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探訪香港籠屋裡的貧民生活
圖:近在咫尺的鄰居。窄小的空間住著10個人,籠屋如沙丁魚罐頭。
圖:大多數「籠民」靠社會慈善團體的救濟。
圖:籠屋上鎖為了防盜。
圖:床位上的吸毒工具。這裡曾有籠民因涉嫌吸毒被警方帶走。
2009年夏,空氣沉悶,只有風扇在嘎吱嘎吱響。
四五十平米的長方形屋裡,瀰漫著一股尿酸、汗漬的混合氣味。60歲的老鄧倚靠在窗邊發愣,3層樓下是香港旺角街道。這裡大部分是舊屋,霓虹燈、招牌林立,令人想起香港警匪電影裡魚龍混雜的街景。
屋內靠牆立著7張雙層鐵床,所有床鋪前都有鐵絲網,彷彿鐵籠一般。「籠」內,有兩個老人正在午休。
老鄧咳嗽了幾聲,往樓下吐了一口痰,轉身把床鋪前的鐵絲網拉出、鎖好。「籠」內隔板上擺放著沐浴露、洗衣粉。這是最乾淨的床鋪了,其他都佈滿灰垢,有的還擺放著小針筒。
老鄧瘦骨嶙峋,弓著腰,慢騰騰出門閒逛了。
「籠屋」,這是困擾香港政府多年的社會問題,它的法定稱謂是床位寓所。租住在這裡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無工作的香港人,孤身一人,被稱為「籠民」。關注民生人士多次抨擊政府政策,甚至有立法會議員把「鐵籠」搬到街頭,期盼引起更多人關注。
老鄧所在的籠屋住了約10個人,如沙丁魚罐頭一般。後來一次火災之後,政府勒令改成雙層。現在大部分人在這裡已經二三十年了。
「以前一個床位每月200塊錢租金。」老鄧說。每兩年漲一次租金,增幅20%,現在每個月已是1200元港幣。
「籠民」大多靠申請政府救濟生活,綜合援助金是2200元港幣,失業救濟金是1830元,還有來自社會慈善團體的救濟。老鄧非週末的每日晚餐便是一家慈善組織提供,他們已過慣了這種救濟生活。
圖:有老房東肖像的座位寫著「請勿亂座(坐),否則面斥」。
圖:向外張望的「籠民」。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一個棲身之地多不容易。這裡一個床位租金為1200港元每月。
圖:住在這裡的多為老弱病殘的弱勢人群,「籠民」大多靠申請政府救濟生活,綜合援助金是2200元港幣,失業救濟金是 1830元,還有來自社會慈善團體的救濟。
香港政府部門並非簡單取締床位寓所,而是透過立法確保床位寓所符合消防、衛生或樓宇安全的最低標準。1994年,香港頒布《床位寓所條例》,力圖改善並減少「籠屋」。在香港民政事務局的記錄裡,2006年持牌的床位寓所30個,床位910張,去年已減到21個775張。
「籠屋不是香港政府的救濟計畫,我們只是檢查寓所的衛生、消防是不是符合規定。」民政事務局新聞主任林培基介紹。
如果老鄧所在這間房屋正常出租,每月只有六七千元。包租公很少露面,雇了一人代為收租。所有「籠民」都對我們講:「你們不要拍照了,包租公知道會不高興的。」
老鄧走後,屋內陷入死寂。80歲的羅生坐在門口,嘮叨著自己很「淒涼」,幸好澳門有一個大哥,每次缺錢花都能接濟一點。
「年齡大了,一兩個人合租房子,出事了都沒人發現,籠屋裡兄弟多,有個照應。」一個老人說。但在外人看來,「籠民」無兄弟可言,吵架、打鬥時常發生,有時會因為一碗飯被偷吃而翻臉。
在不久前,有個「籠民」因為吸毒,身上藏毒,被警方帶走。約半個月之後,他又重新回到籠屋。
夜深了,所有「籠民」像雕塑一般各自呆坐著。只有風扇依然在嘎吱嘎吱響,電視裡播報著一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