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劫取了生辰綱後為何沒有濟貧? | 陽光歷史

 

A-A+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劫取了生辰綱後為何沒有濟貧?

2017年03月29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確實精彩,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作為中學語文教材。生辰綱價值十萬貫。十萬貫究竟是多少錢?把一千個制錢用麻繩穿起來就是一貫,也叫一吊。從《紅樓夢》中相關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一兩銀子約相當於兩貫,清代乾隆年間五六百兩銀子就可以買一所大宅院,可見十萬貫是個驚人的數字。

  晁蓋等人「劫富」之後有沒有「濟貧」呢?沒有,他們自己瓜分了。證據之一,官府在白日鼠白勝家地下挖出了一包金銀,破了案,晁蓋等人被迫上了梁山。林沖火並王倫後晁蓋當了寨主,「便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金珠寶貝,並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就當廳賞賜眾小頭目。」賞多少呢?我們可以從20回寫到不久後他們的一次搶劫過路客商財寶的分配上發現一些規律。我算了一下,每位頭領所得是小頭目和嘍囉平均數的70倍!所以從這次分配來看智取生辰綱所得十萬貫財物,至少有八萬貫被他們幾個頭領分了,一夜暴富。那麼晁蓋等人打家劫舍「劫富」而不「濟貧」是個別現象還是帶有普遍性呢?我們來看看別的例子,有些其他山頭頭領對於打劫來的財物攫取的比例比晁蓋他們更高。第5回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下山搶劫,殺死七八個客商,搶了兩輛車子的財物。按照周通的建議將劫掠所得分成三份,周通和李忠各一份,即各得33.3%,五七百個嘍囉共分一份即33.3%。他倆每人所得是每個小嘍囉的500至700倍!在《水滸傳》成書過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經濟在不斷發展,小說多次寫到搶劫、殺害過路客商,這種行為很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進步。

  14回劉唐說:「不義之財,取而何礙?天理知之,也不為罪!」15回吳用對三阮說:「取此一套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所謂「劫富濟貧」是一種財產再分配行為,然而「劫富」的結果並沒有「濟貧」,而是被極少數人侵吞了,因此實際上這種財產再分配並沒有實現財產性質的改變,不義之財並沒有改變為正義之財。極少數頭領將不義之財據為己有,腐敗變質,是許多農民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仇富心理仍有市場

  長期以來許多人將「打家劫舍」看做是一種好漢行為,沒有認識到它的錯誤與危害性,和我們民族文化心理中認為「為富不仁」和絕對平均主義思想有關。孔子說:「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孟子引用陽虎的話說:「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這些思想影響很大。我們理解這些話時是不能離開當時的語言環境的。

  孔子說那些話時,是在批評魯國的季氏貪得無厭,並不是提倡絕對平均主義,但這個思想後來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實際上從來沒有人真正做到過,因為世界上不可能實現絕對的平均。孟子的話也是著眼於在位的君主不要不顧老百姓的利益,要關心「民事」。如果貪得無厭地求富,就會「不仁」,而不是認為富者就一定「不仁」。但後來這個思想被絕對化了,似乎「富」與「不仁」具有必然聯繫,要富就不能仁。這種所謂「為富不仁」的錯誤觀念,因而導致的仇富心理很有市場。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力帆實業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曾針對一段時期連續出現殺害私企老闆的事件說:「須改變傳統'仇富'思維。必須承認,民間有仇富情緒,傳統民間文學描寫的都是劫富濟貧民心大快。」他認為,要化解這一傳統思維,必須修改教科書,均貧均富都不好,應提倡共同富裕。這個意見有道理。中國人「中庸」了幾千年,但是二十世紀老走極端,這個現象很值得研究。中庸、詭辯、辯證法,其實只有一步之差,所謂「真理再前進一步就是謬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