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火眼金睛」辨忠奸 小嬰兒天賦神奇能力
火眼金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不滿週歲的嬰兒通常被認為什麼都不會,嬌弱可愛的他們在成人眼裡就像個「小傻瓜」。但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小傢伙,實際上他們擁有一些成人不具備的神奇能力。近日一項研究發現,6個月大的嬰兒就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和「樂於助人」的品質。
誰說嬰兒不分好壞?
耶魯大學的這項研究刊登在11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負責這項研究的基利·哈姆林說,決定與誰合作共事是人類和其他社會性動物的一個重要能力。當選擇合作夥伴時,能夠判斷出誰是潛在的合作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成人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哈姆林想知道人類是從多大起開始發展這項能力的,是否嬰兒能夠區分「好人」和「壞人」。
哈姆林和她的同事們為此進行了實驗。他們向6個月大的一組嬰兒和10個月大的一組嬰兒演示一個擬人化的「木偶表演」,即用3個不同形狀的木塊扮演3個角色:試圖登上一座山的「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幫助者」以及代表「壞人」的「阻礙者」。「幫助者」協助「攀登者」爬上山,而「阻礙者」則將「攀登者」推下山。
隨後,研究人員將代表「幫助者」和「阻礙者」的木塊放在一起讓兩組嬰兒挑選,在16名10個月大的寶寶中有14個更喜歡「幫助者」,12名6個月大的寶寶選擇的全是「好人」。這表明嬰兒們對「樂於助人」的「幫助者」更有好感。
哈姆林表示,雖然實驗還不能反映出嬰兒們對「好人」的偏愛是否是一種天生的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可能是大人教給孩子們的。她說:「也許這是嬰兒們與生俱來的。」
哈姆林和她的同事們認為,區分「幫助者」和「阻礙者」的能力是形成道德觀念的第一步。哈姆林說:「當然這只是猜測,但是我們認為,任何道德體系的基礎應當是能夠區分親社會和反社會因素和行動之間的不同的能力。」
小嬰兒具有神奇能力
天生神奇能力多
另有研究表明,嬰兒是學習外語的天才:才出生幾天的小孩,就能從多種外語當中識別出他的母語;四五個月的小孩,能自然讀懂一些簡單的唇語;嬰兒可以識別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輔音和元音;在分辨方言的問題上,嬰兒具有比成人更為出色的能力。加拿大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表明,嬰兒在4到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借助自己的視覺區別不同語言的神奇能力。雙語環境會強化嬰兒的這種能力,那些學習了一種以上語言的嬰兒保留並強化了通過視覺來區別不同語言的能力;而生活在單一語言環境中的嬰兒對第二種語言的敏感性、靈敏性則大大降低,這種神奇的能力迅速地退化,直至消失。
嬰兒們與生俱來超強的辨別能力。他們敏感的小神經能感受到許多成人無法察覺的事物,他們能夠看到一些成人或大一些的孩子無法看到的東西。一項研究表明,半歲大的嬰兒能夠區分2張有猴子臉的圖片,而成人和較大的孩子則無法看出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的嬰兒都是天生的節奏專家,能夠區分出他們自己國家文化和其他文化中的節拍。被稱為「音樂神童」的莫扎特自幼便顯示出音樂才能,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6歲時創作了第一小提琴奏鳴曲,8歲譜寫了第一部交響曲,11歲寫了第一首鋼琴協奏曲……
嬰兒們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並且都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愛爾蘭5歲男孩沙恩·梅拉夫在國際象棋上擁有超凡天賦,被視為棋壇「神童」。他還未學會讀寫,就已成為代表愛爾蘭參加國際性比賽年紀最小的國手。沙恩的母親琳達·梅拉夫回憶說,沙恩還是嬰兒時就常看外祖父下棋。
「人小鬼大」
情感豐富的「小大人」
成人總是羨慕嬰兒們無憂無慮,除了吃飯睡覺什麼都不用想!可是,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想,只知道「傻樂」嗎?美國學者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結果和人們的預期恰恰相反:嬰兒雖小,卻也有著複雜的情緒,和成年人一樣,他們會妒忌、害羞、同情,甚至還會有挫折感。
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的助理教授賽比爾·哈特為瞭解嬰兒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實驗。6個月大的小女孩維多麗亞·貝特曼和母親切麗被請到實驗室。哈特將一個和維多麗亞差不多大小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寵愛」這個小「嬰兒」。看到自己「失寵」,小維多麗亞就不幹了,她先是衝著母親甜甜地笑,發現母親不理她之後,她又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忍著不看她,小維多麗亞這時忽然放聲大哭起來,甚至哭得快要吐了。實驗結果證明,小維多麗亞也和哈特在過去近一年的實驗中碰到的每個小嬰兒一樣,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馬裡蘭大學內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發現,嬰兒期的害羞最早是出於本能。他用腦電圖掃瞄儀監測一組9個月大的嬰兒的腦部活動。面對陌生人的問候,那些性格內向的寶寶顯得緊張、焦慮不安,大腦中掌控憂慮、恐懼情緒的區域變得很活躍。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會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腦電圖掃瞄顯示他們大腦中掌控積極情緒的區域會活躍起來。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們從出生開始就有一種自然形成的同情心,能從其他人的情緒中形成共鳴。只是這種同情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霍夫曼進行的實驗是,把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通常的結果是,兩個寶寶都會大哭起來。但當研究人員用小寶寶自己的哭泣聲錄下來再播放給他聽的時候,小寶寶卻很少跟著哭。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是衝著哭泣的小夥伴做鬼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