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如何建成的? | 陽光歷史

 

A-A+

[多圖]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如何建成的?

2016年01月28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42 次


做泥塑人體所參照的模特兒



美工組創作情景



刻浮雕要先做泥塑,再由雕刻人員按泥塑的形狀雕刻在紀念碑上

一星期 打磨舊碑完成文字篆刻 整八年 百餘件設計方案做「基石」


七月半 碑心石每天僅運一公里 五春秋 雕刻師練兵兩年才「開工」


主席題字三幅拼 「英雄紀念」五十載


今年5月1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50週年紀念日。參與建造紀念碑的專家們於昨日下午齊聚一堂,參加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的「開篇大作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五十週年紀念展」之「五十年再聚首」活動。


記者採訪了50多年前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的多位專家,包括碑文篆刻師陳志敬之子陳光銘、參與紀念碑設計的楊信勇、參加紀念碑花紋創作的老藝術家顧士元,以及提供超百噸碑心石的青島石料廠原廠長王文建等。通過採訪這些當年的參與者,揭開新中國第一個豐碑——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人民英雄紀念碑

揭幕50週年特別報道


紀念碑總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68米,雕刻了170多個人物,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


紀念碑·選址


周恩來提議 建在天安門廣場





紀念碑施工現場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要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紀念在解放戰爭和革命中犧牲的英雄們。


然而,此前關於紀念碑的建造地點曾有多種意見,記者從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殷雙喜所著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一書中發現,當時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有人主張建在西郊八寶山上,但更多的人主張建在天安門廣場。最終是周恩來總理提議,將紀念碑建在天安門廣場上。


周恩來認為,天安門廣場有「五四」以來的革命傳統,這裡也是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


紀念碑建造時間表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奠基


1952年8月1日正式開工


1958年4月22日正式落成


1958年5月1日揭幕

  紀念碑·碑文

用時一星期 完成154字的篆刻


「我父親就是給人民英雄紀念碑刻碑文的人。」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篆刻師陳志敬之子陳光銘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當時才10歲,只能給父親打下手,但我也是歷史的親歷者!」


陳光銘記得很清楚,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9月23日,突然有幾位政協的同志到他家,要求在9月30日前把154字的碑文刻好。


陳光銘回憶說,接到任務後,父親陳志敬開始準備碑的石料。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找石料,肯定來不及,只能在家裡的舊碑中找了一塊合適的碑,但必須先把舊碑上的碑文磨平磨光。在父親的帶領下,年僅10歲的陳光銘和哥哥、母親先用粗砂石把舊碑上的碑文磨平,再用細水砂石把石碑磨光,擦乾淨碑的表面。最後由父親給碑上墨、上蠟,此時已快到夜裡12點了。


9月24日,政協委員把碑文送到陳光銘家,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陳志敬終於按時完成了碑文鐫刻任務。9月30日上午,陳志敬雇了一輛人力車把石碑送到天安門廣場,因為擔心車來回顛簸會把石碑弄壞,所以特地拿一床被子墊著。


9月30日晚上6點,周恩來主持奠基儀式,毛澤東宣讀碑文,在場的有陳志敬和剛剛結束會議的全體政協委員。


陳光銘還透露說,當時父親看到的碑文共有154字。大約在1954年後,碑文發生了兩處變化,第一個變化是碑文少了「為國犧牲的」5個字,第二個變化是落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敬立」中,「敬立」改為「建立」。


紀念碑·設計


成立委員會 篩選數百件方案






1949年9月30日晚的奠基儀式上,毛主席正在宣讀碑文


1949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持,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向全國各建築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建築系,發出徵選紀念碑規劃設計方案的通知。


當年參與紀念碑設計的老專家楊信勇告訴記者,1951年前後就收到了140多件設計方案和設計修改方案。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主任由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擔任,副主任為著名建築家梁思成。


「1953年,我們設計人員正式參與進來,篩選徵集到的140多件設計方案,第一次篩選留下30多個方案,第二次篩選只剩下幾個。」 楊信勇回憶說。


1953年3月,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從設計方案中精選出8個,向專業設計人員和各界人士廣泛徵求意見,歸納、修正成最終的圖樣。


