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任用22位宰相的啟示:盛世仍然要加強制約 | 陽光歷史

 

A-A+

唐太宗任用22位宰相的啟示:盛世仍然要加強制約

2015年12月10日 歷代宰相,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543 次

  唐太宗君臨天下23年,在他統治時期,中國由亂而治,四夷賓服,天下歸心,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究其原因,用唐太宗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賢才。」從唐太宗在位23年間任用22位宰相的故事,可見其高超的用人藝術之一斑。

  唐太宗弱冠舉兵,繼位前因為軍功被封為秦王。秦王府屬是他南征北伐的心腹功臣。他登上君位後,並沒有把這批舊僚大量地引入政府中樞機構。

  王圭、魏征等人是他的政敵——太子李建成的忠實官屬,曾幫助太子設計謀奪他的兵權。太子死後,唐太宗不但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而且還加以重用,提拔為宰相。他的這種做法,秦王府舊僚們是很有意見的,認為他忘記了功臣,忘記了親信。房玄齡向他申說了秦王府舊僚的怨憤情緒,唐太宗明確地回答:「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

  貞觀7年,唐太宗冊封長孫無忌為司空,長孫無忌是國舅,他擔心自己是皇親國戚,會給唐太宗帶來用人唯親的壞名聲,因而堅決推辭。唐太宗向他解釋說:「朕之授官,必擇才行。若才行不至,縱朕至親,亦不虛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行所適,雖怨仇而不棄,魏征是也。」

  以上兩例可見,他的用人標準是:不分親疏,唯才是舉。他統治時期,親手選拔了22位宰相。這些宰相,以居相位前與他的關係來看,有親有疏,有友有敵。從人員的派別來源看,由秦王府舊僚中選拔的宰相,只有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長孫無忌等四人而已。其他18人,或是東宮官屬、或是各割據集團的降官降將、或是從下級佐吏中擢用的幹才、甚至還有從民間發現的俊傑。從人員的籍貫來看,有11位是中原各地人,有6位是關中各地人,有5位是江南各地人。由此可見,唐太宗在用人上還突破了地域界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搞五湖四海了。不僅如此,他還採取士族寒門、兼容並包的辦法,大膽提拔出身寒門的人當宰相,打破了士族和貴族壟斷政府中樞大權的局面。在他提拔的宰相中,有半數是出身寒門的,如張亮、馬周等。

  唐太宗用人體現著三大特點:一是不論親疏,二是不論地域,三是不論門第。唐太宗任用22位宰相的故事,給我們在用人上的啟示起碼有三點:一、用人應以富國強民為 出發點,不能憑個人好惡隨意選才用人。二、用人應以德、才為標準,不要考慮關係親疏,更不能任人唯親。三、用人應堅持五湖四海的原則,不能目光短淺、閉目塞聽。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