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為何要和匈奴和親:無奈之舉還是懷柔政策? | 陽光歷史

 

A-A+

西漢為何要和匈奴和親:無奈之舉還是懷柔政策?

2016年10月14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79 次

  和親使漢匈關係得以緩和,百姓可以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同時也加強了漢匈文化藝術的交流,尤其是有利於匈奴接受漢族先進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生產力,和親政策使雙方人們免去戰爭之苦,西漢前期的和親政策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公元前192年,劉邦死了,匈奴又開始撕下偽裝的面紗對漢朝蠢蠢欲動。劉邦死後呂後掌權,冒頓覺得呂後軟弱可欺,寫信給呂後說:「我這個孤獨的君主生於草莽水澤之中,一直是伴著牛馬長大。經常到你們的邊境走走順手搶掠一下,這些我都覺得不過癮,很想在整個中國遊山玩水。你們上次送來的那個不知真假的公主因為水土不服死掉了,我又成了光棍。你老公也死了,你也是孤身一人。我又沒老婆了,你沒老公,兩個人都沒人愛,都過著沒精打采的日子。不如我們兩個湊合湊合吧,這樣大家都有人愛了,多好。你準備一下,我這就來中國把事情給辦了」。

  呂後是跋扈慣了的女人,現在作為國母被塞外蠻族所侮辱,其實呂後還是冒頓名義上的岳母,怎能任人這樣肆意凌辱。呂後怎麼也嚥不下這口氣。她召來滿朝文武,商量怎麼對匈奴發兵。

  樊噲站出來說道,我願意帶10萬人馬,掃平匈奴。季布怒罵道,樊噲應該推出斬首!群臣大吃一驚,大家看著季布都不敢做聲。季布憤怒地說道:「樊噲真是大言不慚!昔日你隨高祖率32萬大軍,尚且被困平城七天七夜,作為大將,差點讓高祖命送白登山,現在卻說只用10萬人就掃平匈奴,分明是想讓天下大亂不成」!那次「白登之圍」的將士直到今天,受傷的人剛剛痊癒站立起來,如果聽說再讓他們與匈奴作戰,就會攪得天下大亂。此時吹牛說以十萬之眾橫行匈奴,簡直就是當面謾罵和誹謗。

  樊噲本是一員虎將,平生少有敗跡。但那次栽在匈奴手裡,的確是他輝煌軍事生涯的一個重大挫折。季布所說句句事實,樊噲只好默默退下。

  既然不敢打仗,維護睦鄰友好的唯一辦法也就只能是「和親」了,和親一事又被提到議事議程當中,呂後當然不能嫁了,還是老辦法,找個宗室之女做替身,陪嫁了許多金銀珠寶,還以呂後的口氣寫了一封回信,謙虛謹慎纏綿悱惻:「承蒙錯愛,十分榮幸。可惜我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不老好,牙齒頭髮都開始脫落了,走路也要人攙扶著,實在也無法服侍單于您了,很對不起了,不敢有勞單于鞍馬勞頓往來奔波。現在我已經選好了皇家公主代替我來服侍單于,公主年輕美貌,單于一定會很滿意的。我們中國一直和你們匈奴保持著睦鄰友好,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請單于多擔待,不要怪罪」。 呂後回信的同時,並把自己所用的兩輛車子、八匹駿馬送給冒頓單于。冒頓單于派使者到漢致謝:「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

  漢匈於是再次和親,漢匈之間又保持了一個階段的和平,雙方貿易得以發展。

  前174年,匈奴冒頓橫行幾十年後終於死了。兒子稽粥接班,號稱老上單于。此時大漢也已經到了漢文帝劉恆執政的時候,冒頓、稽粥父子倆都是如狼似虎之輩,對付這樣的人上策是消滅。但是,漢文帝劉恆鑒於前三朝一直在攘內安外,他不到萬不得已不想動武。

  現在匈奴新單于繼位,安邊友好工作還得接著做。劉恆選出宗親之女,準備送往匈奴再次和親,這次和親所指定陪同前往的是太監中行說。 中行說是燕國人,和匈奴是近鄰,漢文帝這次派他去匈奴送親,並不是把人送到地方立馬就回來,而是終生陪嫁制。中行說很惱火,好不容易混到宮裡享福,這福沒享幾天卻又被發配到那個荒涼的蠻夷地方,這明明就是歧視殘障人士嗎?

  皇帝都說話了,誰敢反抗啊,除非不要命了。憋了一肚子火的中行說臨行前發下狠話,現在強迫我去,到時候就別怪我不客氣!於是中國漢奸的始祖就這樣被逼無奈的誕生了。

  一到匈奴,他果然一心一意當起了漢奸。匈奴人都把漢朝所賞賜得物品視同寶貝,大米、錦帛等在他們眼裡都是稀罕之物。但是中行說卻堅決地說不好,不耐用,並且他還做了一個實驗給大家看。他穿上一件漢服在荊棘中跑來跑去,結果衣服被荊棘刮得到處裂口。他再披上匈奴的氈毯跑了一圈,卻絲毫無損。

  其實這是不能比的。漢服的絲綢不禁刮,更重要的是追求的美觀。而匈奴因為地理氣候和長年戰爭的原因,衣服只求結實耐用。拿精美的東西和結實的東西比根本沒有可比性,可以看出中行說心理的怨氣和狡詐。

  漢朝使者前來匈奴訪問的時候,有時談到匈奴的風俗,言語中不免流露出不敢苟同之意,比如匈奴看重年輕人,對老人有些怠慢。中行說聞言大怒,匈奴人在大漠黃沙中戰天斗地,保衛家室全靠少壯,他們是匈奴的命脈,這些勇士用鮮血和生命,給爹娘換來衣食,怎麼能光看那些虛禮呢?

