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男屍前傾女屍後仰」離奇的水下金字塔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男屍前傾女屍後仰」離奇的水下金字塔

2014年09月18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9 次


「男屍前傾女屍後仰」離奇的水下金字塔

網友貼圖
 資料圖片:美麗的撫仙湖
網友貼圖
機械手在撫仙湖水下作業。
網友貼圖
祭祀貯貝器頂蓋,出土的古滇文物

專家推測為古滇文化遺跡

   1992年,從小生活在雲南澄江撫仙湖邊的職業潛水員耿衛,在水下發現了大量人工建築的遺跡。2001年6 月,中國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撫仙湖進行,參與專家各抒己見,水下遺跡的「身份」依然撲朔迷離。這些建築究竟是誰人所造?據悉,近日研究者們對這個遺跡身份的認定有了新發現,記者遠赴雲南進行了探訪。

   撫仙湖水下發現類似金字塔的高大建築和類似羅馬鬥獸場的圓形建築

   2005年12月19日,耿衛在雲南澄江縣向記者披露了近兩年來水下考古的最新發現,一張張金色的聲吶掃瞄圖顯示出水下城市宏偉的輪廓,令人驚詫。

   耿衛介紹說,目前已經探明的古城遺跡面積已達2.4 平方公里,規模不遜於上世紀70年代的澄江縣城,主要建築共有8 個,其中兩個高大階梯狀建築和一座圓形建築最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階梯狀建築共分三層,底部寬60米,第二層寬32米,頂層寬18米,整個建築高為16米,從聲吶掃瞄圖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階非常整齊對稱。

   而另一座階梯狀建築氣勢最為恢宏。它上下共五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第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築高21米,類似於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台階之間都有小台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台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台階直通而上。

   對於如此高大的建築,「在水下只能看一個局部,它的台階很大,根本感覺不到是台階,再向上走,發現又有一個台階,看到倒塌的一堆石頭本以為是個建築物,實際上只是建築的某一個部件而已。」經常與水下遺址親密接觸的耿衛如此描述。

  此外,在這兩座建築中間還有一條長300 多米,寬5-7 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狀的石板鋪成,石板上面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在另外一片區域裡,耿衛還發現了一座圓形建築,底部直徑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別出台階,該建築北面倒塌得比較嚴重,東北面有個缺口,形狀類似於故羅馬的鬥獸場。

   高大台階式建築可能是祭台,圓形建築與古滇青銅器文物上的圖案近似

   專家認為,高大的台階狀建築很可能是祭台。他們的主人會是漢代俞元城的居民嗎?

   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國時期的青銅器,耿衛仔細觀察後發現,很多青銅扣飾(一種青銅質地的圓形小飾品)上都有台階式建築的圖案,有的上面還有用於祭祀的桿欄式建築圖案。他認為,這表明祭祀活動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經相當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階式建築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動的遺存。

  更令人稱奇的是,刻畫在一些青銅扣飾上的環形台階式建築圖案,幾乎與水下發現的圓形建築形式一模一樣。青銅器上的環形台階式建築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有十餘人,第二層有三四個人,坐在台階上觀看鬥牛或者其他表演。耿衛認為,水下圓形建築就是扣飾圖案描繪的原型。曾有專家認為,圓形建築是娛樂設施或是體育場,耿衛表示不能贊同,「如果把它認為是舞台建築過於奢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行為。」

  目前,關於古滇國的考古成果幾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經興盛500 餘年的古滇國沒有發現任何生活建築的遺跡,這更讓耿衛猜測,湖底高大的建築與青銅器上的圖案相似絕非偶然。

  水中石上的「海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修房的基礎

  在撫仙湖的眾多傳說中,關於海馬的傳說最為離奇。據說這種海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飛,經常在晨霧中出現,霧散後潛入水中,在古縣志中多有記載。

  耿衛認為,撫仙湖水位很低的時候,在很淺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們可以看到直徑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狀酷似馬蹄印。在水下建築上,他也發現很多類似的孔洞,有些內部邊緣還有石釘,最初他一度以為這些孔是來連接石板的,後來發現這些圓孔插上木樁,再用繩子連接起來,會形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銅器圖案發現,古滇人的建築主要是以桿欄式建築為主,這種桿欄式建築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層懸空,再修牆而形成的建築。耿衛認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長方形,完全符合桿欄式建築的基礎。他由此推斷,所謂海馬的腳印就是桿欄式建築用於插立木的基礎,撫仙湖水下古跡一定與古滇文明有著直接的聯繫。
  規模不遜瑪雅文明,對其研究將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在雲南澄江縣的歷史上,有史可查的有三個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後來在史書上神秘消失,這是很多專家傾向於認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衛卻在「俞元」兩字上動起了腦筋,「俞」在古漢語中有「最、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衛說,「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遺跡相比,撫仙湖水下遺跡的規模絕不遜色,擁有超過21米的高大建築,這在瑪雅文明遺跡中都是不多見的。對它的研究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困擾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謎團,很可能透過撫仙湖水下古跡揭開。」

  古滇文明的由來

    公元前279 年,楚國大將莊礄率領大軍,直撲滇地(現在的雲南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莊礄準備班師回國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回國的後路。莊礄索性就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礄王滇」。

   到了漢武帝時代,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於缺少文字記載,關於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無聞,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

  撫仙湖附近的老百姓都傳說,屍體在撫仙湖內不腐爛,姿勢是男前傾,女後仰。有媒體報道還說,耿衛在發現遺跡的同時發現了「數不清的屍體」,記者就此向耿衛求證。

   耿衛表示,他在撫仙湖潛水從沒有發現過屍體。所謂屍體不腐的傳說,是因為很多年前人們曾從湖中打撈出一具孕婦的屍體,屍體表面已經臘化,並沒有腐爛。也有一架直升機在湖面失事落水,飛行員屍體六十多天後被打撈出來時,面目依然如同剛剛去世。他推測主要原因是湖水很深,底部溫度極低的緣故。而在水中「男屍前傾,女屍後仰」,撈過屍體的潛水員都是這樣說,原因現在還沒有弄清。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