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男人也是穿裙子的?
秦漢之前的中國古人是不穿真正意義上的褲子的,人們不論貴賤、不分男女,都是「上衣下裳」。所謂「裳」系「遮蔽下體的衣裙」,也就是說,古時男人也是穿裙子的。後來開始在裳下加御寒的脛衣之褲,「褲」在《說文》中解為「褲,脛衣也。」「脛」指小腿,「脛衣」是給小腿保曖的護套,左右各一,並無前後褲襠相聯,是廣義上的「開襠褲」。貴族富家子弟則用「紈」(細絹,很細的絲織品)做「褲」穿,這便是「紈褲子弟」的由來。所以,秦漢之前,人們在公共場合的坐姿只能「跪坐」, 「箕坐」(兩條腿分開伸直坐)顯然是極不禮貌的行為,盤腿坐也是不太合適的。
而這種「開襠褲」主要流行於上層社會,當時的宮中及貴族女子大都是外穿「曲裾深衣」,內穿這種無襠的「脛衣之褲」。這一穿戴習慣,一直到西漢昭帝時才出現重大變革。當年,霍光為讓其外甥女上官皇后「擅寵有子」,曾令宮女們「皆為窮褲,多其帶。」。意思是禁止宮女們再穿「開襠褲」,而一律改穿「窮褲」。
此事記載於《漢書·孝昭上官皇后傳》,原文曰:
光欲皇后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後宮莫有進者。
那麼,「窮褲」究竟是什麼樣的「褲」?
曾有人解釋「窮褲」繫緊身內褲。但古時候,一般男女都不穿「底褲」(內褲),故此解釋似乎不太相符。《中國全史·后妃史》對此的說法是「讓宮女們統統縫緊褲襠」。若這一說法成立,則「窮褲」應該是原來「開襠褲」基礎上的加襠緊襠之改良,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連襠之褲。但「窮褲」與現代褲子可能仍有所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大概自趙武靈王后,華夏族已經有連襠的褲子。《史記·六國年表》有載:「趙武靈王十九年,初胡服。」說的是趙武靈王為適應騎馬作戰的需要,學胡人在軍隊中改穿短衣長褲,其褲式已與現代之褲相去不遠。但之後連襠褲主要還是作為軍裝由軍人穿著,在當時直至秦漢時期也僅限於軍隊或下層勞動者,上層貴族囿於傳統之禮,是不屑穿用的。
前述之「窮褲」便是借鑒胡服改良的有襠並在前後繫帶的褲子。顏師古對此注引服虔說:「窮褲有前後襠,不得交通也。由於傳統的褲只是脛衣,而胡服之褲窮盡整個腿部,並把前後襠連接起來,故稱為'窮褲'」。
有學者研究指出,自漢昭帝上官皇后始,宮中女子才穿有襠之褲,並自下而上地逐漸流行起來。但直到魏晉南北朝、唐朝時,女人們才真正穿上了現代意義上的褲子,其坐姿也由跪坐變為盤坐與箕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