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北極化石研究表明恐龍屬突然滅絕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19日報道,比利時科學家宣稱,他們對北極發現的恐龍化石研究表明,恐龍是在短時間內突然滅絕的,對以前科學家一直認為的恐龍隨時間慢慢滅絕的觀點提出了挑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德國《自然科學》雜誌上。
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帕斯卡•迦得弗洛伊特團隊對在俄羅斯東北部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儘管以前也在極地發現過恐龍,但科學家認為,這次發現的恐龍可能生活於6500萬年至6800萬年前,也即恐龍滅絕的前夜。
他們發現,在滅絕之前,鴨嘴龍和快盜龍似乎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地,而且,他們在極地發現了第一個恐龍的蛋殼,這也表明,恐龍是定居者而不是遷徙者。如此多健康的極地恐龍存活於滅絕前夕似乎駁斥了恐龍的數量在滅絕之前一直在減少這個觀點。
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湯姆•裡奇說:「這些恐龍的出現確實可以表明它們是突然滅絕的,但仍缺乏無可辯駁的證據。」英國開放大學地球科學系羅伯特•斯皮斯說,當恐龍滅絕時,如果按照此說法,其墓地應該在北極圈周圍,而不是在北極圈裡面,該處曾有的多樣性表明,恐龍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壯。那麼,我們應該思考,是什麼使得適應性如此強的動物突然滅絕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比爾•克萊門斯稱,將滅絕歸咎於任何一種原因都是危險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戴維•威克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的范思•文登伯格都認為,現代兩棲動物的減少包含很多因素,比如食肉動物的出現、疾病的暴發、棲息地的減少等。克萊門斯還補充說:「不同的兩棲動物有不同的滅絕原因,恐龍的情況可能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