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瀛浪客宮崎滔天:日本浪人的中國革命夢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前往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臉虯髯的東洋浪人宮崎滔天在典禮上情緒激動,伏地大哭。眾人問之,答曰:「恨我生不是中國人!」
1
就職典禮上的浪人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從上海坐小火車前往南京,抵達兩江總督署轅門,於晚10時開始舉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
總統府大堂燈光明亮,前簷懸掛有橫幅:「吾大中華民國吉期良辰」,兩邊立有一對豎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在整個典禮現場,播放著激昂的《馬賽曲》,孫中山等人略帶疲倦,但神情莊重。
參與此次就職典禮的兩個外國人很受矚目。其中一位,是曾因駝背矮小而被西點軍校拒收的美國兵法天才荷馬李(Homer Lea),另一位,就是一臉虯髯的東洋浪人宮崎滔天。
次日,新總統孫中山設宴招待宮崎一家,賓主相談甚歡,並憶及十多年前落難日本時的舊事。孫中山不忘讚揚宮崎夫人槌子廚藝好,稱,「荒尾村的生魚片真好吃」。生魚片,是日本人招待賓客的最高禮節。
1897年,避難日本的孫中山到訪熊本縣宮崎老家荒尾村,受到了宮崎夫婦的盛情款待。生魚、醬湯、燉魚、醋飯卷、鰻魚等等,凡是鄉下能弄到的,宮崎夫婦竭盡所能。孫中山愛吃雞,宮崎夫人每日必以雞入菜。不過,孫中山似乎不習慣生魚片,在荒尾村,著實瀉過一陣肚子。
在荒尾村款待孫中山之時,宮崎一家,生活頗為拮据,招待一桌好菜,實為不易。
2
三兄弟的革命夢想
1897年之前,宮崎滔天對孫中山並不瞭解,只隱約知道孫於1895年曾在中國南方策劃了一次革命,在日本媒體偶爾對清國現狀的報道中,孫被稱為是「廣州暴徒巨魁」。
宮崎滔天1871年出生於九州武士浪人之家,父親是劍道教師。1877年西鄉隆盛舉兵反對明治政府時,主張自由民權的兄長宮崎八郎加入並戰死戰場。八郎之後,宮崎三兄弟皆走上體制外的自由平權道路。哥哥民藏,熱心於土地平均,日後影響了孫中山「平均地權論」的形成;二哥彌藏,主張「去中國結識英雄,共同復興中國,恢復人權,創世界新紀元」。彌藏為實現理想,身體踐行,剃髮易服,混入在東京中國商人群體,並結識了孫中山摯友陳少白。
彌藏與兄弟滔天皆認為,唯有復興中國,才能引領亞洲對抗白種人的霸權。在認識孫中山之前,宮崎滔天就兩度訪華,希望結交中國革命志士,同圖大業。
1897年5月,宮崎滔天在橫濱拜訪了陳少白。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臨別,陳少白贈宮崎一小冊子,稱「這就是那個人」。
陳少白所贈英文小冊,即孫中山所著《Kidnapped in London》(《孫逸仙倫敦蒙難記》)。此前一年,孫中山在倫敦誤入中國公館,遭清廷拘押,其英國老師奔走相救,由於英國外相的強烈干預,清廷不得已釋放了孫中山。此書在英語世界引起巨大轟動,聲名遠播。
宮崎滔天急欲結識革命家孫逸仙。
3
與孫逸仙結刎頸之交
1897年7月,滔天得知孫中山在8月16日抵達日本橫濱,寓陳少白居所。滔天從香港緊急啟程,前往橫濱。
滔天抵達寓所,女僕說客人尚未起床。滔天立庭院等候,良久,聽「嘎吱」開窗聲,一穿睡衣的紳士向外探視,正是照片上之孫中山。兩人互相致禮問候。滔天見「他剛剛起來,口未漱,臉也未洗」,感到「有點輕率,不夠穩重」,心中疑慮「我幫助這個人究竟能否完成一生的志願呢?」
宮崎滔天與孫中山合影
話鋒一轉,進入中國革命的議題,孫中山詞鋒犀利,有條不紊,「一言重於一言,一語熱於一語」,宮崎滔天大為動容,悔不該以貌取人,「從那一天我便為他傾倒」,「余於茲與孫逸仙初結刎頸之交」。
