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1910年中國首屆「全運會」 | 陽光歷史

 

A-A+

[多圖]1910年中國首屆「全運會」

2015年04月22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46 次


 

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

 



 

南洋勸業會倡導者端方

 



 

福建路與三牌樓大街交界處一個小廣場的碑上刻著南洋勸業會會場示意圖

 



 

位於中大醫院附近的勸業路

 


 

位於中大醫院附近的勸業村


■清末,「全運會」亮相南京,運動場在哪裡?


■運動員的大辮子妨礙行動,該如何處置?


■第一屆「全運會」都設了哪些項目?


2009年10月26日,第11屆全運會將在山東拉開序幕。四年前,南京是全運會的東道主。而事實上,這並不是南京第一次舉辦全運會,早在民國之前的1910年,南京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由於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這段歷史鮮為人知。近日,記者採訪了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陳仲丹先生,他為記者揭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運會的諸多細節。


1907年,南京首次學生運動會不要門票


清朝末期,被動不堪的窘境,日落西山的困頓,迫使民間知識界和統治精英反思中國人「身體」所存在的問題。雖然在具體主張上有一些差異,但朝野似乎一致認為,身體之塑造是適應新時代的必需資本。


為體現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官方開始重視各種運動會的舉辦。1907年,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舉辦了南京歷史上首次全城學生運動會。南京城內外有80餘所學校參加,比賽及表演項目多達69個,比如競走,包括奪標競走、三足競走、寫字競走等;田賽如持送鐵彈、持竿跳高、跳高;體操項目有單人球桿、瑞典式體操、啞鈴操、木棍操、兵式操等;軍體項目如擊劍、刺槍等。這些比賽項目基本上都是仿照日本而編排的。


學生、家長及市民成為主要觀眾,觀看人次超過萬人。為了捧端方的場,南京的大小官員都出席了開幕式。端方也在運動會舉行的當天到了比賽現場。既然以鍛煉身體為目的,自然不存在購票觀看一說。此次運動會舉辦得很熱鬧,成為繼成都、杭州之後最大的一次學校聯合運動會。


美國傳教士倡議促成,全運會開幕給勸業會助興


面對內外交困的處境,以頑固守舊著稱的清政府「一把手」慈禧太后不得不同意了西學、變革。要學西學,不走出國門是不行的,於是,1905年清政府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使歐美考察憲政,途中順道參觀了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與漁業賽會,載澤等人看過之後大吃一驚,熱血沸騰。


回國之後,端方力主倣傚西方進行產業大競賽,以激勵國人實業興國的信心。端方當時不僅是兩江總督,管著江蘇、江西、安徽三省,還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相當於現在的商務部長,1908年,端方便奏請皇帝,要在江寧(現在的南京)召開南洋勸業會。


端方剛剛西學回來,他的建議清政府立馬同意了。還撥了專款,只可惜,勸業會還沒開,端方就不在其位了。兩年後,即1910年6月5日,南洋勸業會在南京揭幕。就在會展期間,當時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開辦「體育幹事訓練班」的美國籍傳教士愛克斯納正在為如何在中國推廣體育發愁,規模盛大的南洋勸業會使他感到機會難得。於是,他通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倡議在會展期間組織一次全國性規模的體育賽會。顯然,愛克斯納是受了現代奧運會的啟發,因為無論是1900年的法國巴黎奧運會還是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斯奧運會都是和博覽會一起進行的。


愛克斯納的倡議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少學校很快自發組織起來。清政府官員心想,這是好事情啊,不是能壯大勸業會的聲勢嘛,於是同意了。


10月18日,比賽正式拉開帷幕,比賽地點說法很多,據南大歷史系陳仲丹教授的考證,應該在今天的湖南路獅子橋以及燈光隧道一帶,而且那裡至今還有條勸業路。


作為當時勸業會的「助興產物」,全運會的規模不大,只有140人參加,多為學校學生。當然那時候學校的人數一般都很少,就好像大名鼎鼎的金陵女子學院培養的學生總共也不過千人,只有999人。

辮子盤頭頂、布鞋充當運動鞋, 運動會沒有一名女運動員


這次運動會從18日開始,22日結束,總共開了5天。比賽的場地和我們現在的體育場是有區別的,從資料來看,它不是橢圓形的,而是圓形的。比賽地點是臨時弄出來的一塊空地,在整個勸業大會場的北面,沒有看台,條件比較簡陋,當然那時候外國也好不到哪裡去,1900年,巴黎奧運會的賽道都是臨時挖的。


參賽的140名運動員戴著青、紅、紫、藍、黃五色標帶分別代表華北、上海、華南、吳寧(蘇州、南京)、武漢五區。這些運動員組成是:華北隊20人、上海隊40人、華南隊28人、吳寧(蘇州、南京)隊31人、武漢隊21人,參加的學校有:聖約翰大學、南洋大學、天津青年會日校、武昌文華大學、天津工業學校和協和文書院等6所學校。


儘管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第一次出現了女運動員,但奧運會的鼻祖顧拜旦本人就反對女運動員參賽。而清朝末年,封建意識強烈,讓一個年輕的大姑娘在眾多大老爺們的目光包圍下做各種身體動作,別說姑娘們自己不願意,社會風氣也不允許。因此,本屆全運會上清一色的男性。


運動員的著裝都是長衫長褲,他們的腳上穿著各式各樣的鞋子,以「千層底」的布鞋為主。儘管在之前的奧運會上,各種適合運動員的運動鞋都登場了,美國各大制鞋公司廣告鋪天蓋地,並出現了運動鞋郵購項目,但對於封閉的清朝國民來說,運動鞋幾乎是聞所未聞。


