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石灰岩中發現1億年前扁平足蟋蟀化石 | 陽光歷史

 

A-A+

巴西石灰岩中發現1億年前扁平足蟋蟀化石

2015年05月16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22 次

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近日,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石灰岩中發現一種獨特的遠古昆蟲化石,長著「雪鞋」足部結構,能夠在沙地環境中快速捕殺獵物。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當時岡瓦那超級大陸尚未瓦解,恐龍處於地球的統治地位。



1億年前扁平足蟋蟀化石,這是一種長有獨特「雪鞋」足部結構的昆蟲



  這種結實的昆蟲從頭部至屁股體長6厘米,卻具有完全古怪的外形,長著一副比身體長的觸角,收縮的翅膀緊貼在背部,足部末端長著雪鞋,可在沙地環境中快速爬行。


  此前在2007年僅描述了該昆蟲的相關物種,它們屬於Brauckmannia groeningae科昆蟲,當時科學家並不知道它們的具體起源。基於目前挖掘發現的接近完整的昆蟲化石樣本,研究人員提供了更詳盡精確的描述,揭示其真實身份是現今仍存活的Schizodactylus科昆蟲,並稱這種遠古昆蟲為「扁平足蟋蟀」, Schizodactylus科昆蟲包括:蟋蟀、蟈蟈和蚱蜢。


  美國伊利諾斯州大學昆蟲學家薩姆-海德斯(Sam Heads)是這項研究負責人,他說:「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足部長著類似短槳的結構,可幫助它們在沙地棲息環境支持身體,移動靈活、迅速地捕捉獵物。」發表在《動物分類雜誌》一項研究報告中對扁平足蟋蟀進行了詳細描述。


  海德斯強調稱,扁平足蟋蟀捕殺獵物時並沒有特殊的策略,它們主要在夜晚活動,爬行在沙丘棲息環境,捕殺途經的獵物。它們可以根據需要快速移動,捕食之後會狼吞虎嚥地將獵物吞入腹中。他在與記者的電話採訪中指出,如果在野外環境遇到它們,捕殺到它們並非易事,它們會在短時間內飛離。


  由於扁平足蟋蟀移動快速,且極具侵略性,因此看上去這種肉食性昆蟲並不需要飛行。但實際情況是,它們通常將翅膀收縮,只在必要的情況下伸展飛行。


  扁平足蟋蟀與其它昆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它的腿部和雪鞋般的足部與現代的昆蟲截然不同。海德斯稱,這種遠古昆蟲體形很小,表明該物種在過去1億年裡處於一個「進化停滯期」。


  此外,其它研究顯示扁平足蟋蟀化石挖掘地點是乾旱或者半乾旱季風環境,暗示著該物種的後代所處棲息環境也很少改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