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的背景 蔣馮閻中原大戰的起因是什麼? | 陽光歷史

 

A-A+

中原大戰的背景 蔣馮閻中原大戰的起因是什麼?

2015年06月2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364 次

  中原大戰的背景:中原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那麼為什麼會引起這場戰爭呢?接下裡就讓我們來揭秘一下。

  1928年6月北京張作霖安國軍政府垮台後﹐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桂系的臨時團結轉化為激烈的內部鬥爭。1929年的中國,國民黨新軍閥混戰的炮聲不斷,神州大地,戰雲蔽日,硝煙瀰漫。其中打著「護黨救國軍」旗號的就有李宗仁、張發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等部,先後發動了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戰爭。然而這些人卻都被蔣介石一個一個的擊敗,只有善於投機的閻錫山的晉綏軍沒有遭到打擊,但是閻錫山知道,總有一天,蔣介石也會向自己開戰。

  1930年的元旦,蔣介石在《中央日報》上發表《以氣節廉恥為立國之本》的文章,大罵反對者「以投機取巧為智,以叛亂反覆為勇,氣節墮地,廉恥道喪」,殺氣騰騰的教訓反蔣派,使督師河南的閻錫山心有餘悸。1月13日,前往鄭州參加軍事會議並準備履行國民黨軍副總司令就職儀式的閻錫山在得知蔣介石命令河南省政府主席韓復矩逮捕自己的密令後,連夜逃回山西太原,並決定倒蔣!

  閻錫山回太原後不久,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吳鐵城奉蔣介石之命趕到太原,請閻錫山補行國民黨軍副總司令就職儀式。閻錫山在就職儀式上發表公開演說,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武力政策,並公開指責蔣介石是引發內戰的根源。

  合作

  在一九二七年寧、漢分裂的時候,馮玉祥與蔣介石在徐州會議,表示與蔣介石合作,這就給了蔣介石很大的支持。這年八月,蔣因內部矛盾,曾經一度下野東渡日本,馮玉祥除分電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促蔣復職外,並約同閻錫山聯名電蔣請其主持北伐大計。蔣回國復職後,深感進一步拉馮的必要,在他一次到開封與馮會晤的時候,和馮結拜為換譜弟兄。在北伐戰爭後一個階段,蔣和馮在鄭州、柳河、新鄉、黨家莊等處數度晤面,並且每次都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在當時,蔣、馮都擁有雄厚的兵力,在蔣看來,馮對他的擁戴,不但在軍事上增加了聲勢,更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提高了他的威望。在馮看來,蔣介石既有中央政府的憑借,只要與蔣靠攏,則一切困難和問題就會得到他的幫助。所以在這段時期內,蔣、馮之間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的關係。在北伐軍事結束以後,馮為了表達對蔣擁戴之誠,甚至要在鄭州為蔣鑄造銅像(經左右勸阻未果)。蔣對馮也是推崇備至,蔣的代言人吳稚暉有一次給馮的電報中,譽馮為「一柱擎天,唯公有焉」。他們這種相互利用的結合,隨著形勢的發展,逐漸地發生了變化,最後終於走向分裂。