那麼,他們頭上留著的那根打小兒就沒剪過的辮子怎麼辦?它們肯定對田徑項目有一定的影響,慈禧說過,變革可以,但辮子堅決不能剪。但是,跑步比賽中,辮子老是鞭打屁股,容易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於是,許多運動員都將辮子盤在頭上好幾圈,遠遠地看上去,就像戴了頂奇怪的黑帽子。


91米賽冠軍成績是10秒8, 競走就兩人邊走邊打


這屆全運會競賽項目只有四個:田徑、足球、籃球和網球。田徑以競走和賽跑為主,有五十碼、一百碼、二百二十碼、四百四十碼、八百八十碼跑,一百二十碼低欄,八百八十碼接力,跳高,撐竿跳高,跳遠,鉛球、鏈球等十二個單項。鉛球、鏈球的重量當時以磅來計算,差不多重11斤。


競賽「俱按外國運動場規則」,有許多項目現代已不多見。據說,二百二十碼競走比賽在兩位運動員之間進行,雙方各持一根細木棍,邊跑邊用木棍擊打對方,阻止對方前進,互相擊打,誰第一個衝過終點即為勝利。


所有比賽成績的錄取以前三名為限,團體則按5、3、1計算,冠軍計5分,依次類推。前三名的個人和現在一樣獎金、銀、銅牌。從成績來看,100碼相當於91米,冠軍的成績是10秒8,而現在百米的世界紀錄是9秒69,當時跳高冠軍的成績大概是1米62。


最後,上海區獲高等組田徑、網球兩項冠軍,總分第一;華北區獲中等組總分第一;上海聖約翰書院獲學校組比賽總分第一。由於籃球運動在全國並不普及,因此只是表演項目。華北、上海和吳寧3個隊參加。華北與上海隊的決賽則轉到上海青年會的籃球房進行,結果華北隊獲得了冠軍。


據記載,當時的運動會,每日參觀者達到4萬多人,「濟濟蹌蹌,頗為盛極一時」就是形容當時情況的。


除了總裁判長,其他裁判都是外國人


這次運動會從籌備組織到制定規則、裁判、工作人員幾乎全是外籍教士包辦的,連運動會中的文告也是用英文宣佈的,徑賽距離用的是碼制,田賽大量用英尺制。比賽所有的裁判都是外籍人士,以美國人居多。但,裁判長卻是大名鼎鼎的時任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董事的張伯苓。本次全運會,就是他與北京青年會總幹事格林、上海青年會體育幹事愛克斯納等人共同組織的。他被稱為「南開之父」,也有人稱他為中國奧運第一人。


張伯苓原來是北洋水師的,後來創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在張伯苓的學校,每個學生必須堅持運動,而且制定了運動成績的標準,學生達到達標成績才能合格。在張伯苓的影響下,南開中學的運動成績非常突出,還出現了聞名中國乃至亞洲的籃球隊「南開五虎」,他們曾經戰勝過當時不可一世的菲律賓隊。


1908年他從第4屆倫敦奧運會上帶回來的一系列幻燈圖片極大地震撼了當時的國人,他率先提出中國人要去參加奧運會,於是根據張伯苓的提議,時人便產生了三個想法,「何時去參加奧運、何時能勝利、何時能舉辦奧運」。如今,這三個願望都實現了,也算了卻了張伯苓百年前的心願。



上海《時報》駐紮南京,全程跟蹤報道


這次全運會,媒體高度關注,競爭激烈。比如上海的《時報》對於此次「全運會」的報道長達一個星期之久,並且多次運用了大字符,大篇幅。


在1910年10月18日「全運會」舉辦的第一天,《時報》的第四版面「本埠新聞紀事」中,做了題為「中國全國運動會」的報道:中國第一次全國聯合大運動會定期九月十六(編者註:指農曆)九時起至二十午刻止,於約翰大學郵傳部等高等實業學校東吳大學堂青年會附屬中學均停課一星期以便與賽及觀賽者赴此盛舉,特定有專車數輛准於星期一即十五日早晨九時齊集動身,有與往觀者可速至本埠四川路中國青年會事務所內報名……茲再將秩序探列如左(星期二)五部大運動會,(星期三)網球會,(星期四)聯合學校大運動會,(星期五、六)足球與籃球會。


接下來的每一天,《時報》都有特派記者駐守南京,對本次全運會做全方位報道,包括比賽詳細成績、獲獎名單、觀眾反應,等等,多以專題報道形式出現,內容通過電報在第一時間發送本部,報紙報道的內容不同於其他報刊。同時,版面較多,規劃整齊,一目瞭然。


而《申報》也在全運會當天,以《各界之觀會熱》為題,詳細報道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一些學校組織前往觀賽的情況,其中包括一些女子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其盛況之空前,前所未有。遺憾的是,由於技術限制,除了文字,這屆運動會沒能留下任何圖片資料。


事實上,儘管有人去看,但當時體育並不被重視,觀賽也是因為參加勸業會,順道看看比賽。對於從西方傳來的諸如網球、籃球等運動,很顯然,除了湊熱鬧,他們並不感興趣。


那麼,當時中國人平時都玩什麼運動呢?很顯然是武術、滑冰,武術已經不用多說,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人去了,顆粒無收,最後走的時候玩了把武術,轟動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西方人也驚呆了,原來中國有這麼厲害的運動。


滑冰中國也有傳統,康熙時代,大冬天的,曾有士兵溜冰打過仗,八旗子弟早就會玩花樣滑冰了,經常表演給皇帝看,什麼童子拜觀音,速度滑冰,他們都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