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追溯十八到二十一世紀的高跟鞋歷史
在女人的世界裡,高跟鞋始終以其獨具一格的姿態成為女人心中的寶。每一個女人,都有屬於自己對高跟鞋的特殊情懷。但是對於高跟鞋的真正歷史,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呢?
進入18世紀後,鑒於流行洛可可風,在服飾上強調華麗,而高跟鞋的樣式也因此產生變化。高跟鞋材質多用緞子、織綿、羔皮,樣式多為淺幫高跟和半高跟,鞋尖秀麗,鞋面有精美的刺繡、裝飾著寶石,並用鋼製鞋扣,造型優雅。這種嬌貴的鞋子在外出時還需套上一層皮質鞋套。
1730年時,女性鞋跟朝向〝細根〞發展,一般稱為「蓬巴杜鞋跟」或「法國鞋跟」。鞋頭以尖頭為主,人們開始嘗試製造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所以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1760年開始,便裝的鞋子傾向〝低跟〞發展,鞋頭也不像之前那麼尖了。至於男性,則仍然流行穿紅跟高跟鞋,但鞋跟也有朝低跟傾向。到18世紀末時,鞋子看起來很像拖鞋。另外,在室內時男性主要穿著高跟鞋,在室外時則是穿靴子。
十九世紀的高跟鞋
19世紀時,高跟鞋有了很重要的發展── 高跟鞋幾乎退出了男鞋的領域,不像剛出現時廣受男性喜愛,反而逐漸成為女性的專屬鞋類。而且,高跟鞋更由法國巴黎的妓院傳入了美國,因為他們發現高跟鞋能成功的使穿著他們的妓女比沒有穿的妓女更加受到顧客的青睞。
19世紀時,高跟鞋多為平底淺口,常有交叉鞋帶,保持古典主義時代的樣式,鞋頭長窄,鞋尖呈小方頭。而黑色和茶色羊皮漆皮鞋屬於高檔鞋子。另外,在不同年代也流行著不同的鞋頭,如1800~1810年為尖頭、1810~1830年為圓頭、1830~1849年為窄方頭等。
19世紀末期,配合著前收後凸的裙式,穿高跟鞋非常諧調。白天多穿高腰高跟鞋,為了使鞋型緊包腳型,鞋上會有一排扣子或橡膠鬆緊口。晚會和舞會上則多穿豪華、鞋面有刺繡的淺口半跟鞋。因為19世紀的女性穿著長裙時,會遮蓋了足下風光。因此,用絲綢或其他精細質料製作、有大量珠花和蝴蝶結縫製的高雅晚裝鞋,就在社交舞會中,有了露臉的好機會。
工業化和隨之而來的大量發明,把19實際創造成一個充滿活力與爆炸力的年代,時尚的概念逐漸形成,造鞋技術也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材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多元化。
二十世紀的高跟鞋
有關鞋子的設計從二十世紀開始出現,製造鞋子已經不再只是一種活動而已,而成為一項以審慎的設計為中心的專門職業了。
1920年代──涼鞋與高跟鞋結合。由於女性對服飾抱有更新更開放的態度,再加上道德規範更為寬鬆,設計師開始嘗試把「裸露」的涼鞋與高跟鞋結合,成為優雅的晚宴高跟涼鞋。另外,1920年代也將「高雅」帶進時尚風潮,高跟、細長和優雅的線條,是這一時代鞋款的重要特點。
1930年代,由於經濟大蕭條,人們的生活都十分辛苦,因此鞋子必需耐穿。這一時期的鞋都較堅固且樸實,但高雅的線條仍然存在。法國制鞋師Roger Vivier以裝飾豪華的鞋跟,開始影響「美鞋觀」,奢華的包頭高跟鞋在琴潔‧羅傑斯(Ginger Rogers)的腳上大放異彩。
1950年代,高跟鞋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隨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現今的尖細鞋跟。而當年瑪麗蓮夢露就是因為穿上由Salvatore Ferragamo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讓她一舉成名的,難怪她曾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對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1980年代,傳播媒體日漸成熟。經過多元文化、後工業時代與女權主義的衝擊,鞋款開始展開華麗與極簡的拉鋸。最後由勝出的椎形鞋席捲時尚。
二十一世紀的高跟鞋
二十一世紀,也就是現在,高跟鞋演變至今天已經變成女性的一種象徵符號,它的意義或價值由社會背景或文化情境的轉變和累積所孕育。如:在西方社會,公共場所的扇門上,若標注「高跟鞋」圖樣,即表示女廁,這種符號明瞭的顯示出西方社會價值和文化傳統。在這個世紀,高跟鞋的樣式、賣高跟鞋的店、穿高跟鞋的人、花費在高跟鞋上的金額、每個人擁有的高跟鞋數……都越來越多。大部分的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都會有穿高跟鞋的習慣,而每個人穿高跟鞋的理由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