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淺談清朝滅亡
清朝是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現在看來已經早已進入歷史記載的朝代。不過它滅亡之日距離今天還不到百年。然而清朝留給後人除了百年的恥辱,還有更多的歷史思考。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大一統朝代最長久的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從明萬曆44年起兵到明崇禎17年得國,龍興遼東,三代人不懈努力終於以東北偏隅之地併吞海內,天下一統。順治1644年入主中原到宣統1912遜位期間經歷10個皇帝,一共268年。期間既有康乾盛世獨步天下的輝煌,也有道鹹衰世彷徨無奈的屈辱;最後光宣末世壽歸正寢的結局。
清朝自開國以來,漢人的反抗鬥爭一直都沒有停止,包括在康乾盛世也不斷有各種起義發生。 清朝從嘉慶帝開始,下面的君主才能都比較平庸。既缺乏康熙,雍正,乾隆的雄才大略,又無作為守成。乾隆盛世留下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清朝已經危機四伏。白蓮教,天理教起義,全國上下,烽火四起。在嘉慶18年(1813年)連皇宮都被天理教教民攻入。從道光20年(1840年)開始,清朝是每況愈下,先是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往後太平天國起義,甲午戰爭以及《馬關條約賠款;八國聯軍進北京以及《辛丑條約》賠款等等。內憂外患,此伏彼起;嚴重消耗了國家的元氣。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全國各地聞風而動,紛紛響應向清廷宣佈「獨立」;清朝統治頓時土崩瓦解。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很強的憂患意識,以及對於廣大漢人的防範心理。幾百萬滿人統治百倍以上的漢人,令他們時時刻刻如履薄冰,不敢懈怠。所以他們搞大屠殺、文字獄,都是用武力來逼迫漢人向他們靠攏。力圖在肉體和精神上消滅漢人的反抗意識,在成功的維護了中央集權的同時也抹殺了人民的自主意識,製造出了大批只會唯唯諾諾的奴才。如果把戰戰兢兢提防人民反抗的精力放到認識與國外的差距,抵禦外患上來也不會鬧到後來的地步。清朝是歷史上唯一沒有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騷擾的王朝,但他們遭到了來自海上商業民族的挑戰。《中英南京條約》僅僅還只是一個開頭。之後不平等條約一發不可收拾。最可悲的是,清朝統治者到最後也沒認為自己是中國真正的主人,一直把自己看做外來人。在列強入侵時,"寧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論調充分暴露了他們的心態。子賣爺田心不疼,簽下了不計其數的賣國條約。他們一直都認為自己賣的是別人的地方,自己真正的老家在遼東。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文明落後於西方,對外戰爭所以屢屢失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的條約造成全國人民對於清朝徹底的失望,在到了後期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再加上貪污腐敗盛行,使廣大的漢民族民族主義的覺醒。修編《清史稿》的清朝遺老不由得感慨:「本朝以兵興,亦以兵敗。」從一定程度上講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沒有直接滅亡清朝,卻埋下了顛覆清朝專制政府的種子。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漢族官僚逐步掌握了軍權,而滿清的根基--八旗子弟早在康熙時期就已經基本垮掉了。原來的開國雄師成了一幫一事無成、百無一用的紈褲子弟。通過太平天國對於清朝的打擊,清朝統治者不得不起用漢人精英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漢人精英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清朝的軍權;最後漢人新軍起義最終敲響了清朝的喪鐘。
尤其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朝如同暮日西沉,廣大漢族同胞都以為清朝的末日到了。之後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起義,各種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一浪接連一浪不斷衝擊著腐朽不堪的清朝的反動統治。在各種力量的打擊下清王朝的統治越發搖搖欲墜,。清朝末年光緒年間,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清廷最後垂死掙扎曾經兩次變法。試圖通過變法維新,挽救大清王朝的危亡局勢。第一次戊戌變法在1888年,僅僅維持103天,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百日維新被血祭,變法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是在1905年,在慈僖太后主持下變法,其中原先戊戌變法提出來的廢除科舉制度被徹底執行。