地打擊隆科多。為什麼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雍正的態度就轉了一個大彎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對雍正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比如,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又稱康熙死日他曾身帶匕首以防不測。這雖是在他快倒台的時候說的,但難保在平日不會有此類話語流露。還有,隆科多曾自誇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權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這些話語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擁立胤禛的真相,自然為雍正所忌諱。實際上,當日暢春園的氣氛必然是非常緊張的,步軍統領所統轄的兵力也確實約有兩萬名官兵,而隆科多說他帶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這些話語後來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狀。在罪狀中,胤禛認為康熙去世當日隆科多並不在康熙身邊,也沒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時重提這些話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沒有顧及此前不久他還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興的話可以恩賞,但不允許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挾,就是說明主上無能或者無德,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邏輯。

  隆科多同年羹堯一樣,都對其他官員的任命予以干涉,稱「佟選」和「年選」。雖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徑,他任吏部尚書,但選官這種事情一向是皇權所為,你一個臣子居然選起官來了,不僅是擅權,而且有結黨之罪。

  隆科多對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於1725年底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領一職。這一招正中雍正下懷,他早就不想把這個要職留在隆科多手裡,而且準備讓與隆科多不甚親密的鞏泰來接手這個職位。以准許隆科多辭去步軍統領一職為契機,雍正開始公開打擊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圖理琛等人被派往邊境代表清朝政府就邊境問題同俄羅斯舉行談判。當時,儘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佔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後,其他談判代表不再堅持強硬立場,對俄國做了許多讓步,當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時,俄國的代表認為俄國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項大罪定為死刑。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對雍正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比如,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又稱康熙死日他曾身帶匕首以防不測。這雖是在他快倒台的時候說的,但難保在平日不會有此類話語流露。還有,隆科多曾自誇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權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這些話語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擁立胤禛的真相,自然為雍正所忌諱。實際上,當日暢春園的氣氛必然是非常緊張的,步軍統領所統轄的兵力也確實約有兩萬名官兵,而隆科多說他帶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這些話語後來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狀。在罪狀中,胤禛認為康熙去世當日隆科多並不在康熙身邊,也沒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時重提這些話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沒有顧及此前不久他還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興的話可以恩賞,但不允許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挾,就是說明主上無能或者無德,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邏輯。

  隆科多同年羹堯一樣,都對其他官員的任命予以干涉,稱「佟選」和「年選」。雖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徑,他任吏部尚書,但選官這種事情一向是皇權所為,你一個臣子居然選起官來了,不僅是擅權,而且有結黨之罪。

  隆科多對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於1725年底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領一職。這一招正中雍正下懷,他早就不想把這個要職留在隆科多手裡,而且準備讓與隆科多不甚親密的鞏泰來接手這個職位。以准許隆科多辭去步軍統領一職為契機,雍正開始公開打擊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圖理琛等人被派往邊境代表清朝政府就邊境問題同俄羅斯舉行談判。當時,儘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佔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後,其他談判代表不再堅持強硬立場,對俄國做了許多讓步,當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時,俄國的代表認為俄國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項大罪定為死刑。

  1727年,諸王大臣會議定隆科多四十一條大罪。以上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條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結、庇護年羹堯之罪。其實說起來,要說交接年羹堯之罪,是首倡於胤禛自己。當初,年大將軍以雍正皇帝藩邸舊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認為「舅舅」只不過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於穩固自身統治的考慮,不願自己的左膀右臂鬧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對年羹堯的尊重,說舅舅隆科多說有些事必須要等你進京一起商量(年羹堯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後來才明白自己大錯,隆科多真正是父親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國家的良臣,真正是「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羹堯跟隆科多要好好共事。雍正皇帝甚至自作主張把年羹堯的長子過繼給隆科多做兒子,以此來糅合兩人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來就對年羹堯無惡意,又經過這樣的拉皮條,他能不跟年羹堯交結嗎?雍正在這裡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於此時年羹堯已經倒台,雍正正是要讓隆科多背上「奸黨」惡名,為年羹堯陪葬。

  還有一條罪狀,說隆科多交結阿靈阿、揆敘。阿靈阿卒於1716年,揆敘卒於1717年,他們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這條罪狀從何說起?原來,雍正這是在算舊賬。早在1708年,群臣推舉皇太子時,阿靈阿和揆敘是推舉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時似乎並沒有什麼能量,他只是一個一等侍衛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統、鑾儀使之職已被康熙罷去。他是大阿哥的人,雖然大阿哥積極參與謀立八弟,但隆科多畢竟跟胤祀隔了一層。事實的隱情還在於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佟國維在1708年大臣推舉之前搶先上奏,提醒康熙對立儲之事要謹慎考慮。當時,佟國維已經退休了,但這個上奏的意味還是很明顯,等於告訴眾臣國舅兼國丈佟國維不贊成復立廢太子胤礽,而是意圖支持皇八子。當後來康熙追究主謀時,眾臣舉出大學士馬齊,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國維,予以斥責,只是沒有重罰。畢竟佟國維是皇親國戚,父皇都沒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說什麼。但對阿靈阿和揆敘,雍正在他們死後也不放過,斥之為不忠不孝暴戾陰險之人,儼然是本朝最無恥的大臣。雍正借此張開了清除胤祀集團的大幕。

