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亂局:後唐末帝李從珂靠一哭登上後唐帝位
李存勖滅了後梁後,宣稱他是唐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取消晉王稱號,改稱皇帝,被稱為後唐,定都洛陽。之前他已滅掉桀燕,之後他臣服了岐國,滅亡了前蜀。一連串輝煌的軍事勝利,使其他各國震恐,先後向後唐政府進貢,都以為新的大一統不可避免地即將實現。
然而,李存勖只是一個驍勇的戰將,不是政治領袖,他沒有治理這個迅速膨脹國家的能力。他喜愛戲劇,每天在宮中忙著看戲,只信任戲劇演員和宦官。大臣和將領們必須透過這兩種人,才能使李存勖批准他們的請求。他又喜歡打獵,當時中原連年大旱,士卒民眾大批餓死。可是李存勖夫婦卻毫不在意,遊獵享樂如故,終於在同光四年(926),大將李嗣源在鄴都(今河北大名)叛變,直逼洛陽。李存勖被流箭射中,全族被屠。
李嗣源繼承了李存勖的帝位,他死後,由他的兒子李從厚繼承。應順二年(934),李從厚下令調他的義兄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到太原當河東戰區節度使。這種職務上的調動,在當時往往是一種屠殺陷阱,被調動的將領一旦離開據點,失去自衛力量,在中途就可能被殺。李從珂拒絕接受,被逼造反。
一哭得帝位
李從珂原來姓王,出生於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李嗣源在跟隨李存勖出兵征討時路過平山,遇到李從珂的母親魏氏,就將她母子一起掠走了。後將李從珂收為義子。李從珂長大之後,才貌雄偉,驍勇善戰,李嗣源更加喜愛。跟從李嗣源出征打仗時,他勇猛善戰,名震三軍。連李存勖也說:「阿三像我一樣敢於死戰啊。」
有一次和後梁軍隊在黃河岸邊交戰,在梁軍退卻時,李從珂竟然領十幾名騎兵混在敵人當中,等抵達敵人的營寨大門時,李從珂大喊一聲,殺死幾個敵兵,然後用斧頭砍下敵人的了望桿從容回到自己營寨。
在父親李嗣源繼位稱帝后,李從珂和朝臣安重誨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安重誨幾次要制裁他,加害他,幸好父親明智,極力保護,這才倖免。等安重誨被李嗣源賜死後,李從珂才放心出來,先任左衛大將軍,後又進位太尉,到鳳翔任節度使,其後封為潞王。
李嗣源死後,閔帝李從厚繼位,他本人優柔寡斷,重用朱弘昭和馮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權。這兩個人一無威望,二無才幹,只知道排擠異己,眾人敢怒不敢言。朱、馮二人將李從珂視為最大的威脅,想盡辦法要除掉他。李從珂也對他們有了戒備,經常稱病,不去朝廷。而閔帝也怕李從珂威脅自己的皇位,採取措施抑制李從珂。先是將李從珂在京的兒子李重吉貶出京城,到邊遠的亳州(今安徽亳縣)任團練使,又將李從珂一個當尼姑的女兒李惠明召入宮中做了人質。然後聽從了朱、馮的計謀,讓洋王李從璋做鳳翔節度使,取代李從珂,讓李從珂到河東任節度使。
當天夜裡,被逼無奈的李從珂讓人起草了檄文散發到各地,以清君側除奸臣為名,請求各節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洛陽,殺掉朱弘昭等人。李從厚命王思同領兵來討伐,王思同集結各路兵馬圍攻鳳翔城。鳳翔城本來就不是什麼重鎮,城牆很低,外面的護城河也很窄,水也淺,無法固守。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擊下,東西關的小城先後失守,李從珂的部屬傷亡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難保,李從珂站在城頭上,焦急萬分,恨自己沒有早點防備,以致今天要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望著城下的攻城將士們,李從珂猛然間眼前一亮,原來城下的將領竟有許多是他以前的部下。李從珂三下五除二,就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然後站到了城牆上放聲大哭。在生死關頭,李從珂哭得聲淚俱下,哽咽著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隨先帝出征,四處奔走,出生入死,毫無怨言,創傷遍身都是,你們大家和我一同跟隨先帝四處征戰的也很多,也為國家社稷的復興立下了功勞。而現在朝廷卻由奸臣當政,對我妄加猜測陷害,你們大家都知道我,瞭解我,我以前對你們如何,你們心裡也清楚,為什麼還要被奸臣利用,替他們殺自己的朋友呢?朝廷聽信讒言,說我謀反,要致我於死地,你們又怎麼忍心骨肉相殘,不肯救一救我呢?我有什麼罪啊?今天竟落到這個地步。」
城下的將士被他感動了,有的也傷心得落下淚來。將領中有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曾在李從珂的手下任職,交情也很好,他對大家大聲說:「大相公乃我主也!」眾將士也齊聲應和。楊思權又拿出一張紙對李從珂說:「希望大王在攻克京城後最好任命我為節度使,不要給防禦使或團練使。」李從珂立即在紙上寫下讓他做節度使的字樣,楊思權於是領兵從西門進入城中,聽候李從珂調遣。聽到西門歸附的消息,指揮攻打東門的都指揮使尹暉也率軍從東門而入,歸附李從珂。歸附的將士接連不斷,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隊都被擊退了。為答謝眾將士救難之恩,李從珂又在城中徵集財物賞賜他們。
