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1945年解放軍接管東北內幕:蘇軍拒絕移交主權
蘇軍進駐哈爾濱、大連等東北城鄉時,中國民眾用掌聲和歡呼聲表達友好、喜悅之情
8月18日,遠東蘇軍第一方面軍空降兵空降於哈爾濱王崗機場。之後,一隊隊排著整齊方陣的蘇聯騎兵、炮兵、步兵開進哈爾濱市,佔領了市區各重要戰略要點
東北當地群眾為蘇軍做嚮導
蘇聯紅軍與東北老百姓之間特有的交流,形成了當時東北城鄉的一道人文景觀
一九四五年四月底,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七大的結論和關於選舉候補中央委員問題的講話中,強調:「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和將來的前途來看,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歷史證明,毛澤東的預見是準確的。東北解放區在整個解放戰爭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揭開我黨我軍奪取東北這一偉大鬥爭序幕的,就是原海軍航空兵司令員曾克林將軍,他是我黨率軍進駐東北的第一人,當年劉少奇同志稱他是搶佔東北的「先鋒官」。
一、解放山海關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是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抗戰所取得的歷史性偉大勝利。蘇聯政府在戰勝德國法西斯三個月之後即對日宣戰,加速了這個偉大勝利的到來。
早在一九四五年的二月,蘇聯、美國、英國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了三國首腦會議。為爭取蘇聯對日作戰,在雅爾塔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背著四大同盟國之一的中國,進行了一場秘密交易,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把恢復俄國一九○五年以前在中國所享有的特權,作為蘇聯對日宣戰的交換條件。這是有損於中國主權和利益的決定。
八月十四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個條約的訂立,事前根本沒有和中國共產黨聯繫,所以我黨對中蘇條約的內容一點也不瞭解。這個條約,是斯大林從蘇聯自己的利益出發,對美國和蔣介石的力量估計過高而決定簽訂的。斯大林的錯誤就在這裡,他是想通過條約來緩和一下矛盾,避免蘇美之間直接對立。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矛盾,反而使鬥爭形勢更加複雜化了。因為這個條約規定國民黨的軍隊有權接管東北,這就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堅持十四年抗戰所取得的接收東北主權的合法地位,給八路軍、新四軍進軍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帶來了新的困難。同時,蘇聯出兵東北,使中國的抗日戰爭形勢迅速發生有利於我方的變化,這是事情的主要方面,是必須肯定的。
為了最後消滅日本侵略者,八月九日,毛澤東同志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軍隊,向日寇及其漢奸走狗展開全面的反攻。八月十日至十一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佈七號命令。
其中第二號命令指示:「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四、現駐河北、遼寧邊境之李運昌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配合蘇軍作戰,迅速接管東北。
