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魯迅在上海時最常看好萊塢電影
本報訊 「紀念魯迅定居上海80週年大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魯迅之子周海嬰,陳漱渝、張夢陽、孫郁、林賢治等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和來自東亞各國的相關學者出席了會議。
1927年10月3日,魯迅來到上海,一直住到1936年逝世。魯迅晚年為何定居上海,上海在他眼中又是怎樣一個城市呢?
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王錫榮認為,上海在魯迅心目中並不可愛,「魯迅只是把上海作為暫時落腳的碼頭,而一時無處可去,上海倒也顯現出吸引力。」他指出,魯迅眼中的上海,城市色調是白中帶紅,城市的味道是鹹鹹的海風味。「這白和紅,不是紳士的白手套與血色的紅酒,而是瀰漫全城的白色恐怖和街頭偶現的紅色標語;至於鹹鹹的海風味,則是上海深具海的包容和動盪的人文氣息。」
復旦大學哈九增教授,則把定居上海視做魯迅的慎重選擇。「定居後,他曾多次表達對當時上海政治環境、經濟生活和文化氛圍的強烈不滿和憤慨,卻始終沒有遷離上海的打算。魯迅並不認為上海可愛,卻又選擇定居在此,是因為這座城市『別有生氣』,能接觸到不少進步的文化人士,還有大量進步的青年作家湧現出來。上海可說是從事文化批判和社會批判的最佳之處。」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魯迅在上海,業餘時間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電影。由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人員王璐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魯迅生命的最後20年,一共看了149部電影,而定居上海的10年間看了142部之多。「不過,魯迅看電影還是有所選擇的。雖然他平均每個月都要看一部電影,但經常看的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影片,其中尤以好萊塢拍攝的美國影片為主,國產的片子是勸不動他的。」
雖然自認「我的娛樂只有看電影」,但身為對社會保有敏銳洞察力的文學家,魯迅對影片的內容和形式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評論。他選擇的觀賞方式和影片類型,透露出他對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