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吸星大法之終極演繹「藍離散星」的不老之謎
通過消耗自己的鄰居,藍離散星在恆星簇中看起來非常年輕
宇宙星系中密佈著成千上萬顆恆星。然而在這些恆星簇的深處卻有著一個名為藍離散星的另類族群——儘管年紀相仿,但它們看起來要比周圍的同伴年輕許多。如今,天文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這個不老傳說的答案,就像道利·格雷(編者註: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創作的小說《道利·格雷的肖像》的主人公)一樣,它們乾脆就拒絕長大。
隨著低質量恆星接近它們生命週期的終點——大約100億年左右,其中的大多數會首先演變為紅巨星,之後再變成白矮星。在這一過程中,恆星會逐漸變暗、冷卻。然而,藍離散星卻絕對是一個離經叛道者。儘管已經步入晚年——大約為130億歲,但它們依然像年輕恆星那樣又熱又亮。天文學家之前曾假設,這些恆星年輕的外貌完全要歸功於它們的鄰居。藍離散星或許能夠搾乾附近恆星的氫,這一過程被稱為「質量轉移」,或是與後者發生碰撞並將它們整個吸收過來。
在12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天文學家用兩篇論文的篇幅給出了上述兩種過程的證據。一個研究小組描述了NGC 188——位於距離地球5000光年的仙王座北部的一個恆星簇——中的藍離散星。另一個研究小組則研究了Messier 30——位於26000光年以外的摩羯座。
在對Messier 30進行的觀測中,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Francesco Ferraro和同事證實,不論藍離散星看起來有多年輕,它實際上都是一個非常老的傢伙。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採集的與恆星亮度和溫度有關的數據,研究人員觀測了位於恆星簇中數千顆紅巨星和白矮星之間的44顆藍離散星。這些數據表明,藍離散星既亮又熱,就像年輕的太陽一樣。但是這些恆星一定是非常古老的,因為在恆星簇中的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形成的其他恆星都是非常古老的。原恆星雲物質的缺乏以及恆星的低速度表明它們並非是在最近才形成的,並且也不是從星系的其他地方遷移而來的。
其間,美國麥迪遜市威斯康星大學的Robert Mathieu和Aaron Geller,在15年的時間裡,利用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WIYN天文台的望遠鏡,對名為NGC 188的恆星簇中的恆星運動和亮度進行了跟蹤。兩位天文學家發現,在恆星簇中,大約有75%的藍離散星擁有伴星,兩者以近乎太陽與木星之間的距離相互環繞運行。Mathieu說,這種親密接觸強烈表明,「藍離散星是由質量轉移、碰撞,以及兩顆或更多顆恆星之間的熔合所形成的」。
加拿大漢密爾頓市McMaster大學的天文學家Alison Sills表示,總而言之,這些發現證明了藍離散星是由碰撞和質量轉移所形成的假設。但是至今尚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一顆藍離散星個體到底是如何形成的。Sills說,最後的答案或許需要下一個10年到15年的觀測才能夠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