八月十三日,冀熱遼軍區黨委接到延安總部的命令以後,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同志於八月十四日,在冀東豐潤縣左家塢附近的大王莊召集冀熱遼區黨委、冀熱遼軍區黨委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詹才芳、李中權、張明遠、朱其文、蘇林燕、李子光和曾克林等區黨委、軍區黨委的領導同志以及五個地委書記、五個軍分區司令員。會議討論了執行延安總部第二號命令的具體方案,確定部隊進軍東北的任務是配合蘇軍作戰,收復東北失地,解放東北人民,擴大發展部隊,摧毀敵偽組織,建立人民政權。會上還成立了東北前進委員會和前方指揮所,決定由李運昌同志率領八個半團的兵力,分三路迅速挺進東北。西路由冀熱遼軍區第十四軍分區所屬十三團、北進支隊組成,約兩千多人,由軍分區司令員舒行同志率領,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中路由冀熱遼軍區第十五軍分區所屬十一團、青(龍)平(泉)支隊組成,約三千多人,由軍分區司令員趙文晉同志率領,向赤峰方向進發。東路由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所屬十二團、十八團和一個區隊,一個朝鮮義勇支隊,軍分區直屬偵察連、特務連,「前鋒」劇社、教導隊組成,共約四千餘人,組成八路軍挺進東北先遣縱隊。曾克林當時是十六軍分區的司令員,擔任先遣縱隊的黨委書記。唐凱同志是十六軍分區的副政委,他擔任先遣縱隊黨委宣傳委員。張化東同志是冀熱遼區凌青綏的工委書記,他擔任先遣縱隊黨委組織委員。曾克林率東路縱隊向錦州、瀋陽方向進發。「前方指揮所」隨東路部隊之後跟進。當時,隨同部隊進軍東北的,還有李子光、焦若愚、徐志、李海濤四個地委書記、兩千五百多名地方幹部。
八月二十五日,第十六軍分區在撫寧的台頭營鎮召開挺進東北動員大會。曾克林在會上宣讀了延安總部第二號命令,傳達了冀熱遼區黨委、冀熱遼軍區緊急會議精神,闡述了進軍東北的偉大意義,宣佈了分區部隊的具體任務。
會後,分區領導就出關路線作了具體研究。從台頭營向東不遠,就是山海關。山海關是通向關外的重要門戶,是我軍挺進東北的必經之路。但是,日本雖然已宣佈投降,但並沒有放下武器,而許多日偽軍按蔣介石的「命令」仍固守據點,完整地保持著戰鬥力,拒絕向我軍投降。在長城內外還有敵人的19個旅、27個討伐隊、兩個騎兵團和華北偽「治安軍」3個團,共有10萬人。敵偽地方武裝也未解體。山海關是臨榆縣的縣治所在地,駐有日軍600多人,偽軍1000多人,還有警察大隊及敵憲兵、特務等防守,且離重要港口秦皇島敵偽據點很近。強攻會有困難,搞不好還會影響進軍東北的重要任務。曾克林當機立斷,決定部隊避開山海關,繞道九門口,迅速向錦州、瀋陽挺進。當天,十六軍分區部隊告別了共同抗戰8年的灤東人民,離開台頭營,浩浩蕩蕩地踏上了進軍東北的征程。
曾克林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所遇敵人紛紛繳械,於八月二十八日佔領了柳江和日偽盤踞的石門寨煤礦,截斷了秦皇島、山海關敵人的燃料基地。二十九日,佔領了山海關外的一個小車站前所。在這裡,部隊解除了駐守在車站的偽軍四百餘人的武器。截斷了北寧線山海關至錦州的鐵路交通,使山海關之敵陷入孤立無援之地。晚上,軍分區副參謀長羅文同志派人送來一封信。羅文是大部隊出關前兩天,即八月二十七日離開主力帶十二團一個連和電台一部,先行出關,北上聯絡蘇聯紅軍,瞭解遼西敵情去的。他在信上說他率領的先頭部隊已經進佔綏中、興城,並且和從赤峰過來的蘇軍會師了。信上還說:蘇軍要來前所會見我們。曾克林接到報告激動萬分,立即決定以隆重的方式歡迎蘇聯紅軍的到來。第二天,蘇軍的一個七十人的戰鬥分隊分乘五輛汽車,來到前所。不料由於語言不通,蘇聯紅軍一見面,誤認我軍是偽軍,將歡迎部隊團團圍住,並要繳械。後經蘇軍的蒙籍翻譯才解除誤會,大家互相握手親切擁抱,共慶勝利會師。