  陳年舊賬,嫉恨如此之深,說明雍正是一個多麼刻薄陰險的人。雍正為了避免給人濫殺功臣的譏刺,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處以死刑,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點頗富意味:隆科多位極人臣以此始,身敗名裂以此終。一年後,失勢的「舅舅」死於禁所。

  隆科多並非一無是處。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邊境主持同俄國的劃界談判。當時,儘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佔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

  最終,「隆科多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其贓款數十萬兩,於家產中追補。長子岳興阿被革職,次子玉柱被發往黑龍江當差。1728年夏,隆科多於幽憤中死去。而電視劇《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聯合皇八子等人逼宮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年羹堯的所做所為的確引起了雍正的極度不滿和某種猜疑。年羹堯本來就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側目和皇帝的不滿與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的居功擅權將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並沒有懼怕年羹堯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堯,而年也只能俯首就範,一點也沒有反抗甚至防衛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著舊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說:「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為也,實有所不必也。」至於年羹堯圖謀不軌之事,明顯是給年羅織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說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謀反。

  陳年舊賬,嫉恨如此之深,說明雍正是一個多麼刻薄陰險的人。雍正為了避免給人濫殺功臣的譏刺,所以沒有將隆科多處以死刑,而是在暢春園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點頗富意味:隆科多位極人臣以此始,身敗名裂以此終。一年後,失勢的「舅舅」死於禁所。

  隆科多並非一無是處。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邊境主持同俄國的劃界談判。當時,儘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佔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可惜,那時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

  最終,「隆科多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其贓款數十萬兩,於家產中追補。長子岳興阿被革職,次子玉柱被發往黑龍江當差。1728年夏,隆科多於幽憤中死去。而電視劇《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聯合皇八子等人逼宮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年羹堯的所做所為的確引起了雍正的極度不滿和某種猜疑。年羹堯本來就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側目和皇帝的不滿與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的居功擅權將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並沒有懼怕年羹堯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堯,而年也只能俯首就範,一點也沒有反抗甚至防衛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著舊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說:「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為也,實有所不必也。」至於年羹堯圖謀不軌之事,明顯是給年羅織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說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謀反。

  從年羹堯來看,他一直也是忠於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在被革川陝總督赴杭州將軍任的途中,年羹堯幻想雍正會改變決定,因而逗留在江蘇儀征,觀望不前。結果這反使雍正非常惱怒,他在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所上的謝恩折上這樣批道:「看此光景,你並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你這光景,是顧你臣節、不管朕之君道行事,總是譏諷文章、口是心非口氣,加朕以聽讒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顧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節也。只得天下後世,朕先佔一個是字了。」雍正的這段朱批實際上已經十分清楚地發出了一個信號:他決心已定,必將最終除掉年羹堯。

  直至年羹堯接到自裁的諭令,他也一直遲遲不肯動手,還在幻想雍正會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經下定決心,認為使其免遭凌遲酷刑、自裁以全名節已屬格外開恩,所以他應該「雖死亦當感涕」,因此年羹堯生路已絕。一個想要謀反的大臣怎麼會對皇帝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呢?雍正在給年羹堯的最後諭令上說:「爾自盡後,稍有含冤之意,則佛書所謂永墮地獄者,雖萬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訣之時,雍正還用佛家說教,讓年心悅誠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殺人滅口,事出有因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參與了雍正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反遭猜忌以至被殺。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學者也持這種看法。據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年羹堯也曾參與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大加恩賞,實際上是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羅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說,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遠在西北,並未參與矯詔奪位,亦未必知曉其中內情。但客觀上講,當時年羹堯在其任內確有阻斷胤禵起兵東進的作用。

  關於雍正帝篡改遺詔奪取皇位的情況,許多著述都進行了闡釋,閻崇年先生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統歸納,此不贅言。各家說法,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確實疑點很多。而他即位後,又先後處置了原來最為得力的助手年羹堯和隆科多,讓人更不禁要懷疑這是作賊心虛、殺人滅口。當然,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無鐵的資料作為支撐,所以,這種懷疑套句俗語說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我們暫且拋開雍正決心除掉年羹堯的真正動因不說,從年羹堯自身而言,他的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絲毫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為輿論所不容;而且他植黨營私,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忌恨。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勢必難得善終。所以《清史稿》上說,隆、年二人憑借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