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名臣早逝之謎:三國時期蜀漢獨特的地理環境 | 陽光歷史

 

A-A+

蜀漢名臣早逝之謎:三國時期蜀漢獨特的地理環境

2017年05月31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217 次

  看看三國歷史,四十七歲就病死了的馬超絕對是個令人扼腕的人物,這位縱橫西北的將軍體魄強健,慣於征戰,怎麼會早早就死了呢?

  其實仔細察看,蜀國將帥短命的很多,而且往往象喬伊娜那樣死的年輕,死的健康,這類屬於「自然死亡」說得上的,除了馬超,還有法正,劉巴,諸葛喬,關興等, 看《出師表》裡面列出的一大堆將領,鄧銅劉頜丁立白壽馬玉閻芝等等,其中也不乏英年早逝。說起來諸葛亮本人和黃忠也都可以算在裡面,黃忠人稱老將,其實死 的時候不算老,而是出名晚,定軍山之戰後兩年就死了,以老爺子兩年前還能衝鋒陷陣,刀劈夏侯淵而言,按理說真不該死得這樣早啊。

  這樣多身體很好,年紀不大的文官武將自然死亡,似乎總要有些道理。單純歸咎於醫學不夠發達似乎有些不全面,因為蜀國也同時盛產大量壽星佬,比如杜微,廖化等人,壽命都很長,名將裡趙雲也是相當長壽的武將。

  這個問題,兄弟曾經和北京的一位鄰居討論過,這位唐先生是個草醫,喜歡三國,他說的一番話似乎有點道理。

  分析一下,蜀國英年早逝的將領具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夭逝的極少西川本地人,比如馬超是西涼人,黃忠是長沙人,而西川本地人多長壽,如譙周;第二,多在 入川或者進入漢中短時間內去世,比如諸葛喬,關興,法正都是在漢中參加征戰後不久死;第三,較少劉備親信將領發生早逝,比如趙雲,陳震等都是長壽。

  唐先生認為,這裡面是有一定道理的,蜀漢這些文官武將的「自然死亡」,大概和三個無形的殺手有關。

  第一,是蜀地獨特的濕熱氣候

  蜀地氣候濕熱,日照時間短,自古有「瘴氣」的說法,風濕等疾病的自然發病率比較高,蜀漢時代還沒有花椒等食物幫助蜀人驅風去濕,其本地居民對這種氣候具有一 定的適應性,而來自北方涼爽地區的人員,用中醫的說法在這種氣候下容易蘊育「熱毒」,而造成疾病。從乾燥半沙漠的西北而來,馬超鬧不好就屬於不能適應這種 氣候的類型。

  第二,四川的井鹽

  孫權曾經有過考慮用鹽卡蜀國的脖子,後來發現根本沒戲,因為四川有井鹽。要說四川的井鹽可是好東西,這玩意兒質量極佳,還能出口,是蜀國的換匯產品,蜀國最好的鹽井在自貢,當時叫做公井縣,從戰國就開始生產鹽了。

  問題是當時荊楚西北等地,食鹽缺乏,基本都是「淡食」,鹽當寶貝用呢,突然進了蜀中,發現可以有這樣多這樣好的鹽,不免攝入過多,引發動脈硬化,心臟病的概 率就高了,跟著劉備入川的將領裡面,多有和劉備前後腳去世的,年齡可是比劉備小得多,莫非是因為吃鹽過多「慢性自殺」?

  當然也還有一種可能,從微量元素的攝入角度,井鹽和海鹽也有很大區別,比如碘的含量高,硫酸根的含量低,鈣離子的含量低,等等,造成蜀國外來人員微量元素不平衡,影響健康的可能,是存在的。

  最後一個隱形殺手嫌疑就是漢中的水,這位唐先生到漢中一帶幹過下鄉醫生,他說那裡的水雖然看來很好,實際上質量不佳,他去的縣地方病高發,水送到衛生部檢 驗,鍶,鉈等的含量比較高。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漢中的水質都是如此,但如果比較普遍,蜀國大批文武早逝就有依據了。因為他們多從蜀中調到漢中幾年,就染病身 亡,比如諸葛喬,關興,是下基層到前線軍中鍛煉,那時候的前線軍中,就是漢中,黃忠法正,都屬於在四川征戰多年,談不上不適應四川氣候,卻到漢中服役後, 不久早逝。諸葛亮本人,從疾病特徵看是胃癌,莫非也和飲水有關?

  至於那些長壽的,則說明西川不負天府之國美譽,的確是養人的地方,只要你能適應,就可以長壽。四川本地的土著人士在蜀國鮮有早逝就是一個證明,而外地人如果 適應了也能夠很好的生活,比如馬岱,魏延,大概就屬於身體比較好,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馬超不也身體好?身體好不見得就適應力強,我們公司的老美個個壯得要 命,到中國喝一口自來水馬上要拉肚子,村裡的孩子都沒這問題。

  有一個奇怪的團隊就是劉備的老班底兒,比如劉琰,趙雲,廖化等,都很少有早逝的,我想按照這個理論解釋下來也有道理,因為劉備半輩子逃亡,這些人跟著他東奔西走,走了半個中國,可算適應力極強 -- 不強的早就死了。所以這些人適應起水土來,能力也自然比一般人強些。您看老紅軍怎麼都長壽呢?那是長征的時候淘汰出來的人精阿。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