兩軍會師後,給曾克林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又有情報表明,山海關之敵已成驚弓之鳥,有條件能打下來。曾克林遂決定「殺一個回馬槍」,收復山海關,為後續部隊掃清障礙,再繼續前進。司令部迅速將這一想法用電台報告冀熱遼軍區司令李運昌,得到了批准。接著,曾克林和唐凱就請求蘇聯紅軍一起攻打山海關。
「我們的任務是到東北作戰,山海關屬於華北,我們不能去。」蘇軍沒有同意。
「我們是受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到東北來的,任務是配合你們作戰,收復東北失地,接管東北主權。而山海關是我軍通往東北的要道,還有日軍的戰鬥部隊沒有繳械投降,不打敗他們,怎麼談得上配合」曾克林據理力爭,終於說服了蘇軍,由我軍主攻,蘇軍配合。
因為山海關是歷史古城,為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曾克林決定「先禮後兵」,以中蘇兩國軍隊的名義向盤踞在山海關的日偽守敵提出最後通牒。軍分區的偵察參謀兼偵察連長董占林同志和蘇軍的一位上尉聯絡官帶著通牒,共同前往山海關日軍守備司令部,命令他們立即放下武器,聽候處理。先後兩次向日偽軍發出了「受降通牒」,均遭敵人拒絕。
八月三十日下午5點,曾克林下達了總攻命令。在蘇軍四門火炮的配合下,冀熱遼十六軍分區所屬十二團、十八團和一個區隊、一個朝鮮義勇支隊,從多路向山海關發起進攻。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勝利地收復了山海關,殲滅偽軍一千多人和二百多日軍,日偽殘敵狼狽逃向秦皇島。這一勝利迅速報告了晉察冀軍區和黨中央。
一九四五年九月六日,延安《解放日報》在頭版用大字標題作了報道。
曾克林軍收復山海關以後,決定由第二梯隊的一個支隊駐守山海關,維持當地的社會治安,放手發動群眾,發展壯大我軍。這個支隊以後編為四十七團,後來發展到兩千多人。
九月三日,曾克林和唐凱等同志率領兩個主力團離開山海關,繼續東進,沿路接管了興城、錦西、錦州。在前進途中,每過一地,都要留下一些部隊和隨軍行動的地方幹部進行接管工作。在興城,曾克林留下董占林、吳國棟兩同志,收編了偽警察四百多人,繳槍一千餘枝。九月四日,在錦州收繳了偽滿一個國兵旅的武器,並把十八團留下駐守錦州。由軍分區參謀長王珩同志、十八團團長周家美同志、政委吳宗鵬同志等組成錦州衛戍司令部,王珩同志任衛戍司令。留守部隊以錦州為中心,又先後接管了朝陽、北票、阜新等地。與此同時,梁天柱同志率領的遊擊隊接管了彰武、新民等地。後來,以十八團為基礎,擴編為二十二旅,後來這個旅發展到一萬五千多人。
二、進駐瀋陽
九月四日,在蘇軍的一名上校的陪同下,曾克林率領十六軍分區部隊由錦州乘火車向瀋陽進發。列車是用兩個車頭,一前一後地推拉著四、五十節帶有客車車廂、悶罐車廂和敞蓬車廂組成的混合列車,載著部隊在遼西平原上奔馳。沿途又陸續接管了錦縣、黑山等一些縣城,收繳了一些偽軍的武器裝備。
九月五日早晨,滿載著部隊的列車轟轟隆隆地進入瀋陽市郊。當瀋陽鐵西區高聳入雲的煙囪映入幹部戰士的眼簾時,車廂內頓時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廣大指戰員既為能馬上接管東北第一大城市而歡欣,又為即將能和蘇聯「老大哥」會師而激動。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由於蘇軍事先沒有接到我軍的照會及聯繫,感到非常突然。他們見一支沒有軍銜的部隊來得這麼迅速,十分懷疑,蘇軍駐瀋陽衛戍司令卡夫通少將速調部隊將火車包圍起來,命令蘇軍架起機槍,不讓下車。此時,部隊已經深入東北腹地400多公里,兵力只有幾千人,是進還是退?兩條路擺在曾克林面前,一是堅持進駐,二是退避三舍。在這種緊急形勢下,曾克林主持先遣縱隊黨委臨時召開緊急會議,和唐凱等部隊領導迅速作了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還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我們冀熱遼軍區所屬的部隊就一直在河北、熱河、遼西地區堅持抗戰,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迎來了抗戰的勝利。因此,我軍完全有理由、有權利接管這些生活和戰鬥過的地區的主權,不叫我軍接管是沒有道理的,一定要進駐瀋陽。並決定由曾克林、張化東和劉雲鶴等5名地方幹部,帶領幾名參謀和警衛員,到蘇軍瀋陽司令部去進行交涉。
