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如此癡迷徐惠?徐惠真的以身殉情了嗎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因為很有才華,所以深得李世民寵愛。
徐惠天生是個才女,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開口說話,四歲的時候能熟背《論語》。在她八歲的時候,父親徐孝德想看看女兒才能如何。徐惠在父親出的仿離騷體下,非常從容地作了這首《擬小山》: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白話文是:仰望著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撫摸著桂花的枝條而凝神冥想。等待千年才等到與你相遇,你又為何獨自前往?
正是因為徐惠如此有才,她的美名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裡。唐太宗一向是愛才之人,如此有才的女子,作為天子的他也想見識見識。就召了徐惠入宮,這一年徐惠才十一歲。
進宮後,徐惠被封為才人,地位不高。唐太宗此時的年紀跟徐惠相比算是一個十足的老男人了,但徐惠好像並不在意這些。進宮對於她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情。因為皇宮裡有很多藏書她可以隨便看,而唐太宗也很鼓勵她讀書。太宗見她讀書用功,也越發欣賞她,將她從才人提升到充容,為九嬪中的一員。
太宗有一次傳喚徐惠,徐惠為了見太宗,忙著梳洗打扮,讓太宗等了很才出來。太宗對她的姍姍來遲很是生氣,連周圍的人都感覺到一股寒氣。徐惠知道太宗生氣了,於是給太宗寫了一首詩,太宗看完詩後,怒氣全消,還哈哈大笑起來。這首詩後來被收錄在《全唐詩》,詩文: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白話文是:一早我就對鏡梳妝,妝成後卻又忍不住猶豫徘徊。古人千金才能買得美人一笑,陛下您一紙詔書就能把我召來嗎?
徐惠滿腹詩書,不光能給太宗解悶,還十分關心天下百姓和治國策略。太宗是一代明君,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各個民族也相處和諧,有「天可汗」之稱。但人無完人,太宗後期也難免有自滿情緒。太宗征戰高句麗,大興土木,百姓怨聲載道。
徐惠深知對外征戰,勞民傷財,最苦的永遠是百姓。她知道太宗喜歡看她的詩,她就寫詩勸諫太宗,太宗看後就會冷靜下來,並遵從她的意思。太宗在統治期間一直很清明,除了賢臣魏徵、褚遂良等外,與徐惠的時時提醒也分不開。
徐惠最有名的諫文是太宗648年遊玉華宮時的一篇千字文,其中她明確明指出: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符。徐惠的目的是讓太宗少征戰,不要大興土木,多與民休息。太宗當然知道她的用意,太宗自己也是從隋末走過來的,怎能不知道這些道理。太宗深感她一片苦心,給了她很多賞賜,還給她父親也升了官。
後宮的女子,大多都是靠美色來贏得皇上喜歡,而徐惠不只是空有美色,而且還很有才華。她和太宗之間一直相互欣賞,一個懂得欣賞,一個懂得回應,所以感情甚好,夫妻情深。
太宗一生操勞,身體終究是一日不如一日。公元649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萬分。太宗遺詔,沒有子女的後宮妃子都要去趕業寺出家為尼,連有名的武才人都去出家了,而太宗卻特赦她不用去感業寺出家,可見太宗有多麼喜歡她。
太宗死後,徐惠相思成疾,拒絕太醫用藥,年僅二十四歲就以身殉情,追隨太宗而去。後人因她才情出眾,而且寫過詠桂花的詩篇,就封她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分沁心蝕骨的深情,一縷幽思自此綻開在八月的心崖。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因為很有才華,所以深得李世民寵愛。
徐惠天生是個才女,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開口說話,四歲的時候能熟背《論語》。在她八歲的時候,父親徐孝德想看看女兒才能如何。徐惠在父親出的仿離騷體下,非常從容地作了這首《擬小山》: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白話文是:仰望著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撫摸著桂花的枝條而凝神冥想。等待千年才等到與你相遇,你又為何獨自前往?
正是因為徐惠如此有才,她的美名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裡。唐太宗一向是愛才之人,如此有才的女子,作為天子的他也想見識見識。就召了徐惠入宮,這一年徐惠才十一歲。
進宮後,徐惠被封為才人,地位不高。唐太宗此時的年紀跟徐惠相比算是一個十足的老男人了,但徐惠好像並不在意這些。進宮對於她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情。因為皇宮裡有很多藏書她可以隨便看,而唐太宗也很鼓勵她讀書。太宗見她讀書用功,也越發欣賞她,將她從才人提升到充容,為九嬪中的一員。
太宗有一次傳喚徐惠,徐惠為了見太宗,忙著梳洗打扮,讓太宗等了很才出來。太宗對她的姍姍來遲很是生氣,連周圍的人都感覺到一股寒氣。徐惠知道太宗生氣了,於是給太宗寫了一首詩,太宗看完詩後,怒氣全消,還哈哈大笑起來。這首詩後來被收錄在《全唐詩》,詩文: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白話文是:一早我就對鏡梳妝,妝成後卻又忍不住猶豫徘徊。古人千金才能買得美人一笑,陛下您一紙詔書就能把我召來嗎?
徐惠滿腹詩書,不光能給太宗解悶,還十分關心天下百姓和治國策略。太宗是一代明君,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各個民族也相處和諧,有「天可汗」之稱。但人無完人,太宗後期也難免有自滿情緒。太宗征戰高句麗,大興土木,百姓怨聲載道。
徐惠深知對外征戰,勞民傷財,最苦的永遠是百姓。她知道太宗喜歡看她的詩,她就寫詩勸諫太宗,太宗看後就會冷靜下來,並遵從她的意思。太宗在統治期間一直很清明,除了賢臣魏徵、褚遂良等外,與徐惠的時時提醒也分不開。
徐惠最有名的諫文是太宗648年遊玉華宮時的一篇千字文,其中她明確明指出: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符。徐惠的目的是讓太宗少征戰,不要大興土木,多與民休息。太宗當然知道她的用意,太宗自己也是從隋末走過來的,怎能不知道這些道理。太宗深感她一片苦心,給了她很多賞賜,還給她父親也升了官。
後宮的女子,大多都是靠美色來贏得皇上喜歡,而徐惠不只是空有美色,而且還很有才華。她和太宗之間一直相互欣賞,一個懂得欣賞,一個懂得回應,所以感情甚好,夫妻情深。
太宗一生操勞,身體終究是一日不如一日。公元649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萬分。太宗遺詔,沒有子女的後宮妃子都要去趕業寺出家為尼,連有名的武才人都去出家了,而太宗卻特赦她不用去感業寺出家,可見太宗有多麼喜歡她。
太宗死後,徐惠相思成疾,拒絕太醫用藥,年僅二十四歲就以身殉情,追隨太宗而去。後人因她才情出眾,而且寫過詠桂花的詩篇,就封她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分沁心蝕骨的深情,一縷幽思自此綻開在八月的心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