楊信勇告訴記者,1953年後,他們的工作就是對既定方案的顏色、高矮等情況進行進一步完善和修改,邊設計邊施工,直到1957年設計工作才全部完成,算起來紀念碑的設計方案從發佈徵集通知到最終定稿用了8年。


紀念碑·選材


百噸碑心石 34天運送30公里





整座紀念碑由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圖為石刻車間

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台座三部分,如果算上浮雕等石料,整座紀念碑總共用了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才得以砌成。


在紀念碑所有的石料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塊整石料碑心石的采運。提供碑心石的青島石料廠原廠長,86歲的王文建說:「大約在1953年春天,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從全國尋找適合建紀念碑的石料,最後找到了青島石料廠。」


王文建回憶,找一塊好石料其實不難,但石料採集好以後,如何運送重達100多噸的石料確實是個難題。對石料進行第一次加工整形,確保石頭內部沒有縫隙後,準備運往青島車站。位於浮山的採石場距青島車站約30公里,大部分是丘陵地,再加上缺乏運輸設備,搬運大石料非常困難。


後來有人想出辦法,將大石料放在一個無縫鋼管的初坯上,由進口拖拉機牽引向前拖動。「運送的速度很慢,一天行駛不到1公里。短短的30公里,一共用了34天才到青島火車站。」王文建說。


有關資料顯示,碑心石采運工作於1953年4月11日開始,至10月16日石料運抵天安門廣場工地,歷時7個半月,有7116名工人直接參加了這項工作。


紀念碑·泥塑


真人當模特 先做泥塑再雕刻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170多個人物浮雕,這些浮雕需要先做泥塑,再由雕刻人員按照泥塑的形狀雕刻在紀念碑上。


參加紀念碑花紋創作的老藝術家顧士元,把泥塑過程稱為雕刻的第一次創作。


他告訴記者,參與第一次創作的大多是中央美術學院留學歸來的專家們,紀念碑上所有的浮雕和花紋都必須要藝術家們先創作泥塑,然後雕刻組再根據泥塑進行雕刻。


做浮雕並不是專家按照自己的想像去做的,而是有模特作為參照。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殷雙喜所著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中提到,每個人物形象都是先做泥塑人體,再穿衣服。


而塑人體要對照模特兒,為了讓人物更逼真,專家們也會找一些戰士來做模特兒,有的戰士同意脫衣服,有的戰士不同意脫,說什麼也得穿條短褲。


紀念碑·雕刻


兩年單練兵 精工巧匠門檻高


「紀念碑上浮雕和花紋的雕刻是100多名雕刻工匠,用了近3年時間完成的。」老藝術家顧士元告訴記者。他回憶說,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於1952年在全國招募雕刻技術精湛的人員,參與紀念碑的建造。


當時在上海工作的顧士元被單位推薦給了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有單位的推薦,並不一定能參與紀念碑雕刻工作,還要經過考試,確保雕刻技術精湛才行。


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拿了一塊樣品讓大家去做,兩個星期後,如果完成的作品被認為是合格的,就被留下來參與紀念碑雕刻工作。


經過嚴格考核,近三分之一的人被淘汰了,留下來的有100多人。


顧士元告訴記者,因為對紀念碑雕刻的要求很高,所以1953年到1955年只是練兵階段,需要進一步培訓、學習。


1955年後,雕刻組的100多名成員才正式依照第一次創作的泥塑形象進行雕刻。


雕刻工作進行了近3年,到1958年才全部完成,再加上匠人們練兵的兩年,僅雕刻部分就用了5年時間。


紀念碑·題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寫了3幅


在紀念碑建造過程中,毛澤東主席於1955年6月9日為碑心石題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


然而記者從北京畫院提供的史料中看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毛主席共寫了3幅。


毛主席給工作人員帶來口信說,要多請專家們提意見,問問他們哪一幅可以用。


也可以從這3幅字中選取單個的字重新編排,如果認為寫得不夠好,還可重寫。


現在紀念碑上的8個大字,就是工作人員徵求專家們的意見後,從3幅字中取出個別字重新編排的,雖然不是取自一幅,但仍不失毛主席的書法神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