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三國蜀將姜維屯兵之地:岳池姜山
大石鄉已把姜山作為了旅遊景點
跑馬十八梯,傳為姜維跑馬之地
傳為姜維當年洗馬的方池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人。自幼喪父,隨母親生活。說姜維文武雙全,文自是得孔明真傳,武力方面,除三國演義稍加渲染以外,民間對他也是推崇備至。大家知道《說唐》中羅藝羅成父子一桿羅家槍出神入化,卻不一定知道羅家槍乃傳於姜維。羅成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叫羅春,羅春的母親便是姜維的後人,羅藝的槍法得傳於羅春的母親。這也難怪堂堂第七條好漢羅成與羅春的較量中招招受制,一敗塗地。
《岳池縣志》清光緒版記載:「傳三國蜀將姜伯約(姜維,字伯約)曾屯兵於姜山,山因姓而名,後人於山建寺,故又名姜山寺。舊志皆有記載。」
於此記載,筆者頗感興趣,曾幾欲前往尋遺而不得抽身。近日,筆者終於得閒前遊,興致之餘,特以陋筆記之。
姜山位於岳池縣大石鄉晏家溝村,說是山,實為一座面積近200畝的山寨,整個山頭高出周邊數百米。
當得知筆者要探訪姜山,當地村民甚是熱情,寨上頗有威望的村民董應魁更是主動給筆者當上了嚮導。
「我們只是聽說姜維在這兒扎過營,但具體的故事都不知道,我們當小娃的時候,那些老年人有時要擺,但現在他們都去逝了。」儘管老董年近七旬,但對姜維屯兵之說,亦不知其詳,只是無奈地說:「我們好年輕嘛!」
「姜山寺是很早就有了,可能有一千多年了吧。但現在的這個寺廟是村民自發籌資修建的。」站在山頂簡陋的寺廟前,老董向筆者介紹,「雖然廟裡塑了不少菩薩,也做得活靈活現,但卻沒有姜維像。」
「門前的一對獅子是原來的,裡面還有青獅白象,也是原來的。」筆者仔細端詳了廟門前的一對石獅,獅高約0.5米,口微閉,口角懸一綬帶,其態可掬。很明顯,這是南派獅雕,雕刻時間至少是在明代,因為,從清代開始,張牙銜珠、貌容威嚴的北京石獅便受到了滿清王朝的青睞,並最終流行於全國。
筆者進入廟內,直奔青獅、白象處。青獅、白象雕刻較為精美,身長約1.5米,皆作伏狀,憨態可愛。其身份乘文殊、普賢菩薩像,中間則為觀音坐蓮台像。料理廟內事務的一位當地老婦介紹:「青獅、白象,還有觀音,都是從地裡找出來的,文殊、普賢菩薩是在修廟時補上的。」她還介紹,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有一外地人願拿幾十萬元買走青獅和白象,但村民堅決不同意。「即便拿幾百萬我們也不得賣。」老婦繼續說道。
出得廟來,沿坡而下,突遇約一米長、0.5米寬的石雕臥於土中,老董也不認得。筆者和老董小心翼翼地把石雕扶立起來,原是一蛇雕,僅雕頭頸,其身隱於石中。從造型上看,此蛇雕也非獨立造型,應為倚物而雕。筆者也不覺驚異,在國內眾多動物石雕中,蛇雕鮮見,此處蛇雕實為罕也!
再往下行,是一口五米見方的水池。「這是洗馬池,長年不幹,相傳當年姜維便在此洗馬,後人為了紀念姜維,還在前面不遠的巖壁上刻下『漢氏英雄』四個字。」在老董的帶領下,筆者撥開荊棘,來到刻字石壁下,「漢氏英雄」四字,字大如斗,但已極為模糊,若無人提示,幾乎無法認得。
沿寨迂行到寨門口,寨門和寨牆都已不在,僅見一尊約1米高的石獅蹲立一側,此獅仍為南派獅,但雕法又與廟門前的石獅有明顯區別,其爪既不撫球,也不撫幼,無法辨其雄雌。老董介紹,獅子原是一對,另一隻已毀,在石獅的背後,原來還有一個5米高的牌坊,上刻「漢室英雄」四字,兒時的他還親眼見過。
「走,我帶你去看看寨子下面的石刻,那裡多得很,好多幅哩!」老董指了指山下密林深處說道。下得寨來,一棵棵桉樹和其他樹木已逐漸成林,由於少有人來,林中雜草足可沒膝,在雜草中行進,如同踩著厚實的毛毯。「這些桉樹都是大石鄉政府搞退耕還林時栽的,當時鄉政府也曾想把姜山打造為旅遊景點,但這談何容易?」老董一邊走一邊說。
不多時,只見一個兩米見方的大字刻於石壁之上,由於風雨剝蝕,字跡已較模糊。「這是個『泉』字,再那邊是個『飛』字。」繼續前行,來到「飛」字下,字跡同樣模糊,大部分已脫落,但從其刻跡來看,其字雋永飄逸,實為上乘之作。兩字相繼約10米,由於不見落款,筆者也不知其為何代何人所刻。「據說以前,一股泉水從兩字正中的巖上飛出十多米遠,長年不斷,看上去非常壯觀,人們稱之為『飛泉』。」老董說。
在「飛」字的右邊,又陸續有七八幅石刻,多為詩文,但因石層脫落,僅極少部分可認。石刻盡頭,是一口徑約1米的石槽,裡面堆積著枯爛的樹葉,被一些雜草遮掩著。老董拔開雜草說道:「別看這小小的石槽,神奇得很呢!」老董介紹,以前,石槽的水總是滿的,原因是巖上總有一根竹子將竹尖垂於石槽中,一股細小的泉水也不知從哪兒來的,不停地沿著竹尖滴到石槽裡,一旦槽裡的水滿了,竹尖也不滴水了,曾有有將滴水的竹子砍去,但不久又有一根竹子將竹尖垂於槽中,繼續滴水。槽中的水非常清涼,在炎夏口渴之時,若在此喝上一口,頓覺甘甜爽口,涼從心來,於是人們把這兒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翠竹引涼」。
老董還介紹,在石槽不遠處,是一處整石開鑿的石梯,非常陡,是當年姜維去練兵場的必經之地,儘管石梯筆陡,但姜維騎著白馬卻在石梯上快步如飛,所以後人便把石梯取名為石梯跑馬,又叫跑馬十八梯。姜維還經常將馬牽到石槽處飲水,所以石槽又叫飲馬槽。
筆者很想聽到關於姜維在岳池的詳細故事,老董說,即便是在他兒時也很少聽說,只知道一些地名的由來,如現在離姜山十多里遠有個造甲埡的地方,當年姜維在那裡造鎧甲,準備起義;又如今石埡鎮境內的營口市,是姜維練兵的地方。
在離開姜山時,筆者心裡一直嘀咕著:姜維真的來過岳池嗎?岳池關於姜維的故事和一些遺跡又是怎麼回事呢?岳池境內除姜維的傳說,還有很多與諸葛亮相關的地名和傳說,如亮壩、臥龍橋、孔明墳等,這又怎麼解釋呢?
後記:筆者後來查閱了《三國誌·姜維傳》,沒有發現姜維途徑岳池地域的記載,甚至整個川東都未曾來過。至於岳池境內姜維起義的說法,筆者也不敢否認,畢竟,在史料記載中,蜀國滅亡後,姜維也曾經準備起義策反,欲恢復蜀國,但那時的姜維是否身處岳池,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