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天文愛好者在廈門拍到「嫦娥一號」
圖為:嫦娥掠過廈門上空,留下它的「足跡」
據《法制晚報》報道 一名從蘇州趕到廈門的天文愛好者,24日成功拍攝到了嫦娥一號衛星和三級火箭飛過廈門上空的珍貴情景。
衛星和三級火箭「攜手」飛越廈門
拍攝到這段視訊的蘇州人陳韜告訴記者,由於在室外拍攝,他和幾個天文愛好者帶著收音機,根據廣播的直播來瞭解衛星發射的時間。
在廣播傳來衛星發射的消息後,陳韜就按下了攝像機的快門,大約8分17秒後,廈門上空出現了一個拖著尾巴的亮點。「『嫦娥』來了!」陳韜心中一陣激動,幾個天文愛好者趕緊將攝像機對準了天空。「從我們拍攝的畫面裡,可以看到衛星和三級火箭保持連接的姿態,往東南方向飛去。」陳韜說,衛星和三級火箭剛飛過去,現場的市民又在木星的位置,看到一個發亮的物體。
「它比我們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星還要亮好幾倍!」陳韜說,這個發光的物體也從木星的位置往東南飛行,但高度比前面拍到的衛星和三級火箭要低很多。
「我們估計那就是脫落的二級火箭殘骸。」陳韜的拍攝記錄顯示,從衛星出現到二級火箭殘骸墜落,整個過程在廈門上空持續了2分02秒。
業餘愛好者測算軌道廈門撞上「嫦娥」
「能夠拍到這段畫面確實難得。」拍攝者陳韜今年28歲,就職於蘇州一風景區,並非專業的天文愛好者,不過,為了拍攝「嫦娥」,他也是用心良苦。
陳韜從蘇州趕到廈門,運氣的成分也很大。「由於事先並沒有公佈衛星的軌道數據,我們只能自己進行估算。」陳韜說,衛星從西昌發射後,肯定要飛往赤道,那麼廈門就正好在「嫦娥」東南飛的路線上。
為了能拍攝到衛星,陳韜還在攝像機上裝了一個星光級的攝像頭,這種攝像頭能夠在很暗的條件下,拍攝到肉眼可見的很暗物體。
天文館專家:畫面清晰看到衛星和火箭
「視訊拍攝到的是二級火箭剛剛分離後的畫面。」看到這段視訊的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告訴記者。
朱進介紹,拍攝時間在18:20左右,廈門當地天空還很亮,因此肉眼看到衛星和火箭並不困難。在拍攝到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嫦娥一號衛星,三級火箭看起來則很亮。
朱進說,北京天文館派出的工作人員當時就和陳韜在一起,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也在廈門成功拍攝到衛星和火箭的錄像。
嫦娥一號運行正常
記者2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瞭解到,截至27日17時33分,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經過第一次近地點變軌後,已在24小時週期軌道上運行一圈。目前,嫦娥一號仍保持巡航姿態,繼續在24小時週期軌道飛行,等待下一次加速的時機。衛星各系統狀態良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工作正常。在這一軌道上,衛星將運行3圈,於29日實施近地點第二次變軌。
27日凌晨,衛星上的VLBI信標機已經打開,我國VLBI天文觀測系統的4個天文觀測站全面投入應用,為嫦娥一號提供測控服務。
今日看點
天文觀測系統繼續為嫦娥指路
28日,我國VLBI天文觀測系統的4座天文觀測站將繼續與S波段統一測控系統聯合對衛星實施綜合測軌和狀態監控。
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測控專家、探月工程測控系統主任設計師季剛介紹說,我國VLBI天文觀測系統已成功實現了由事後觀測向準實時觀測模式轉變的重大突破,首次達到了工程應用的水平。VLBI天文觀測系統具有突出的測角優勢,引入航天測控工程後,可大大提高飛行器短弧段定軌精度,縮短定軌時間。
背景鏈接
月食:「嫦娥」繞月的黑暗時光
據新華社10月27日電嫦娥一號衛星在繞月飛行的1年時間裡,可能會遭遇兩次月食。「月食將是『嫦娥』繞月的黑暗時光,衛星不僅因此無法得到太陽能電池充電,而且還將經受溫度急劇下降的考驗。」嫦娥一號衛星主任設計師饒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月食的出現,衛星的供電系統和熱控系統將面臨嚴峻考驗。」饒煒說。嫦娥一號在繞月運行過程中,主要依靠衛星上的太陽能帆板接受太陽照射發電,而在長達幾小時的黑暗期內,衛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將無法工作。另外,由於沒有太陽的照射,衛星表面的溫度會急劇下降,最低可達零下130攝氏度左右,對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一個考驗。
針對這些影響,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們進行了分析研究,並找到了解決方案。
提高衛星自帶蓄電池的性能,同時設法讓嫦娥一號在月食期間「節衣縮食」。除保證最基本的部件用電外,衛星上其他部件尤其是「耗電大戶」們將暫時停止工作,以便將電力損耗控制在最低水平。衛星上的隔熱塗層、熱管、加熱器等器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試驗結果表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幫助嫦娥一號度過黑暗時光。」饒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