  分裂

  分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河北省和北平、天津兩市地盤的問題。在北伐戰爭最後階段,馮派鹿鍾麟指揮韓復矩等部戰勝奉軍,進兵河北,直取平津。因鹿和韓都是河北人,他們都抱著打回老家、取得地盤的迫切要求。馮以長期侷促於西北瘠苦之區,更是早就有了向外發展的打算。他還曾對人說過:「我們連個海口也沒有,向國外購買一些軍事裝備,真是太不方便。」雖然這時蔣介石已將山東省的地盤許馮,但膠東和濟南都在日軍佔領控制之下,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省份,遠非河北、平、津可比。當時馮認為他的軍隊在河北打退奉軍付出的代價最大,論功行賞,應該把河北、平、津分配到自己名下。不料在一九二八年五月間蔣介石到石家莊與閻錫山會面之後,卻使馮的希望落了空。閻對蔣說:「請你翻開歷史看看,哪個人沒有吃過馮的虧?」這句話正好觸動了蔣的心事。他們經過計議之後,蔣便秘密決定把河北省和北平、天津兩市的地盤都分配給閻。後來蔣為了對馮敷衍,把北平市長一職給了馮的部屬何其鞏,但是北平警備司令張蔭梧和北平市公安局長趙以寬都是閻的人,實際上統治北平市的人卻是兼任平津衛戍總司令的閻錫山。在河北省和平、津兩市地盤分配問題尚未揭開之前,蔣還徵求過馮的意見。馮對這類問題,向來不肯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真正意圖,唯恐別人說他是爭權奪利。他表示一切以蔣的意旨為意旨,以示對蔣的尊重。蔣便趁勢說出把河北、平、津交閻的主張。他的理由是:第二集團軍擁有魯、豫、陝、甘、寧、青六省,已不為少;第三集團軍才不過冀、晉、察、綏四省,並不為多。況且平、津兩地外交關係複雜,不易應付,萬一發生意外,難保不造成第二個濟南慘案。他認為馮性情剛直,不宜於外交折衝,故以交閻應付為宜。馮對蔣的話不便當面表示異議,問題就這樣決定下來。這個問題解決之後,馮在新鄉給部隊講話,提出「地盤要小,軍隊要少,工作要好」的口號,是說漂亮話,也是發牢騷,其實在這一問題上,馮的內心對蔣、閻是極為不滿的。這是蔣、馮關係發生變化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軍隊的編遣問題。一九二八年七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在北平湯山會商東北問題和裁兵問題,馮在前往北平路過保定的時候,為了迎合蔣介石的心理,同時也為了收攬人心,發出一個歌(七月五日)電,提出了統一軍權、收縮軍隊、減輕民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等主張。在編遣會議正式開會之前,蔣介石提出了一個全國共編五十個師的指標(東北除外),要大家進行討論。馮對軍隊的編遣,首先提出一個編遣準則,即:「強壯者編,老弱者遣;有槍者編,無槍者遣;有訓練者編,無訓練者遣;有革命功績者編,無革命功績者遣。」他並根據這個準則提出一個方案,即:第一、第二集團軍各編十二個師,第三、第四集團軍各編八個師,其它不屬於各集團軍的軍隊共編八個師。原來他認為第二集團軍兵員最多,素質最好,訓練最精,戰功最大,論道理應該多編幾個師;可是他又考慮到,如果按照自己的編遣準則,第二集團軍應編的人數就要佔第一位,就要超過第一集團軍,必然得不到蔣介石的支持,而且會影響到與蔣合作的關係,所以他的方案是,把第一、二兩集團軍拉平,把閻、李的第三、四兩集團軍和其它雜軍壓低,以為這樣就可以蔣、馮的團結為中心,控制其它方面,蔣對馮案採取了不置可否的態度。閻錫山看透了蔣的意圖,便提出另一方案。這個方案是:第一、二、三、四集團軍各編十一個師,另設一個中央編遣區,亦為十一個師。不言而喻,這個中央編遣區,當然要由蔣介石掌握。這個方案,表面上是抬蔣壓馮,而骨子裡還有著離間蔣、馮關係的作用。蔣看到閻案於己有利,看不透閻要藉著這一方案來拆散馮和他合作關係的陰謀,故授意何應欽積極支持閻案。李宗仁和白崇禧對此案亦表同意。在編遣會議正式開會之前,馮案受到多數的反對,而閻案遂得以通過。馮遭此打擊,在正式開會時,即稱病不再出席。而閻在這時便到處說馮的壞話,說他如何反覆無常,如何不講信義,使馮陷於孤立。

  馮托病不出,召鹿鍾麟到南京,擬令其代理軍政部長,以便於藉故離開南京。但因鹿是常務次長,不能代理部務,馮亦無如之何。蔣介石雖明知馮是托病,但也曾兩度偕宋美齡親往探視慰問,以示關切。還有一次,馮正在和部屬談話,忽報孔祥熙來訪,馮立即臥床蒙被,呻吟不止。當時外邊很多人都說馮患的是「心病」。

  馮這次在南京,本想與蔣能有進一步的結合,以便在國民政府佔一個重要的地位,同時在蔣的支持下保持自己的強大實力,以形成內外呼應之勢。不料在編遣會議上遭到失敗,使他看清了不可能再和蔣介石合作下去,於是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五日以養病為借口離開南京,前往豫北輝縣之百泉村。這是蔣、馮分裂公開化的表現。