「你們是什麼部隊?從哪裡來?是誰叫你們來的?」
蘇軍城防司令卡夫通少將一見面就十分傲慢地責問曾克林。曾克林心平氣和地說:「我們是中國共產黨毛澤東、朱德領導的八路軍,是堅持冀熱遼地區抗日的部隊。我們是遵照延安總部的命令,挺進東北,來配合你們共同作戰,解放東北,收復失地,接管東北,維持東北秩序的。」
「根據《雅爾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最高統帥是不會同意你們進瀋陽的。」卡夫通生硬地把曾克林的要求頂了回去。加上蒙籍翻譯翻譯水平低,沒有譯好,卡夫通沒有弄清部隊的情況,發了一頓脾氣。第一次交涉不了了之。
曾克林回到火車上,和唐凱等同志商量。經過討論分析,大家一致認為:雖然中蘇條約限制了我們的行動,但八路軍是國民黨承認的合法軍隊,是堅持抗日的中國人民武裝,有權進駐瀋陽,接管東北。況且我們有中央的二號命令,一定要和蘇軍力爭。
然而,卡夫通仍然固執己見,蠻不講理,堅持不讓我軍下車。
這時,曾克林的態度也變得強硬起來:「你們是蘇聯共產黨、斯大林領導的部隊;我們是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我們中蘇兩黨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什麼對我們發脾氣我們提出抗議!」
緊繃著臉的卡夫通兩手一攤,聳聳肩。第二次交涉還是沒有結果。
可是部隊已經在車上停了一天,吃喝拉撒睡都成了問題。事不宜遲,下午3點,曾克林和唐凱第三次找卡夫通交涉。
這時,曾克林和唐凱的態度都很強硬,見到卡夫通時,唐凱伸出手,捋起衣袖,指著參加革命後手臂上刺的鐮刀、斧頭和五角星,一邊比畫一邊大聲說:「毛澤東!毛澤東!共產黨,毛澤東!」曾克林接著據理力爭:「我們是共產黨、毛澤東領導的隊伍,是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來配合你們共同作戰的,我們在山海關已經與你們共同戰鬥過了,又在錦州與你們會師,冀熱遼是我們的土地,我們長期在這裡抗日,你們不要我們來,讓誰來」義正詞嚴的質問,令卡夫通啞口無言,十分尷尬。曾克林還說:「如果你們不相信,你們可以去問莫斯科……」聽了曾克林的意見,加上蘇軍翻譯克拉夫欽科的正確翻譯。卡夫通感到很有道理,同時又感到很為難。經過商量,最後終於同意我們下車,但要駐到離瀋陽30多公里外的蘇家屯。儘管這種安排不能令人滿意,但也算是取得了初步勝利。
傍晚,部隊集合出發,曾克林和唐凱牽著馬走在隊伍最前面。幹部戰士排成四路縱隊,一色肩扛大蓋槍,身著黃軍裝 ,每個連隊的隊列前頭,威風凜凜地排著九挺輕機槍,邁著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高唱軍歌,通過市內大街,向城東小河沿方向前進。飽受十四年亡國奴壓迫的瀋陽市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民自己的軍隊,都自動地圍了上來,夾道歡迎八路軍。廣場和道路上聚滿了人群,附近的房頂和陽台上也站滿了人。大家情不自禁地高呼口號:「抗戰勝利萬歲!」「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八路軍萬歲!」沿途歡迎的群眾很多,人山人海,足有幾十萬,口號聲震天動地,場面十分感人。一個國民黨特務分子在瀋陽的站前廣場上,摔響了一顆手榴彈,炸傷了一名老百姓,威脅群眾不准接近曾克林軍。憤怒的群眾一擁而上,拳腳交加,當場將這個暴徒打死。