  他嚴厲地警告那些漢朝的使者,你們只管把每年的東西準備好,否則等到秋天戰馬肥壯,鐵蹄便要南下,到時休怪我翻臉!

  漢文帝聽使者回來的報告,讓他平添一層憂思。看來有中行說這樣的人從中搞破壞,兩國關係不愁不緊張啊。

  稽粥很賞識中行說,也看出他是真心實意地想幫匈奴,因此,對他很是器重。在中行說的慫恿下,每到秋後荒涼時節,稽粥經常派騎兵到邊關來活動劫掠。把百姓準備用來過年的豬羊一搶而光。對此,漢文帝很是頭疼,這時一個太子門客給漢文帝上書,提出以胡制胡的建議,給邊關的少數民族發放武器,讓他們共同抗擊匈奴。

  文帝看到這份上書後很讚賞,這位上書的門客叫晁錯。

  晁錯,穎川(今河南禹州)人,見文帝對其見解比較重視,晁錯趁熱打鐵又連續上書說。戍邊不如移民。戍邊的危害是很明顯的,陳勝、吳廣、劉邦都是在戍邊時起義。加上糧草供應困難,不如移民到那邊安家落戶,戰時打仗,閒時務農。再就是百姓可以用糧食買官當,即官位進入商業流通環節。晁錯的措施還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邊關又安寧了兩三年。

  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休養了兩三年的匈奴,又開始大舉南下。這次騎兵規模竟達十四萬,斬關奪隘,前鋒部隊直達雍縣、甘泉(陝西淳化縣)。一直對匈奴以禮相待的劉恆,也憤怒了。他集結了五路大軍,要御駕親征和匈奴決戰。大臣們慌忙勸阻文帝,但是老實人也有強脾氣。真是忍無可忍了,這次就是死也要和他們玩命。

  薄太后得知後極力勸阻,連母親都出了面,劉恆只得強壓怒火,命大將軍張相如率部前去。張相如星夜啟程,直撲邊關,但是卻撲了空。匈奴人對佔地盤一直不感興趣,搶了就跑是他們的基本國策。肥壯的牛羊又被他們搶走了不少。在中國的邊境搶劫,這已經成為匈奴的習俗。每逢年節就跑到邊關來搶一把。把搶劫當過年,這讓劉恆很鬱悶。

  這天,劉恆閒來無事路過郎署,馮唐正在值班。馮唐原是趙國人,父親時遷到代國。劉恆做代王十七年,馮唐屬於劉恆治下的子民。劉恆有意無意地和馮唐拉起了家常:「我聽說趙國將軍李齊,當年在巨鹿之戰中驍勇善戰,將軍的風采真是令人神往啊,你知道這個人嗎?」馮唐道:「我知道李將軍,但他比廉頗、李牧差遠了」。

  劉恆深有感慨連連點頭說:「我如果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大將,還愁什麼匈奴啊」。這時馮唐卻說了一句很不好聽的話,他說,就算有廉頗、李牧,陛下也未必會用。

  馮唐雖然年長,但在皇帝面前說出此話,這也太不給皇帝留面子了。劉恆雖然不高興,卻又繼續問馮唐,你為什麼說我不能用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呢?

  馮唐說:「我是個粗人,陛下別見怪。我聽說上古的時侯,將軍出戰,君王都要親自推車並囑咐,朝廷內之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將軍裁斷,軍功爵賞都交由將軍處置。原來李牧在守衛趙國邊境時,朝廷放手讓他選拔十萬精兵,北逐匈奴,西抗強秦。後來趙遷信任奸臣郭開,殺了李牧,結果國破家亡。現在魏尚擔任雲中郡守,不僅軍中租稅用來養兵,連自己的錢也拿來犒賞將士,所以匈奴怕他,躲得遠遠的,即使壯膽前來,也被魏尚殺得抱頭鼠竄。然而僅僅因為上報殲敵的數目,與實際上繳首級的數目不符,魏尚就被下了大獄。他如果要冒功還需少這幾顆人頭嗎?陛下對大功不賞,對小過重罰,豈不讓邊關將士寒心嗎?

  劉恆聽得滿頭大汗,他立即下令魏尚官復原職,馮唐進諫有功,提為車騎都尉。

  從劉邦到劉恆,對匈奴主要採取的都是安撫,給點東西,送幾個宗室之女去和親。雖然匈奴不知足,間歇性在邊關來回就搶上一把,但終究還沒有鬧到舉國不安的地步。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