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分析數十張面孔後發現了這一顏色差異,結論是男性皮膚更多是略帶紅色,而略帶綠色的皮膚在女性中更為常見。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美國布朗大學科學家邁克爾-塔爾和研究生阿德裡安-內斯特分析大量面孔後發現「男人呈紅色、女人呈綠色」這一色彩差異確實存在。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男性皮膚傾向於略帶紅色,而略帶綠色的皮膚則在女性中更為常見。
這一發現對面相感知研究等認知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此外,它還將帶動若干潛在產業,推動面相識別技術、廣告等的市場應用,以及促進對婦女使用化妝品的原因和方式進行探究。
布朗大學認知語言學教授塔爾說:「色彩信息對區別男女兩性是個非常活躍而有用的信號。色彩可用於識別可視物體,就是很好的證明。」
色彩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識別物體,這種說法歷來惹人爭議。不過,塔爾和相關研究表明,色彩可以提供有用信息。
塔爾需要大量面孔進行研究。他的實驗室分析了由德國圖賓根大學馬普研究院一個數據庫收集的200張(男女各100張)高加索男女面孔照片。這些照片是用3D掃瞄儀在相同的采光條件下收集的,未作任何改動。之後,塔爾運用MatLab軟體分析了照片中面部紅、綠兩種色素的含量。除此之外,塔爾和他的實驗室還使用了許多類似條件下收集的其它面孔照片。
結果發現,男性面部偏紅,女性面部偏綠。這與之前的假設完全相反。
塔爾說:「如果靠近色譜紅端,則男性的可能性較大,相反,如果靠近色譜綠端,則女性的可能性更大。」
為進一步檢驗結論,塔爾和內斯特從起初使用的200張照片中選出較為「中性」的幾張,合成一張男女不分的照片。經過反覆試驗,他們隨意地將照片弄得模糊不清,或偏紅,或偏綠,充滿了「視覺噪音」。這種「噪音」與沒有信號、靜止的電視螢幕沒什麼兩樣。
然後,受試者開始對照片「模稜兩可」的性別進行判斷,除照片上隨機的形狀和顏色再無其它依據。塔爾稱之為 「奇妙的幻覺」,這與正在沐浴時幻聽到門鈴或電話感覺差不多,實際上二者都沒有響。
布朗大學三位學生參加了這一有償實驗,他們視覺正常,均無色盲。每個人分十階段、每階段一小時觀察了2萬幅「照片」。實驗完成後,經受試者性別確認的照片按性別分為兩組。然後,對每組照片進行分析,測定照片中面部各部分色彩含量的平均值。
通過這兩組照片,塔爾和內斯特發現,「男性」組更紅,「女性」組更綠。
但這種差異並非絕對。也有女性面孔較紅、男性面孔較綠的情況。不過,從這一研究及相關研究總體上來看,塔爾斷定,觀察者是通過面色來判斷性別的。當臉形隱秘或男女不分時,情況更是如此。比如,另一項研究發現,當面孔照片模糊到幾乎看不出臉形來時,觀察者對面色就相當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