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為何曾把癩蛤蟆神聖化?古代蟾蜍的寓意 | 陽光歷史

 

A-A+

古代中國為何曾把癩蛤蟆神聖化?古代蟾蜍的寓意

2017年06月2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32 次

  在古代,蟾蜍和蜈蚣、蛇、蠍、蜥蜴共屬「五毒」。清代宮中端午節的大戲《闡道除邪》,就收有張天師制服蛤蟆精的故事。故事中的蛤蟆精,就是蟾蜍。而民間直到今天,仍有端午取蟾酥的習俗。

  一、蟾蜍辟兵

  五月捉取蟾蜍的習俗,文獻上所見甚早。《淮南子》云:「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鼓造」即蟾蜍。也就是說,漢代人捕捉蟾蜍,為的還不是蟾蜍,而是為「辟兵」,蟾蜍何以辟兵,這和古人的信仰有關。

  漢人張衡《靈憲》曾交代月宮中這只蟾蜍的來歷云:「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於月,是為蟾蜍」。由於蟾蜍被編入嫦娥傳說,於是也和不死靈丹掛上了鉤,《抱朴子內篇》介紹不死靈藥有五種,稱「五芝」,其中「肉芝」就是「萬歲蟾蜍」。據說萬歲蟾蜍的神奇,來自頭上的角,即「肉芝」,法力在靈芝以上,是長生不老的仙藥。不僅「服之長生」,而且神奇非常:

  蟾蜍萬歲者,頭上有角,頷有丹書八字,五月五日午時取之陰乾,百日,以其足劃地,即為流水。能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矢皆反還自向也。

  這就是《淮南子》講到的蟾蜍辟兵的來歷。

  二、在中國文化中,蟾蜍曾經被神聖化。

  首先,蟾蜍屬於蛙類,一產多子,當然很容易成為人們生殖信仰的崇敬對象。中國上古考古的掘出來的器皿,很多帶有蛙文,足以為此證明。更重要的是,蟾蜍具有冬眠的習性。對於我們人類,生命只有一次,可這滿身癩斑的蟾蜍,卻可以生而後死,死而後生,這實在令古代的先民傾慕和崇拜。後來又有人把這份生生死死的「神力」和天邊的月亮由盈轉缺又由虧而盈聯繫到一起。於是漢代畫像石上,我們常會看到並畫的日月,那太陽中站著一隻三足鳥,月亮裡經常伏著一隻蟾蜍。月亮中的蟾蜍,和人世間的治亂關係密切。保存在日本的元弘抄本《五行大義》卷四紙背記《河圖》云:「蟾蜍去月,天下大亂」。

  三、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夏在民間曾經流傳過劉海戲金蟾的神話故事。相傳憨厚的劉海在仙人的指點下,得到一枚金光奪日的金錢。後來劉海就用這枚金錢戲出了井裡的金蟾,得到了幸福。這說明人們渴望得到它,蟾是幸福的象徵。

  不論是神話中的蟾,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蟾,都確確實實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為人類作了很多好事。蟾蜍,別名癩蛤蟆、癩刺。分大蟾蜍中華亞種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脫下的蟾衣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