李從珂哭計成功,馬上領兵殺出鳳翔城,王思同的兵馬不堪一擊,被李從珂打敗。李從厚聽說李從珂將要殺到,匆匆逃離京城,想去魏州,但大臣們誰也不肯同行,只有五十名侍衛跟隨左右。半路上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願意救這個大勢已去的小舅子,李從厚的一個親隨由於不滿石敬瑭的勢利行為,抽刀要殺石敬瑭,結果被石敬瑭的侍衛殺死,石敬瑭索性將李從厚的侍衛全部殺死,對李從厚還算手下留情,將他幽禁起來,後來李從珂稱帝了,才殺掉他。
不要臉莫過石敬瑭
李從珂即位後,重用劉延朗,而這個人卻只知專權受賄,其他的左右重臣也是一些平庸之輩,最出名的是中書侍郎平章事馬裔孫,雖然無能卻喜歡獨斷,只知署名不懂其他,加上又極少會見賓客,所以得了個外號叫「三不開」,即口不開、印不開、門不開。武將們也想和李從珂一樣通過兵變弄個皇帝當當,沒人願為他賣命。
對李從珂來說,最大的威脅是姐夫石敬瑭。李從珂曾召集大臣商議對付石敬瑭的計策,有人建議送還契丹被俘的將士,然後與之和親,再每年給他們十萬緡錢,就有可能將契丹拉過來,避免契丹和石敬瑭結盟,因為石敬瑭和契丹也曾交戰,所以這個辦法還是可行的。
李從珂覺得有道理,想派人去契丹談判,但是翰林直學士薛文遇反對,認為契丹貪心不講信用,昔日和李克用結盟後又背叛就是先例。李從珂猶豫之後沒有再實行,作為當政者,李從珂缺乏判斷力,並非大臣中沒有好主意,而是他自己不會擇其善者而用之。
清泰三年(936),李從珂犯了與李從厚當年同樣的錯誤,下令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到鄆州(今山東東平)當天平節度使,石敬瑭不接受命令,起兵叛變。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了,晉陽十分危急。有個謀士桑維翰給他出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討救兵。
當時的契丹國主是耶律德光。桑維翰幫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給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契丹國主做父親,並且答應在打退李從珂之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指幽州、雲州等十六個州,都在今長城以南,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土地獻給契丹。
當時石敬瑭已經47歲,耶律德光只有36歲,兒子比父親大11歲,實在是說不過去。部將劉知遠說:「您向契丹求救,稱臣還說得過去,拜他做父親未免過分。再說,答應給他們一些金銀財寶也就行了,不該割讓土地。」石敬瑭哪肯聽劉知遠的勸阻,急急忙忙派桑維翰帶了這些賣國條件去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來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萬精銳騎兵去救晉陽。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把李從珂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做父親,還請教契丹兵為什麼這樣快就能打敗李從珂。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馬上表示十分欽佩,捧得耶律德光滿心歡喜。
耶律德光經過一番觀察,覺得石敬瑭的確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對石敬瑭說:「我奔波三千里,來救你們,總算有個收穫。我看你的外貌和氣度,夠得上做個中原的主人,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還假惺惺推辭,經部下一勸說,就高興地接受了。石敬瑭稱帝后,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無能無奈終自焚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帶兵南下攻打洛陽。李從珂接連打了幾個敗仗,被契丹的聲勢嚇破了膽,意志消沉,成天邊喝酒邊哭泣,等待滅亡,哪兒還有反抗的勇氣。到最後,在大臣的勸說下他勉強親征,走到半路,又有人勸他從速用兵,他嚇得不讓人提石敬瑭的名字,說:「你們不要說石郎,使我心膽墮地。」
自己無能,將領中又有不少人心懷異志,紛紛投降石敬瑭。李從珂只得逃回洛陽,更是悲觀得無計可施。等到石敬瑭逼近洛陽,李從珂和皇族一塊自焚於玄武樓。石敬瑭對他還算有點人情味,把李從珂的骨灰入殮,葬入李嗣源的陵墓中。
虛待齋曰
李從珂論勇敢是超乎尋常,但論智謀以及治國之道,卻是個門外漢,順勢之時他勇猛無敵,竟敢到敵人鼻子底下砍倒了望桿扛回來,但最後敗勢已定時又嚇得不讓人提石敬瑭的名字。看來,讓他做個武將還能殺敵立功,讓他做皇帝實在難為他了,知道如此,當初又何必大哭得那個帝位呢,戰死於亂軍之中和自焚沒什麼區別?
李從珂這個皇帝,成得好笑,敗得也好笑。打不贏就哭,有點像耍無賴,但碰到石敬瑭這麼不要臉的人,再會耍無賴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