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青島天後宮前百年枯樹倒下後發現明代數件文物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青島天後宮前百年枯樹倒下後發現明代數件文物

2015年02月17日 皇帝的女人們,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04 次


冬青樹下刨出的石像已經斷裂,但仍能辨別出大致的臉部輪廓,旁邊為石質牌位。



 


綠石佛造像殘件


 



 


綠石佛造像底座殘件

在青島天後宮前院,工作人員在清理一棵枯萎的百年冬青樹時,在樹坑中發現了兩塊神像碎片和半截石質菱形牌位。天後宮工作人員經過核對,初步確認復原後的石質神像為明代媽祖神像。據青島民俗博物館館長姜鋒介紹,石質媽祖神像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青島天後宮的由來,對天後宮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天後宮挖出兩件寶貝


  「天後宮裡挖出文物了,你們快來看看吧。」昨日,市民劉先生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爆料,稱早上晨練的時候途經天後宮,看到天後宮內幾名工作人員圍在一尊剛出土的石像前,據在場的工作人員說這尊石像是從一棵百年冬青樹下挖出來的。記者聞訊趕到天後宮,在前院見到了劉先生說的文物。記者看到出土的是兩塊石像碎片和半截石質菱形牌位,兩塊石頭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一尊石像,石像頭部的頭髮和鬢角刻畫細緻,上面留有些許黑色顏料,石像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兩臂自然垂落在身體兩側,手部線條流暢,衣褶十分明顯,但是石像後腦勺部位有一塊缺失。


  「我們在清理一棵枯樹的時候在樹坑中挖到了這件寶物。」天後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擴大新正文化廟會的規模,館裡決定對前院設施進行修繕,並將一棵已經枯萎了的百年冬青樹移走。由於天後宮曾遭破壞,許多古時的文物被掩埋於地下,每次在天後宮動土的時候他們都會派工作人員在一旁監工。上午9時左右,工人在坑中挖到了幾塊石頭,我們原以為是普通的大殿石質構件,經過水洗後仔細辨認才發現其中兩塊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了一尊面部表情豐富的石像,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僅有下半截的石質菱形牌位,上面刻有兩個半字,其中「之位」字樣依稀可辨。


  石像原是媽祖神像


  「經過資料核對後可以初步確認這尊石像應該是明代的媽祖神像。」青島民俗博物館館長姜鋒介紹說,青島天後宮舊時稱「天妃宮」,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島村(當時的名字)鄉紳胡氏捐獻土地興建,用以供奉媽祖。當時建成聖母殿三間,還配有龍王和財神兩配殿。後來自明清至民國數朝七次護建修葺,其中雍正十一年(1733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次較大規模的修擴,成為具有了現在規模的建築群。此後天後宮曾遭破壞,媽祖神像也不知去向。而現在青島天後宮正殿供奉的天後媽祖神像是1997年由整條樟木雕刻而成,並且在媽祖故里莆田開光的一尊高2.8米的木雕神像。


  「這尊石質神像高約30厘米,寬17厘米,厚14厘米,重約十公斤,媽祖神像的石材是取自青島的花崗岩。由此可以推斷,這尊神像應該是按照當時信奉媽祖的南方商人來青島時攜帶的媽祖畫像就地取材雕刻而成的。至於神像體積較小,應該與當時的經濟和興建的媽祖廟的規格比較小有一定的關係。」姜鋒館長告訴記者,石質媽祖神像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青島天後宮的由來,對天後宮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出土的另一塊菱形牌位,高18厘米,寬12厘米,僅存有牌位的下半截部分,牌位的石質為青石,取自青島的海邊,是天後宮出土的唯一一塊石質牌位。但是由於字跡缺失,所以牌位的最終身份還很難確定,需要聯繫專家前來考究牌位的真實身份。


  兩件寶將在廟會上展出


  「這兩件寶物將在正月裡舉辦的天後宮新正文化廟會上第一次亮相,市民可以到天後宮免費欣賞民俗節目的同時,一睹明代媽祖神像的風采。」姜鋒館長介紹說,正月初十、初十一的上午青島民俗博物館還將邀請收藏界的專業人士到天後宮的戲樓上免費為市民的收藏品鑒寶,市民可以攜帶自己的收藏品到天後宮免費作鑒定。


 


    相關:


 


    ■專家

    這是天後宮發現的首個古代媽祖神像


    天後宮工作人員介紹說,天後宮自明代建立以來,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但天後宮內現存的資料記載中,還沒有任何關於媽祖神像的描述以及圖片、實物的記載,而現在這尊媽祖石像重見天日,對進一步研究媽祖信俗在青島地區的傳播提供了佐證。

    「這尊石像的發現可以印證天後宮的由來,並有力地證明在明代時,媽祖文化已經傳入青島,而且媽祖信奉從那時起也已經開始。」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的姜館長說。

    天後宮此前已發現六件文物

    這件石像是青島民俗博物館建館這十幾年來發現的第七件文物。在天後宮的一個宮殿內,北側放置著漢白玉佛造像殘件,綠石佛造像殘件、綠石佛造像底座殘件等六件文物。「這些殘件都是我們在建館之後這十幾年間陸續發現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對於以後該如何處置這尊媽祖石像和殘缺的牌位時,天後宮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會妥善保管,並將這兩件文物以及之前發現的六件文物全部展覽出來,讓更多的市民能夠瞭解天後宮以及天後宮的歷史。

    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

    天後宮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青島開埠於19世紀末,而天後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500多年前初建成時,天後宮由三間聖母殿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構成。後歷經明、清等七次維修擴建成目前規模。1996年,青島市政府對其進行全面修復,並將其闢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