  桂系的李、白看到蔣、馮關係破裂,認為反蔣時機成熟,就先從湖南下手,罷免了非其系統的魯滌平,蔣桂戰爭已到一觸即發的地步。李、白派代表溫喬生到百泉謁馮,馮毫不猶豫地表示共同倒蔣。不久,邵力子銜蔣命到百泉促馮入京,馮則表示願辭職出國留學,以備異日效力黨國,並希望軍政部長一職由鹿鍾麟代理,謝絕了南京之行。三月下旬,馮抵華山;邵力子和賀耀祖先後赴華山訪馮。這時,蔣因桂系對他公開決裂,請馮出兵援助,並提出以行政院長及湖北、湖南兩省主席為條件。馮表示:論公論私,都不能使蔣獨任其艱,決出兵十三萬相助,隨即派韓復矩為總指揮,著手進行軍事部署。但是,馮的軍事行動,究竟是援蔣還是助桂,對外並未表示明確的態度,而實際上馮的計畫是:把蔣、桂之爭看作一個大好機會,先作壁上觀,待一敗一傷,再收卞莊刺虎之利。不料李明瑞的倒戈,使得桂系很快遭到失敗。馮的計畫不但落了空,而且弄巧成拙,給自己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後果:由於韓復矩部遲遲不進,不但失掉了奪取武漢的時機,而且在蔣、桂兩方看來,都認為馮無助己的誠意,馮反而落得兩面不討好。特別是蔣藉著韓復矩帶兵南下的機會將韓召至漢口,對他進行了收買,為爾後韓、石倒馮投蔣伏下了張本。一九二九年五月間,韓復矩聯合石友三叛馮投蔣。馮痛心韓、石叛變,對蔣已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於是有親赴山西拉閻反蔣的行動(當時對外表示與閻聯袂出洋,實系故放煙幕)。本來馮、閻之間早就有過不少的矛盾。如:一九二五年馮的國民軍與奉直聯軍作戰失利時,閻曾派兵在天鎮、大同等處截擊,使國民軍遭受很大損失;還有前面所述河北、平、津地盤問題;編遣會議提案問題等等。馮一向對閻沒有好感,但是為了達到打倒蔣介石這一目的,不得不冒險去山西拉閻,不料目的沒有達到,反被閻軟禁起來。不久,閻看到馮的將領與蔣恢復了往來,惟恐不利於己,又騙馮命令宋哲元等於一九二九年十月十日發動了反蔣戰爭。由於閻的背約,致宋等很快地遭到失敗。馮屢次受閻之害,對閻恨之刺骨;但在被軟禁的情況之下,又不能和閻翻臉。當時馮的想法是:只有拉閻指聯合倒蔣,自己才有出路;把蔣打倒之後,回過頭來收拾閻,那就容易得多了。所以馮在這一時期,把全付精力都用在設法拉閻倒蔣的問題上。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馮召鹿鍾麟由天津秘密到他被軟禁的所在建安村,對鹿面授機宜,令其回陝代理總司令職務。鹿到了西安,立即按照馮的指示提出了「擁護中央,開發西北」的口號,並密派代表赴南京約見何應欽。鹿對他的代表說:「蔣介石是我們的敵人,閻錫山是我們歷史上的仇人;敵可化為友,仇則不共戴天。」他的代表與何應欽見面時,何為了拉攏西北軍以消滅閻錫山,對鹿表示好感,希望鹿不要再上閻的當,並說:「只要西北軍一經表明打閻的態度,馬上可以獲得中央的接濟。」鹿既與南京拉上關係,便開始計畫與韓復矩、石友三聯合起來攻打山西。在鹿看來,晉軍力量不大,而且是長於守而短於攻,在進攻山西時,只要不攻堅城,僅以少數兵力予以監視,以主力直取太原,勝算是滿有把握的。

  鹿在密派代表赴南京見何的同時,並派聞承烈、李火斤去河南與韓復矩、石友三取得聯繫。韓電鹿表示:閻錫山好用權詐,搬弄是非,如不把他打倒,國家就不會太平。鹿即復電備致讚揚之意,並說:「我弟如舉兵入晉,兄願聽弟指揮。」石友三部自從由安徽移駐豫北,主要靠韓的接濟,正在伺機取得一個地盤,對於聯合攻打山西,當然表示同意。鹿和韓、石的這些電報,均被閻的無線電台收聽譯出,閻得此消息大驚,感到對馮的軟禁已無作用。同時,閻亦感到二、四兩集團軍已被蔣打敗,而自己又曾經參預過唐生智反蔣戰爭的策劃,蔣介石遲早要和他算帳。而且這時各方代表都在太原進行反蔣活動,一致對他表示擁護,如再遲遲不表明反蔣態度,一旦西北軍聯合起來向山西進攻,自己就會陷於十分不利的地步。於是親自去建安村訪馮,表示堅決與馮合作,共同討蔣。閻迎馮至太原後,立即會同馮與桂系代表以及各雜牌軍的代表對討蔣聯軍的組織系統和作戰方略進行了會商,大體決定之後,馮即於一九三○年三月十日由山西返回潼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