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研究人員打造病毒電池將可織成衣服供電
美研究人員打造病毒電池 未來可為手機供電
據國外媒體報道,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馬里蘭州大學的另一組研究人員利用兩種不同的病毒研製出鋰電池的陰極和陽極。隨著這些研究成果浮出水面,病毒製成的電池不久之後便可為人們的手機供電或者噴在衣服上,成為一種可以穿在身上的電源。
如果馬里蘭州大學的研究取得成功,鋰電池的零部件便可在煙廠生長和收穫。如果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取得成功,鋰電池便可織成衣服,為包括無人駕駛飛機和手機在內的一系列電子裝備供電。麻省理工學院的馬克·艾倫博士表示:「通常情況下,士兵必須攜帶數公斤電池。如果能夠將他們的制服變成電池組,便可大大減少他們的負重。此外,經常外出的商務旅客和養路工也將成為這項技術的受益者。」
病毒能夠以驚人的效率進行細胞分裂,即劫持宿主並利用宿主進行自我複製。數百年來,醫生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或延續病毒複製。現在,科學家開始利用病毒非凡的自我複製能力,製造大量相同的微小結構並讓人類從中受益。
科學家雖然建造出類似結構,但速度和效率均無法與病毒相提並論。馬里蘭州大學科學家、《ACS納米》雜誌最近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詹姆斯·庫爾弗博士表示:「通常情況下,需要平版印刷等一些自上而下的嚴密過程製造這些結構。病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之道。我們可以頭天晚上將病毒準備好,等待它們完成一切。」論文中,庫爾弗等人詳述了為鋰電池製造硅陽極的全過程。
麻省理工學院和馬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了兩種對人類無害的病毒,前者使用的是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M13,而後使用的是煙草花葉病毒(TMV,煙草作物的常見病菌)。病毒的宿主可能存在差異,但每一個病毒的形狀均帶有類似特徵,即長而薄的圓柱形。在美國化學學會(ACS)本周於波士頓舉行的會議上,艾倫指出M13可用來製造鋰電池所需的氟化鐵陰極。艾倫及其同事希望「放大」他們的電池零部件製造,製造輕型可充電並且電力持久的鋰電池,為軍方無人機和平民使用的手機等設備充電。
新型陰極立基於麻省理工學院早期研製電池陽極和陰極的努力,由於在室溫和水中工作,它們並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只在名義上打出「綠色牌」,相比之下,馬里蘭州大學進行的卻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研究。
庫爾弗說:「我們當前的目標是,在實驗室進行與培養病毒有關的一切,最終目標是實現病毒的野外培養,後者成本更低同時也較為容易。」他指出,雖然農民不可能在近期「種植」和「收穫」電池零部件,但他們研製的新陽極已經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基於硅的鋰電池容量是當前採用石墨陽極的鋰電池的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