廢八股科舉,得罪了天下所有一輩子寒窗苦讀的讀書人,數不清的讀書人因此自殺尋死,出身科場的讀書人無一不切齒痛恨。科舉制度是清朝入關之後為籠絡漢族讀書人的選擇,甚至還規定進士前三甲一定出自漢族書生,因此鞏固了王朝的統治,很多讀書人為了求得功名,也就此放下了民族之爭。如今既然杜絕仕途出身之路,滿漢之分的老帳又開始清算起來,清王朝的統治越發搖搖欲墜。科舉制度的好處並不僅僅在於招賢納士,而是給普通大眾構築了一條通往上層官僚階層的通道,雖然成功的幾率很小。但畢竟多數人不甘心平庸一世,尤其是那些自覺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對於統治者來說,這股力量如果運用的好,可為我所用,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等,假如運用不好,則是危害統治秩序的潛在力量;比如黃巢、洪秀全和孫文。黃巢一個落第舉子居然攻陷京師長安,差一點顛覆了唐朝的社稷。唐朝在他的打擊下加快了滅亡的進程。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烽火燃遍中國十一省,北伐軍居然攻打到了天津。逼的清朝咸豐皇帝宣佈京師戒嚴,儘管以後起義被撲滅了,卻嚴重撼動了清朝統治根基。而孫文屢屢發動起義,儘管失敗了多次,但是最後的辛亥革命還是成功了。貌似強大的清朝這匹二百多年的駱駝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倒了。看似兩個貌不起眼的布衣,最終把清朝送進了歷史。
清朝從1840年鴉片戰爭依靠慣性苟延殘喘到1911年,居然還存活了72年現在看來不得不承認是個奇跡。當時天下形式如同河決魚爛,處於無法收拾的局面了。就連當年李鴻章都哀歎,認為中國遭遇上了三千年來未有之奇變。外有列強環伺侍強陵弱,內有革命起義風起雲湧。李鴻章是全力剿滅太平天國,挽救清朝於頻臨滅亡三大巨頭之一,在甲午戰爭之前,其他的兩個巨頭曾國藩和左宗棠都已經辭世。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李鴻章身上,當時日本蠢蠢欲動想要侵略清朝的附庸國——朝鮮。身為清廷重臣的李鴻章手握重兵,拒絕出兵保護朝鮮,坐視烽火在朝鮮半島上燃燒。他的幕僚馬氏兄弟曾經提建議讓朝鮮宣佈獨立,或者清朝直接出兵佔領朝鮮,收為清朝第十九個行省;斷絕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然而李鴻章在當時卻說:「大清朝我都不敢保證它有二十年的壽命,何況是高麗?」結果一語中地,朝鮮很快被日本佔領。而清朝滅亡的日期還真的被他說中了,17年之後的1912年2月12日,是清朝的最後一天。隆裕太后偕同6歲的宣統帝溥儀在乾清宮頒布退位詔書。
退位詔書全文如下: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佈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這份退位詔書由光緒二十年狀元張謇的幕僚楊廷棟起草初稿,再由張謇潤色修改,文章的確是大手筆、名家風範一覽無餘。中國自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稱帝到1911年一共長達2123年的封建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清朝十二帝
一、太祖 天命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二、太宗 天聰 崇德 愛新覺羅·皇太極
三、世祖 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
四、聖祖 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
五、世宗 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
六、高宗 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
七、仁宗 嘉慶 愛新覺羅·顒琰
八、宣宗 道光 愛新覺羅·旻寧
九、文宗 咸豐 愛新覺羅·奕zhu
十、穆宗 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
十一、德宗 光緒 愛新覺羅·載湉
十二、末代 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
後記: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的滅亡原因從秦朝開始,已經探討過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滅亡原因。清朝的滅亡原因是最後一篇,清朝滅亡至今還不到百年;留下的各種歷史資料堆積如山,各種說法論點等等不一,連日查看下來,看的暈頭漲腦。大體上梳理了一下頭緒,信手碼成該貼作為初稿;其中的文字無論是從技巧還是學術方面都極其低劣。不值得行家一曬也!~歡迎別人補充說明,多提寶貴意見;以期改進!不勝榮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