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練法術:秦始皇東遊鎮壓東南「天子氣」
古代帝王們對風水啊王氣啊,確實非常警惕,也很在意。繼楚威王之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也很忌諱,他容不得別人覬覦嬴姓天下,在病死那一年,上演了一出東遊「鎮王氣」的絕幕。
巧合的是,這起事件也發生於南京。只是出現「天子氣」的方位,與楚威王時相比發生了變化,不在南京城西北方的廬龍山,而到了東南方的方山。
秦始皇東遊實為鎮天子氣
秦始皇東巡鎮「天子氣」一事,發生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從正史上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載,這一年秦始皇確實出行東遊,「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當時丞相李斯陪同出遊。從西安出發以後,十一月到達雲夢(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內),向九疑山方向遙祭虞舜,然後沿江而下。
到達南京附近時,從江乘渡口(一說幕府山西南,一說棲霞山附近)上岸,進入市區,然後過小丹陽,再順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內。返回時,也是從江乘過江的。
因為秦始皇東遊,南京還出現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皇馳道,此道是當時的秦國國道,專供皇家使用。在上面跑馬十分風光瀟灑,一路奔馳,就像今天在全封閉高速公路開私家車一般爽快神氣,故名「馳道」。
秦始皇為何選擇這樣的東遊路線?據《輿地誌》記載,主要是鎮壓東南地域上的「天子氣」。之前身邊擅長望氣的術士告訴秦始皇,「江東(南京這邊)有天子氣」,秦始皇這才決定以自己的真龍天子之身,東遊鎮壓。
據《景定建康志》(卷六)載,秦始皇在過江時,術士又望了氣,並把這股天子氣的詳細地點,會在何時孕育出新天子,一 一報告給秦始皇:「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意思是在500年後,南京將會有新的王朝誕生。
傳說,這名術士是前一年去東海仙境,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市(念fu,不念shi)。徐市又名徐福,曾是秦始皇的御醫,一說是今江蘇省連雲港贛榆縣金山鎮人,該地尚有「徐福村」。
秦始皇一聽,這還了得,自他開始,嬴姓要做萬世皇帝呢。秦始皇於是在南京停了下來,讓術士給金陵風水「動動手術」,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發生於秦漢時期的最為著名的一樁風水事件。
「鎮王氣」法術一:讓河流改向
秦始皇是如何鎮壓金陵天子氣的?原來採用的是古代巫術色彩很濃的厭勝手法。根據史料和傳說,其法術有三,一讓河道改變流向;二鞭鑿藏氣大山;三易名,降低當地名望。
這也是古人所謂鎮王氣「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讓河水改變流向,洩金陵地脈。
秦淮河本名「藏龍浦」,是南京附近一條重要的內陸河道,流經南京市區,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同時也是一條有「節氣」的河,東晉明帝二年,沈充、蘇峻之亂時,有三千人跳秦淮河自盡殉國。
秦淮河的源頭地有兩處,東源出於句容茅山,西源出自溧水東廬山,到了江寧境內的方山埭匯合。傳說水本來並不流經南京城區,秦始皇令人將方山附近的長隴挖斷,讓水改向北流,穿過全城,把南京的王氣沖洩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傳說就是秦始皇當年所為。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傳說就是當年秦始皇斷長隴之處。秦淮河也因秦始皇製造的這次風水事件,而姓「秦」。
「鎮王氣」法術二:鞭打靈山
秦始皇的術士為何選擇在方山這個地方下手?這其中是有風水方面的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山位於今江寧區東山鎮南部的秦淮河畔,是南京五大風水寶地之一,四周歷代墓葬眾多。山體呈方形,孤聳絕立,頂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璽,故稱「天印山」。
「璽」是秦以後皇帝印章的專稱,與皇帝自稱為「朕」一樣,獨此一份。方山上還有「龍眼」,即「八卦泉」一處,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響,常年汩汩不斷。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腳周圍是紅土,有人稱是散落的印泥。
如今到方山風景區,遊人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傳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玩自己的金印。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腳下,落下凡塵。不偏不倚正掉在今天的方山這個方位上,化為一座大山。後來,玉皇大帝派殿前侍衛青龍、黃龍下凡,護守此山,於是方山東西又形成了青龍、黃龍二山。
因此,方山又是一座「靈山」。秦始皇洩了地氣後,還恐斷得不徹底,又用神鞭,抽打這座靈山,這是秦始皇「鎮王氣」的第二招法術。
