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軍工腐敗:多數主力艦艇從未發射飛彈
2014年4月,韓國「歲月」號客輪不幸沉沒,引起民眾對海軍救援艦的關注。事實上,韓國花費1590億韓元建造的新型掃雷救援艦「統營」號兩年前就已下水,卻被海軍以「核心裝備不達標」為由拒絕接收。此事經韓國媒體報道後,韓國檢察機關介入調查,發現軍購腐敗線索,總統樸槿惠拍案而起,指示要對軍工腐敗行為「鏟草除根」。
醜聞主角「提前部署」
據報道,統營艦上不達標的「核心裝備」主要有兩項,分別是艦殼聲納和水下遙控無人探測器。其中,韓國花費41億韓元購買的聲納系統,僅值2億韓元,被戲稱為「捕魚用聲納」。據悉,韓國檢察機關還在調查涉及統營艦建造項目的2家軍工企業,它們涉嫌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得合同,並向軍方提供偽劣產品。有意思的是,這些企業均與韓國前總統李明博關係密切。
11月28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議長崔潤喜宣佈統營艦將在明年4月前後投入實戰部署,以填補海軍的戰鬥力空白,該艦的兩項不合格裝備可以推遲安裝。雖然韓國海軍相關人員強調「提前部署」與軍購醜聞無關,並聲稱統營艦即便缺少兩大核心裝備,其使用功能仍然超越現役的「光陽」號救援艦,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韓國軍方迫於總統府的壓力不得不妥協。韓國國會國防委員會議員安圭伯甚至指責軍方此舉是「文過飾非」。
韓國議員鄭美晶表示,統營艦醜聞並非個案,由於軍購腐敗盛行,大量劣質裝備流入軍隊,已使軍隊戰力大打折扣。以海軍為例,共有60餘艘可發射飛彈的主力艦艇,但其中36艘因莫名其妙的技術問題從未發射過飛彈。另據韓國媒體報道,在2010年的一次測試中,被捧為「國產武器之花」的K-11衝鋒鎗共發射子彈80發,竟有38發故障。
多機構組團監查軍購
一些韓國媒體分析稱,採購人員的瀆職和腐敗行為只是造成韓國軍工領域腐敗的直接原因。從深層次上看,韓國軍工腐敗是自我封閉的裝備採購體系和軍內「官本位」思想共同作用的結果。
據報道,韓國的軍購項目首先由政府批准預算,然後就由軍工企業和武器代理商全程負責(包括洽談交易和裝備交付)。然而,無論是軍工企業代表,還是武器代理商的核心幹部,全都是曾在軍中擔任校級以上軍職的退役人員,這些人在軍隊中有著深厚的人脈關係。
韓國新國家黨議員宋泳勤指出,為了減少中間環節的費用,韓國國防事業廳曾於2009年制定「進口武器直接交易」原則,但執行情況不容樂觀。據統計,韓國國防事業廳最近5年進口了價值超過55億美元的武器,其中46.3%的訂單通過代理商簽訂,僅向代理商支付的手續費就接近1.4億美元。宋泳勤表示,過去5年,國防事業廳通過某國內代理商購買了價值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71個項目存在瑕疵(包括「統營」號的「捕魚聲納」)。
由於統營艦的軍購醜聞持續發酵,韓國總統樸槿惠責成相關機構採取鐵腕措施。隨後,「國防產業腐敗特別監查團」正式成立,這也是首次由國家監查院、國家情報院、警察廳、國稅廳、關稅廳等機構聯合組成監查團對特定領域展開監查。特別監查團成立當天就公佈了多名退役軍官涉足國防產業的情況。據稱,這些人每週僅工作1至3天,年收入卻高達上百萬美元,靠的就是穿針引線,把產品賣給老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