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簡介 龐涓是怎麼死的?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孫龐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歎「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桂陵之戰後十三年,孫臏與龐涓戰於馬陵。馬陵,路狹道窄,兩旁又多險阻,很適於設兵埋伏。孫臏軍行至馬陵,便命兵士砍去一些樹木塞住去路,並選一棵大樹,將其面路的樹幹,砍去樹皮,露出樹身,然後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
之後下令軍中善於射箭的人,共拿萬張強弩,夾道埋伏,並約定:「晚間但見大樹底下有人點火,就萬弩齊發」。龐涓一路追趕孫臏,果然在當夜趕至那棵大樹底下,抬頭看見光滑的樹身,彷彿有字,於是點火照看。可是,字還沒讀完, 齊軍已萬弩齊發,箭如雨下。魏軍大亂,竄逃失散。龐涓自知智窮兵敗,絕難脫身,於是拔劍自刎。臨死之時,還憤憤而言,「悔不早殺孫臏,如今反成就了這小子的聲名」。
龐涓和孫臏從師鬼谷子,他們學成之後,龐涓效力魏國,並把孫臏引見給魏王,但沒有被魏王所重用。龐涓知道孫臏的水平在自己之上,如果魏國不能所用,一旦被別國所用,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龐涓建議魏王用刖刑把孫臏變成廢物,並不允許離開魏國。孫臏從此裝瘋,躲過耳目,逃到齊國,並受到重用,成為軍師,這樣就開始了龐涓和孫臏之間的鬥智鬥勇。
公元前341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用圍魏救趙計謀,迫使龐涓撤軍保魏國都城。在龐涓撤兵之時,孫臏又用了減灶之計,引誘龐涓上當。那天兵到馬陵時,天色已黑,這時有士兵報告說山路被堵塞,龐涓上前查看,發現山上的樹木都被砍光,只剩下一棵大樹還孤伶伶地站著,樹皮被剝光還有字,於是,就叫人拿火把來看,只見上面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下」七個字,龐涓一看忙說中計,還沒等他再作反應,早已埋伏在周圍的齊軍萬箭齊發,龐涓斃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和馬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