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斷,但鞭子揮落處不是要害,山根未斷,卻把方山齊腰抽斷。上半截向東南飛去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還有幾塊,較大的落到10里外,形成了今東山鎮上的「土山」;較小的形成了「竹山」。另外1946年3月17日,國民黨大特務戴笠墜機的岱山,傳說也是這次事件中形成的(戴笠墜機一事詳見本書「陵墓傳奇•民國第一特務墓——戴笠墓」一章)。
青龍、黃龍二山本連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讓秦始皇用鞭子抽斷了,形成了「半邊山」(青龍山俗名),青龍的眼也傷了,一直不斷流淚,形成了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喜歡沐浴的「湯山溫泉」。
很顯然,這是民間傳說。方山及其周邊地貌的形成,是億萬年地質運動的結果,哪是一個秦始皇所為?但從中卻透露出,當年秦始皇確實可能到過方山「鎮天子氣」。
「鎮王氣」法術三:易名糟蹋
秦始皇鑿斷南京「天子氣」後,為永絕後患,讓人們忘記這個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為「秣陵」。
秣陵是什麼意思,這對南京來講可是不太光彩的一個曾用名,這是秦始皇「鎮王氣」的第三招法術——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個成語叫「秣馬厲兵」,意思是打仗前餵飽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裡,就是他餵馬的地方。此招甚為歹毒,人為破壞後,又讓牲畜來糟蹋南京這塊本有天子氣的風水寶地。如今江蘇一帶仍有牧馬習慣,南宋奸相秦檜死後,其墓地也被後人拿來放馬羊,以作踐他。
秦將秣陵置於鄣郡轄下,後有「秣陵關」、「秣陵橋」。到西漢時,秣陵屬郡。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江都王劉纏為秣陵侯。
但是秦始皇的一番苦心用錯了地方,在鎮了南京的「天子氣」之後不久,就病死於東遊途中,魂喪外域,他的秦帝國在其死後三年便轟然倒下。
但是南京的帝王氣根本未讓秦始皇斷掉,到漢時便有術士稱,「黃旗紫蓋,見於斗、牛之間,江東有天子氣」。果然,此後不到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后,不久即遷都於南京——東吳大帝由此誕生。
再後,司馬睿來到南京。當時有術士發現,東郊的蔣山上常有紫雲出現,有會望氣者告訴他,這是江東「猶有帝王氣」。正好當時有「五馬遊席江,一馬化為龍」的傳言,公元317年,司馬睿很高興地在南京當了皇帝,開創了在南京建都時間最長的朝代——東晉。
在劉邦老家挖溝埋劍斷「龍脈」
秦始皇製造的風水事件遠遠不止這一起,只不過以斷「東南天子氣」最為著名罷了。
在東遊外巡過程中,秦始皇都要帶著善於著望、堪輿的術士,到哪都首先察看地理,弄清風水。傳說秦始皇巡遊到彭城(今徐州)豐邑一帶時,術士發現這裡有「水龍之勢」,於是秦始皇令人挖溝埋劍以斷「龍脈」。
劉邦能當皇帝,在徐州那邊有不少傳說。最流行的是劉邦祖墳葬到風水寶地一事。
劉邦出生於徐州沛縣豐邑。其祖父叫劉清,從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遠遷於此,所居的村落後人稱為「金劉莊」。
劉家的房前不知何時自生一棵梧桐樹,此樹不幾年就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有一天狂風大作,飛來一隻金鳳凰,在樹上築起了窩巢。後來金鳳凰飛走,很奇怪,劉清也跟著病死了。家人便把梧桐樹刨倒,給劉清打副棺材。
臨下葬時,原來晴好的天氣,忽然變了,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但棺材剛出家門,又不能抬回來,便暫時停在梧桐樹坑旁。待雨停送葬人再來抬棺時,發現棺材不見了,梧桐樹坑上出現了墳頭。人們看見,墳頭上竟是黑壓壓的螞蟻,正忙著往墳上運土。這便是劉邦祖墳「鳳凰點穴」、「螞蟻圓墳」的傳說。
此事自然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後的附會之說。附帶的傳說是,劉邦出生時,正碰上秦始皇巡幸到豐邑。術士看了這裡地氣旺,便上報秦始皇,稱此處有「水龍之勢」。
堪輿術上龍分兩種,一是山龍,再是水龍。據著名堪輿宗師、三國時著名術士管輅的《管氏地理指蒙》載,中國除了三條大山龍(詳見本書「『鎮王氣』事件傳奇•明太祖朱元璋治罪風水名山」一章相關內容)外,還有五條水龍——
北以河汾為宗,東以江海為宗,西以川洛為宗,南以閩浙為宗。謂山不獨貴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黃河)水出崑崙山,汾(汾河)水出太原、晉陽山,江(長江)水出岷山,洛水出塚嶺,浙水出歙縣玉山。
其中,以長江、黃河兩條水龍氣勢最盛。黃河之水發源最遠,但河水四時皆濁,造化不可妄測,五百年一澄清,明主應之;長江之水為四瀆之長,其勢浩蕩,九曲迴腸,為養水龍之水。
沛縣有淮泗之水,處江淮之間,豐邑就因為有豐富的水源而得名「沛」。古時,當地土人以蛇為圖騰。「龍」即蛇的化身,「蛟龍」就是一種水蛇。劉邦在當了皇帝後,民間便據此說他是「蛟龍之子」。
聽術士說當地誕生了「水龍」,秦始皇下令把豐邑最近一段時間出生的男嬰全部殺掉。同時,又在當地壘築高台,鎮壓王氣;挖溝埋劍,以斷「龍脈」。
湊巧的是,劉邦的父母親當時帶著劉邦去了沛縣,逃過劫難,「豐生沛養漢劉邦」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但秦始皇的所作所為枉費了。死後三年,天下就開始造反。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劉邦、項羽隨後跟上。最終,嬴姓天下讓劉邦這位「蛟龍之子」奪得。
南唐詩人朱存有感於此,曾詩性大發——
一氣東南王鬥牛,
祖龍潛為子孫憂;
金陵地脈何曾斷,
不覺真人已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