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到底魂歸何處 | 陽光歷史

 

A-A+

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到底魂歸何處

2015年01月07日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92 次

  李自成殉難於何地,300多年來史學界雖有一些不同的爭議,但殉難於通城九宮山的說法一直佔著主導地位。


  1955年,通城縣人民政府根據政務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離縣城二華里的九宮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墓成後,通山縣的有人向《歷史教學》編輯部提出了質疑。該刊在請專家作問題解答時,認為李自成殉難於通山九宮山。1964年,《歷史教學》又發表了專文進一步論證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從此在國內,李自成殉難於通山說佔了上風,而殉難於通城說被取而代之。此後,關於李自成最後結局的說法出現了多種。為此,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於1996年專門成立了「李自成結局問題課題組」,從湖南到湖北進行了實地考察。1998年,課題組負責人王戎笙教授執筆撰寫了全文56萬字的報告。然而,爭論至今仍在繼續……


  兩個九宮山


  林金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明史研究會副會長。他也是當年課題組的另一位負責人。針對「李自成的確於順治二年四五月間,死於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的觀點,他和另一位同事楊志清均有不同看法。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認為,「說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史證不足,說李自成兵敗歸隱湖南石門縣夾山寺沒有有力的證據。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沒有十足的證據,但死於通城縣九宮山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林金樹認為,首先,記載「李自成於順治二年四五月間,死於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的史書作者均為當時的官僚文人,他們立場鮮明,都是站在農民起義的對立面,仇視起義軍,仇視李自成,恨不得李自成早受「天刑」,這種明顯的政治傾向,強烈的報復心態,在他們的著作中必然會有所流露、反映。第二,清初很少有人說李自成死於通山。在記述此事的清初十六種著作中,明確記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的,只有《烈皇小識》和《荒書》兩種。「我們對這種情況所持的態度是:一不以數量多少論是非;二對少數人的說法,必須進一步加以考證。」林金樹說。


  在湖北省境內,有兩個九宮山,一在通山縣,一在通城縣。通山縣九宮山,北距武漢市180公里,橫貫幕阜山脈17.5公里,總面積43平方公里。主峰老崖尖海拔1656.7米,是湖北的道教名山,被譽為鄂東南第一山。而通城縣的九宮山位於縣城南約三華里處桃源洞之北,這是一座小山,它東臨通(城)修(水)公路,西與長(沙)武(漢)公路僅一箭之隔,西南與幕阜山脈錫山主峰一脈相連,標高355米。通山縣毗鄰江西,而通城縣則同時與湖南、江西接壤。


  兩縣之間是崇陽縣。據悉,持通山說的學者認為,明正統年間敕修的《大清一統志》,以及魏源的《聖武記》、蔣氏《東華錄》、趙爾巽的《清史稿·地理志》也均載九宮山屬通山縣。《明史·地理志》有通山九宮山,通城僅南有錫山,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也記九宮山屬通山,而在通城縣下則未提有九宮山。另有學者根據《德義堂段氏宗譜》認為,段氏修譜時間為崇禎庚午(1630),比李自成之死早15年。這一記載表明,至遲在明代晚期,通城已有「九宮山」的名稱,光緒十八年《湖北輿地記》、同治六年所修《通城縣志》卷三都有通城九宮山的記載。


  林金樹稱,中國經濟史學界的元老李文治先生是主張通山說的,但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分冊寫的《李自成起義》一文中,對這個問題非常慎重:(李自成於順治二年)「五月轉戰至湖北東南各州縣。九月至九宮山(一雲通山,一雲通城)為地主鄉團所圍困。李自成犧牲。餘部由劉宗敏、李過率領南下,聯明抗清」。因此,李自成是否到過通山九宮山,這是李自成結局研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根據《阿濟格奏疏考實》第4、5、6頁所羅列的材料,就李自成是否被追圍於通山九宮山問題分析,誰也沒有在通山九宮山追著李自成。在湖南慈利縣發現一塊野拂墓碑,碑文有「追李闖於澧水」句,無論這個「追」作何種解釋,都說明李闖到了澧水。


  據林金樹和楊志清的研究,親自審查過《明史·李自成傳》的張玉書在《張文貞集》卷七《紀滅闖獻二賊事》文中所說的「九宮山」,也很難說是通山九宮山。


  而《明史·李自成傳》最後定稿,記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所以,張氏在他文中所說的「九宮山」,也很難說是通山九宮山。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