蘇軍看到有這麼多老百姓自發的歡迎八路軍軍時,非常震驚。卡夫通司令馬上改變了原來懷疑的態度,派兩名上校乘一輛吉普車趕到隊伍前面,讓部隊停下來,誠懇地對曾克林說:「你們不要去蘇家屯了,就住在瀋陽故宮東面的小河沿。」還說:「你們這個隊伍不是一般的部隊,不要走了。」於是部隊改往小河沿一帶駐紮。先遣縱隊的司令部就設在小河沿附近的一所師範學校裡。
第三天,駐瀋陽蘇軍司令部派來兩名蘇軍上校,請曾克林等部隊領導到他們司令部去。曾克林和唐凱去了。蘇軍的坦克第六集團軍司令克拉夫欽柯上將接見了他們。在座的還有軍委會委員杜曼寧中將,及坦克軍長、炮兵軍長等。見面以後,他們開始對曾克林、唐凱以同志相稱啦了說,你們的部隊沒有標誌,也沒有軍銜,不好識別是不是正式軍隊。又說,我們已經接到莫斯科的電報啦,知道你們確實是毛澤東、朱德的部隊,是中國的八路軍。不過,我們蘇聯和中國的國民政府訂有條約,規定國民政府接管東北的主權。這個問題在國際上有監督,如果同意你們接管東北的主權,美國、英國提出抗議怎麼辦?國民政府提出抗議怎麼辦?曾克林和唐凱針對蘇軍的談話,再一次陳述了我軍在冀熱遼地區的戰鬥歷史和我們的合理要求。他們聽了後,說道,你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我們是蘇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軍隊,我們有幫助你們的國際主義義務。你們抗戰時期就在這個地區活動,現在又回到這裡來,我們蘇軍暫時先維持這種局面。但是在上面,在外交場合,這要另外考慮。在中蘇條約中,曾經規定蘇軍進入中國東北三省後,需要與「中國軍隊包括正規軍及非正規軍」合作的條文。於是建議曾克林把部隊的稱呼改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以東北地區的地方性部隊的名義開展活動。主要任務是與蘇軍合作,肅清日偽殘餘勢力,消滅土匪,維持社會秩序。這樣就可以不受條約的約束。曾克林和唐凱採納了蘇軍的意見。
九月九日上午,由湯從烈主持,在原偽省政府召開了一個由地方社會名流參加的會議。曾克林在會上提出四點要求,大意是:第一,要求市民服從軍事管制,協助我軍維持治安;第二,要求工廠恢復生產,商店開門營業,活躍市場,嚴禁囤積居奇;第三,要檢舉漢奸特務,制止一切非法的政治活動;第四,所有市民都要安分守己,不得藏匿武器和敵偽分子。之後,經過與蘇軍協商,正式成立了瀋陽市人民政府。市長由民主人士白希清擔任,焦若愚任副市長。這樣,瀋陽這個淪陷達十四年之久的工業城市,終於回到了人民自己的懷抱。
為了控制和穩定局勢,安定人心,由軍法處長湯從烈主持對一些民憤大罪惡嚴重的漢奸特務分子實行了三次鎮壓,堅決打擊了日偽分子的破壞活動,國民黨反動分子的囂張氣焰也有所收斂。同時,我軍還深入群眾宣傳我黨的城市政策和我軍的紀律、宗旨,打破日偽反動勢力的造謠誣蔑,初步穩定了社會秩序。由於八路軍在東北是當時唯一合法的武裝力量,不搔擾市民,為群眾除害,政治影響日益擴大。所以,市民群眾踴躍報名參軍。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不僅老十二團有了很大發展,而且又擴編新團。在瀋陽鐵西區組織了四個工人大隊,共三千人。在東部還組織了一個團,負責瀋陽市內警備任務。這樣一來,軍隊幹部越來越感到不夠用。曾克林想到留在綏中的十六軍分區十二團副團長馬驥帶兵打仗很有經驗。就給的他拍了個電報,請他趕快來這裡帶兵。馬驥到了之後,立即著手整頓和訓練新擴大的部隊。後來,他帶領這支部隊開到撫順、新賓、西豐、東豐、梅河口、輝南一帶,組成二十四旅,發展到上萬人,一九四六年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
