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荊坪村古墓群開挖 再次重新整理古村文物記錄
工作人員正小心作業。圖 記者儲文靜
紅網6月3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儲文靜)清幽的舞水河、已有400年歷史的潘氏宗祠、縱橫交錯的明清巷道、婆娑多姿的千年古樹、清冽甘甜的唐代古井水,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的中方縣荊坪村,一直以來因為它的美麗和古老讓人神往。而今,又有800多平方米的漢代古文化遺址和22座戰國-漢代古墓群將被挖掘,古村神秘面紗將再次揭開。6月28日,考古人員開始對荊坪戰國-漢代古墓群進行挖掘,首日就探明4座古墓。整個文物挖掘工作將為期1個月左右。
漢代古文化遺址和22座古墓現身
今年5月,荊坪舞水大橋開始動工修建,懷化市文物處受省文物局委託,在前期動土的東岸橋頭3000平方米範圍內進行了重點文物調查勘探,發現了漢代古文化遺址一處和戰國-漢代古墓群。其中,漢代古文化遺址為建築基址,面積約800平方米,戰國-漢代古墓群中已經發現的古墓葬有22座,由於工程範圍內的民房尚未搬遷,根據目前發現的墓葬分佈密度來看,預計在民宅區域內可能還有10餘座墓葬。
動工首日探明4座古墓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與荊坪古村一河之隔的舞水河東渡口龍井村考古現場,工作人員正在用鋤頭小心翼翼挖掘一塊地,將其挖成並排的3個長約3米、寬約2米的長方形土坑,土坑均為南北向。
「一挖一個准!」懷化市文物處副處長、懷化市博物館副館長田雲國說:「在挖掘中,我們通過對土壤的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葬。幸運的是,一開工就探明了4座古墓,可以肯定的是,這4座古墓周圍一大片都是戰國-漢代墓葬。」田雲國初步推斷,龍井村發現的墓葬應該是荊坪古村的先人埋葬地。
再次重新整理古村文物記錄
中方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荊坪曾是西南地區商貿經濟文化的中心,在漢和唐宋時期就很有名。據專家鑒定,這裡至今保留著各類文化遺跡40餘處,其中新園舊石器遺址是最有名的文化遺跡,填補了我省舊石器時代記錄的一段空白。1987年,經國家考古勘探考證,荊坪被認定為「舞水文化」的發源地。
古城遺址可算是荊坪最大的遺跡,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在這片廢墟中,人們曾發掘出青銅劍、青銅矛、青銅戈、四山紋鏡、麻布紋罐、滑石圓壁等。而本次成功勘探的漢代古文化遺址和戰國-漢代墓葬群將再次重新整理荊坪的文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