隨後,宮崎滔天邀孫中山訪問熊本,在荒尾村的一個星期,兩人就中國革命之手段、前景,大亞洲主義等論題,徹夜長談。宮崎滔天由是欽服孫中山之學識與見地,遂許以驅馳。
1898年,宮崎滔天將《Kidnapped in London》譯成日文,定名為《清國革命黨領袖孫逸仙:幽囚錄》,在此書前言中,滔天稱孫的革命黨乃當今中國秘密會黨中「最文明、最革命的組織」,一反此前孫中山被輿論界視為「反賊」的形象,為革命正名。
以後十年,孫中山數度亡命日本,兩人相知相助。宮崎為孫介紹了日本政界相當有影響力的犬養毅等人,並幫助孫中山建立同盟會,並數度參與孫中山發動的革命。從軍火籌備到作戰方略的制定,甚至於親臨前線,數度涉險。
20世紀初期,宮崎滔天的家,往往是早期同盟會會員的活動據點,宮崎滔天與黃興、胡漢民、汪精衛、戴季陶等人來往密切。
4
一笑相逢在此時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宮崎在日本從報上得知了這一消息,激動難當,稱:「二十五年的辛苦,這才算看到了結果。被人們嘲笑成空想啦、夢想啦,總算成功了。」
十多年來,宮崎滔天一家傾其所有支持孫中山及其革命事業,等到中國革命爆發之時,宮崎滔天卻沒有盤纏前往中國。據宮崎夫人槌子回憶,宮崎滔天傾心為革命奔走,不顧家計,至妻兒愁苦。宮崎對妻子說:「為革命用的錢,我能弄到,可養妻活兒的錢卻弄不到。你該自己想想辦法了。」宮崎夫人不得已,便跟著荒尾村的農村一起燒貝為石灰,以求生計。
宮崎滔天貧病交加,憂憤難當。好在他鄰居素知宮崎滔天之大氣節,為他東拼西湊了一些盤纏,他的中國之行才得以告成。
宮崎與同盟志士
宮崎於10月18日到了上海。他在那裡打聽到孫中山仍在歐洲,便立即乘船沿長江上溯,去會見正在武漢指揮守衛戰的黃興。其時,黃興敗退回滬,在鎮江遇上宮崎,於是相約同往上海,並賦七律《贈宮崎寅藏》:
「獨立蒼茫自詠詩,江湖俠氣有誰知?千金結客渾閒事,一笑相逢在此時。」
一個月後,宮崎收到從東京轉來的孫中山的電報,稱其即將抵達香港。宮崎聞訊大喜,連忙乘船去香港。機緣巧合,宮崎等人在船上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為紀念這次重逢,不單和大家合影留念,還特地揮筆作書贈給宮崎:
「紀念清之亡年十二月二十日重逢香港舟中,宮崎先生屬,孫文書。」
人物名片
宮崎滔天(1871~1922)原名宮琦寅藏,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今熊本縣荒尾市)的一個武士寒門。1897年結識孫中山,從此跟隨孫中山支持中國革命。1902年,寫成《三十三年之夢》,描述追隨孫中山的事跡。1905年參加同盟會籌備會議,1906年主持創辦同盟會重要宣傳刊物《革命評論》。1907年成功調和了孫中山、黃興矛盾。1911年追隨孫中山北上返滬,見證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1922年卒,終年51歲。
閱讀延伸
孫中山評價宮崎
1922年12月6日,51歲的宮崎滔天與世長辭。1923年1月,孫中山在上海親自發起並主持了「宮崎滔天先生追悼大會」,他稱宮崎為「日本之大改革家」,對中國革命「有極大之功績」,其逝世使中國人民「失去一良友」。他說:「為革命捨生忘死者,乃宮崎兄弟也。」
宮崎與毛澤東淵源
1916年10月,黃興於上海病逝,次年2月其靈柩歸葬湖南,宮崎滔天由日本來長沙參加黃興葬禮,宮崎的到來吸引了兩位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學生,他們給宮崎寫信,邀請他到校演講。這兩位學生是蕭植蕃(蕭三)與毛澤東。
孫中山贈宮崎的手跡
宮崎滔天慨然應允,赴湖南第一師範作了演講,主題為「亞細亞的振興,黃色人種的團結」,據說此番演講,深受歡迎。
1956年滔天之子宮崎龍介訪華,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提及了此事。宮崎龍介歸國後不敢怠慢,遍找所藏,後來真的發現了這一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