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會飛的爬行動物——孔耐蜥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英國古生物學家近期揭開了一種會飛的遠古爬行生物的神秘面紗。這種生物距今已有2.35億年。
這種名為孔耐蜥(Kuehneosaurs)的生物背上長有鱗狀翅膀,可飛行超過30英尺的距離,它們通常生活在歐洲亞熱帶森林裡。專家稱,這種酷似蜥蜴的爬行生物體長最長可達2英尺,但更有意思的是脖子底部那些粗粗的肋骨。有專家解釋說說,這樣的骨頭表明在膜狀翼附近有著強健的肌肉,這將讓它們在空中擁有更多的機動性。
由於科學界一致認為鳥類是由5千萬年前的爬行動物演化而來,這使得孔耐蜥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種「鳥」。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在英國布里斯托爾附近就首次發現這種早已滅絕的生物化石。經研究後認為它們出現在晚三疊紀時期,即2.35億年到2億年前,早於侏羅紀恐龍時期8千萬年,同時還早於已知的最早的鳥類——始祖鳥——5千萬年。不過科學界從未針對這種生物的飛行能力做任何相關的科學研究。儘管過去有科學家認為,這種身上長有類似翅膀狀肢體的生物理應具備飛行的能力,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而遲遲未能作出進一步論證。
直到今年早些時候,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的專家們才對已發現的兩種孔耐蜥化石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研究。他們首先製造了與實物大小相當的模型,然後採用測試飛機的技術進行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證明這種生物的確具備飛行的能力。這一發現已刊登在本周由古生物協會出版的期刊上,這將改寫有關會飛爬行生物進化的歷史。
指導這一項研究的德國古生物學家科恩-思頓(Koen Stein)說:「一開始我們都認為孔耐蜥不會飛,因為以往還沒有一項研究對此做出明確闡述,因此我們決定先造一個模型,再在布里斯托爾大學航空工程系裡用風洞實驗技術對它進行測試研究。試驗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這種生物不僅會飛,其飛行技術還相當嫻熟,能夠很輕易地從9米高的樹上飛到地面。」思頓及他的同事們為了使測試結果更加精確,曾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製作這種生物模型上的鱗狀翅膀。他們將做好的模型懸掛在風洞上,再對著它噴射熱氣。這樣的模擬操作使這些科學家們能夠瞭解到這種生物飛行時空氣流動的狀況,並測量出它們為覓食或躲避天敵而在樹間滑翔的距離。不過,思頓也承認這樣的研究操作不是次次都能做到百分百精確。他說:「我們原本還在模型上安裝了蹼狀的四肢,並在兩腿之間額外添加了一塊皮膜,不過在隨後的實驗中,這些東西反而成為累贅,據此我們推測孔耐蜥的身上很可能並沒有這些東西。」
來自布里斯托爾大學地球科學系的教授邁克爾-本頓(Michael J Benton)說:「古生物學是研究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旨在全面地研究古代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生存條件和地史分佈等,同時還闡明生物進化發展的基本途徑和規律。此次與航空工程系的合作使我們相信利用模型和數據分析來進行試驗研究更具有實際意義的。」而通過這種研究手段使得孔耐蜥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種「鳥」,這將改寫有關會飛的爬行生物進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