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珍稀「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珍稀「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2015年04月19日 奇趣動物-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43 次

 


    龍池中出現的桃花水母,身體晶瑩透明,其形狀如桃花,故得名    



 
    發現桃花水母的白馬澗龍池,曾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



    「真沒想到,還能看到這麼珍稀的生物——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大量現身蘇州高新區白馬澗龍池內的消息,引發了眾多遊客的嘖嘖稱奇,一些遊客還迫不及待地將這一消息發到了微博上。昨天下午,記者在白馬澗龍池內驚奇地發現,水面上竟然漂滿了一朵朵白色的小「桃花」,這就是誕生於數億年前的國家瀕危野生生物——「桃花水母」。 

    大量桃花水母 

    現身「綠肺」

    在蘇州高新區境內的白馬澗龍池,被當地的居民稱為都市裡的最後一塊原生態「綠肺」。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看到,許多「桃花水母」在白馬澗龍池裡自由地遊動,這些直徑大約在0.1厘米至1厘米之間的透明生物,在碧綠清澈的水中顯得柔軟輕盈,姿態非常優美。一些遊客正簇擁在水池邊,仔細地觀賞這難得一見的景象。其中一名遊客撈起了幾個「桃花水母」置於水瓶中,這些桃花水母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一張一合,像撐起的美麗小傘,晶瑩透明,輕輕搖晃瓶身,這些小傢伙就開始像精靈般在水中翩翩起舞,煞是可愛。

    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02年,桃花水母曾經出現過,但當時發現的數量非常少。而此次,眾多的「桃花水母」同時現身龍池,水面四周就已依稀可見,成片的「桃花水母」簇擁在一起,層層相疊在水裡。出現如此多的「桃花水母」,這讓在場的遊客非常驚訝。由於「桃花水母」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那些水體清澈,絕無污染的環境裡才能生存。而據記載,白馬澗龍池水域的地質年代已有1.5億年以上,龍池的水全部為天然雨水和泉水,清新純淨,遠近聞名。

    桃花水母堪稱「水中大熊貓」

    據介紹,「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生物,「桃花水母」是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距今已有數億年,出現時間比恐龍還早幾億年。「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質不能有任何污染,活體罕見,極難製成標本。「桃花水母」呈白色透明狀,生長於溫帶淡水中,直徑大約在0.1至1厘米之間,「桃花水母」身體晶瑩透明,在水中遊動,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其形狀如桃花,故得名。它的傘體不停地收縮與舒展,將下傘腔內的水壓出體外,借此朝相反的方向緩慢遊動,在水中遊動姿態優美。

    古老而珍稀的「桃花水母」是一種腔腸動物,其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堪稱是全球惟一生活於淡水水體的水母物種。研究專家指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其特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和瞭解物種的遺傳、進化提供了條件。

    這一非常珍貴的生物突然在白馬澗龍池裡被發現,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桃花水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觀賞價值,這一珍貴物種的再次出現,對於研究物種起源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對於保護「桃花水母」的呼籲,已經引起學術界及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政府相關部門已開始研究拯救「桃花水母」的具體措施,試圖通過努力來挽救這一非常珍貴的頻危物種。 

    龍池是蘇州建造最早的水庫

    桃花水母為何會出現在白馬澗龍池內?據蘇州林業局專家介紹:「桃花水母屬刺胞動物門,水螅綱、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的生活史為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而成,螅狀體對環境要求極低,而一旦分離出水母則對環境和水質要求很高。環境適應時,螅狀體便自然分離出水母;環境不利時,螅狀體便長期吸附於水下或岩石縫中世代生存下去。由於桃花水母出現時間一般較短,它們多在氣候適宜時節出現。

    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白馬澗曾是吳王養馬之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如今尚有飲馬池、謝越嶺等眾多珍貴遺址。白馬澗內以其宜人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著稱於世。白馬澗上遊為龍池,又名勝天水庫,重建於1952年,為原蘇州地區乃至江蘇省建庫最早的水庫,屬天然雨水和山泉,水質清澈,無污染。白馬澗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桃花水母』除了對水質要求很高,對氣溫也很苛求,一般在平均20℃時才能生存,這幾天的氣溫恰好適宜。為了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水生生物,將最大限度地降低對龍池的人為破壞,復原它的原生態環境,使得『桃花水母』在水質條件持續不變的情況下,得以大量繁衍,讓這一『水中國寶』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成為物種多樣化的重要記載。」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