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兵天降:建軍史上單日最大空運行動始末
14時,空軍出動10架運輸機,從北京、上海和西安機場向四川空運50支軍隊醫療隊共計1500名醫療人員;
源源不斷的飛機,源源不斷的解放軍、武警戰士,源源不斷的醫護人員,源源不斷的救災物資,正在分秒必爭地趕赴四川地震災害現場。
從13日7時45分起,總參謀部組織出動22架軍用運輸機,調用民用客機12架,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不間斷飛行79架次,按計畫於14日凌晨將集結在洛陽機場的濟南軍區某機械化步兵師5000名官兵,在武漢、開封等地集結的空軍空降兵部隊6420名官兵及裝備,成功空運到成都附近4個機場。
這也是解放軍軍史上和我國航空史上單日出動飛機最多、飛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輸送行動。
凌晨兩點的緊急命令
廣州軍區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承擔了從空中向四川災區運送救援部隊及物資的任務。為了完成上級賦予的使命,13日7時45分,師長鄭元林第一個駕駛著飛機衝向藍天,20名機長、17名特級飛行員隨即先後駕機起飛。
而在13日凌晨2時,一個緊急指令由上級下達到濟南空軍某部作戰值班室:迅速做好隨時出動執行救災任務的準備!
啟動抗災救災行動預案、按照飛行任務出動程序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確定機組人員和航線……一切準備工作迅即完成。
一支經過特地挑選組成的具有豐富高原山地飛行經驗的機組人員,在被打破常規配備了「雙機長」一號機組和以部隊長為機長的備份機組之後,1架運輸機、2架直升機以及4個機組集結完畢,隨時聽令,準備出發。
這是一支具有豐富經驗的「能征善戰」的部隊。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該部多次在執行大興安嶺滅火、搶救地方車禍傷員、搜救勝利油田失蹤工人等救援行動中屢建奇功,一個機組還曾被瀋陽軍區授予「撲火救災空中輕騎兵」榮譽稱號。
14日上午,這支由濟南軍區某紅軍師五千名官兵組成的隊伍,被空投到四川地震災區參加救援,從而成為中國軍隊歷史上架次最多、人員最多、攜帶生活用品及抗震器材最多的一次空中救援行動。
「他們似乎都在奔跑」
雨霧,遮擋了視線;地震,破壞了地貌。來自氣候和地形的惡劣條件嚴重影響著空投,但是,他們沒有猶疑,選擇了義無反顧。
數萬條生命的生死未卜,分分秒秒跳動的時針無情,這些官兵在賽跑,與生命賽跑,與時間賽跑。「1%的生還可能,也要用100%的努力去搶救」,這個跳動在他們內心的目標讓他們爭取著每一個可能,挑戰著每一個不可能。
撬開每一個石縫,推開每一塊斷壁,叫醒每一個生命……他們需要速度,他們要奔跑,要呼喊。
縣城裡已基本沒有了道路,山坡、水溝、河床,是他們摸索前行的路。在13日10時的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裡,軍區司令員李世明已經緊急部署,他對著話筒大聲喊:「帶上精幹人員,不惜一切代價向汶川進發!」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群鮮活的橄欖綠,選擇了與時間為敵,要從這個「敵人」的口中搶奪同胞的生命。
為了那些盼「救星」的人們
挺進震中汶川!那裡有數萬人生死未卜,亟待救援。
在北川縣災區,嚴重缺乏各種搶救設備和醫療設施,缺少擔架,只能用門板、梯子、櫃門代替;缺少雨衣雨傘,病人只能用紙擋臉避雨;缺乏帳篷,未撤離的災區群眾只能用木板搭起臨時的避難所;許多倖存者和救援者四處找水,卻找不到……
這一切,無不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救援。奇兵天降,為這方悲慟的土地帶來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