一段時間過後,不僅部隊擴大了,而且武器裝備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原十六軍分區參謀長王珩把在瀋陽接管的一部分炮和在接管錦州時繳獲的炮,集中在一起,組成炮兵混成旅。在我軍的威懾下,一些由日偽殘餘編成的保安隊、警備隊以及雜七雜八的部隊,紛紛向部隊靠攏或交出武器,接受改編。在這時,我軍一面發動群眾,一面剿匪,很快接管了遼(寧)吉(林)大片地區。向南接管到營口、大石橋、瓦房店、安東(今丹東)一帶;向北接管到鐵嶺、四平、鄭家屯一帶;向東北接管到梅河口、輝南、盤石以及通化等地。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大城市,則由我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等同志率領的抗聯戰士,配合蘇軍予以接管。這樣,我軍就爭得了先期接管東北的主動權,為應付以後國共兩黨爭奪東北的複雜鬥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延安匯報
曾克林率領部隊進入東北以後,尤其是進駐東北的最大城市瀋陽以後,面臨著十分複雜的鬥爭局面。第一,要同日偽殘餘勢力作堅決鬥爭;第二,要同國民黨特務分子、「地下先遣隊」等反動勢力作堅決鬥爭;第三,還要同蘇軍對曾克林軍活動的限制和刁難作堅決鬥爭。
在這樣複雜的鬥爭面前,曾克林感到肩上的擔子十分沉重,是多麼渴望盡快地與黨中央取得聯繫,得到黨中央的指示啊!可是,由於使用的電台功率太小,無法同黨中央取得聯繫。經前委決定,由曾克林向蘇軍提出要求,請他們幫助派一架飛機送曾克林去延安匯報情況。當時,蘇聯方面也急於同我黨中央聯繫,以便向我黨中央說明其處境。經蘇軍司令部請示莫斯科,很快派一架飛機,還來了一名大校叫衛斯別夫和一名少校翻譯官謝德明,同曾克林一起乘飛機去延安。
九月十四日,曾克林一行由瀋陽北陵機場起飛,當天在熱河的多倫(今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著陸加油。第二天中午到達延安。飛機在延安東關機場著陸,楊尚昆和伍修權等中央領導同志在機場上迎接曾克林和兩位蘇聯軍官,用汽車把他們送到王家坪。吃了午飯,在窯洞裡休息一會。下午兩點多鐘,彭真同志帶曾克林去向中央領導同志匯報。當時中央政治局正在一間寬敞明亮的窯洞裡開會。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已經去重慶參加國共兩黨談判,中央工作由劉少奇同志主持。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葉劍英、任弼時、陳雲、張聞天、李富春等同志見到曾克林,都高興地站起來同曾克林熱烈握手。少奇同志說,你從東北回來,辛苦了。我們很想瞭解東北的情況,你來得正好。接著又說,東北是戰略要地,東北北靠蘇聯,東接朝鮮,西面是我們自己的抗日根據地冀熱遼地區。這裡有山區,有平原,進便於攻,退便於守,可以作為我國革命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央根據當前局勢和東北的情況,確定我黨我軍要力爭控制東北,以便依靠它支援和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統治地區的人民鬥爭,以爭取國內和平、民主以及同國民黨談判的有利地位。少奇同志又說,為了力爭控制東北,中央準備把大批幹部和主力部隊轉向東北。但是,我們討論了半天,沒有個結果,對東北整個情況一點也不瞭解,下不了決心。你來得真巧,請你談談東北情況,越詳細越好。根據少奇同志的指示,曾克林把部隊進軍東北、沿路接管各城市和反覆與蘇軍交涉進駐瀋陽的經過以及部隊的發展壯大等情況,向中央領導同志作了匯報。
在兩個來小時的匯報中,少奇同志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幾次插話,提出問題問曾克林,曾克林都一一地作了回答。最後少奇同志說,東北有強大的工業,交通方便,物產豐富。國民黨蔣介石一定不死心,會派大量軍隊爭奪東北。因此,我們要和國民黨針鋒相對,力爭完全控制這個地區。只要我們掌握了東北,就可以加速中國革命的勝利進程。朱總司令也講了話:東北人民受日本鬼子十幾年的壓迫,生活非常苦,我們要關心他們,一定要使他們感到我們黨的溫暖,感到我們黨是他們的靠山,使黨的影響深入民心。你們是第一批進入東北的部隊,責任特別重大啊!第二天早晨,彭真同志對曾克林說,黨中央為了協調我方與蘇軍的行動,決定先派遣他、陳雲、葉季壯、伍修權、段子俊和莫春和同志和曾克林一同乘坐蘇聯飛機去東北。彭真還告訴曾克林,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少奇同志主持下,已經作出了新的戰略決策。原來計畫拿五萬幹部、二十萬軍隊經略中原。現在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決定將所有準備南下的幹部和部隊統統停止待命,準備北上轉赴東北。中央將從各解放區抽調十萬主力部隊和兩萬幹部到東北去。為了加強東北地區的領導,政治局在九月十五日還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聽到黨中央的這一重大決定,曾克林心裡非常高興和激動,多少天來盼望的事情,這下總算都解決了。
九月十六日,曾克林陪同彭真、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由延安起飛。衛斯別夫、謝德明也同機返回。謝德明在飛機上對曾克林說,朱德同志昨天接見了衛斯別夫,並同他進行了會談,在會談中,朱德同志指出,冀熱遼地區原為我軍的抗日根據地,這些地區的主權,應該由我軍接管。衛斯別夫表示同意。但他在解釋中蘇條約的內容和蘇聯處境時,堅持要我軍從哈爾濱、長春、瀋陽等東北的大城市裡撤出,蘇軍準備根據中蘇條約的規定,將上述城市的主權移交給國民黨。
為了與延安保持聯繫,曾克林還攜帶了一部大功率電台,準備到瀋陽安裝。當飛機在山海關機場降落加油時,由於駕駛員疏忽,飛機衝出跑道,使好幾名中央領導同志受傷。九月十七日,駐守山海關的四十七團用火車把中央首長送走,中途在錦州停留一宿,於十八日到達瀋陽。彭真、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一到瀋陽,立即宣佈成立東北局,由彭真同志擔任書記,陳雲同志擔任副書記。
東北局成立後,於九月十九日在瀋陽「大帥府」駐地召開重要會議,由彭真、陳雲主持,伍修權、葉季壯、李運昌、程子華、唐凱、朱其文、段子俊、劉達和曾克林等二十幾位軍隊和地方領導同志參加,研究部隊進東北以後的形勢和當時的鬥爭任務。彭真和陳雲傳達了中央的決心和方針。指出,黨中央已經決定要力爭控制東北。東北局的任務就是要組織部隊佔領城市,控制鐵路交通線,以及營口、山海關等重要海、陸交通要道,迎接黨中央派往東北的大批幹部和部隊的到來。同時,針對國民黨企圖裡應外合,獨霸東北的局勢。會議決定,迅速發動人民群眾,建立人民政權,發展生產,擴大武裝,準備同國民黨作堅決的鬥爭。
這次會議正確的貫徹了中央制定的戰略方針,為我黨創建東北根據地,開展東北工作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會後,曾克林率領冀熱遼出關部隊鬥志昂揚、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全面接管和建立東北根據地的工作。整個東北大地上,到處是放手發動人民群眾,收繳敵偽武器,擴大人民武裝的轟轟烈烈的場面。
不久,黨中央指派的2萬名優秀幹部和10萬主力部隊陸續到達東北。十月三十日,中央正式決定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司令員,彭真任政委。至此,與國民黨爭奪東北關鍵性的第一步實際上已經實現。曾克林和他率領的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部隊勝利完成了進軍東北的歷史性任務。很快,他們又在黨中央、東北局的領導下,投入到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