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最新發現25000顆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在短短6個月內發現25000顆從未觀測到的小行星。其中95%新發現的小行星都是「近地天體」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美國宇航局在短短6個月內發現25000顆從未觀測到的小行星。其中95%新發現的小行星都是「近地天體」,按天文學角度講,這些小行星的直徑都在48公里(30英里)之內,對於地球幸運的是,這些小行星並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危險。
目前,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WISE)於7月17日完成首次天空掃瞄,並開始另一項太空勘測任務。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獨特之處在於可以透過濃密的太空灰塵,調節望遠鏡發現釋放熱量和光亮的天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查德-賓澤爾(Richard Binzel)說:「多數望遠鏡聚焦觀測宇宙中最熾熱、最明亮的天體,而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可以敏感地探測到宇宙中潛藏寒冷、昏暗的天體。」
據悉,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共花費了3.2億美元,於去年12月14日成功發射,科學家對於該探測器的勘測結果表示滿意。預計到今年年底,研究人員將完成對數百萬顆新生天體的「普查勘測」,這將有助於回答行星、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
除了勘測發現小行星,此次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還發現了15顆新彗星,數百顆尚不確定的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種比行星體積大,比恆星體積小的宇宙天體,其中20多顆已證實其存在性,這裡包括著迄今發現最寒冷的天體。
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還發現一個「超高光度星系」,通常超高光度星系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遙,形成於星系碰撞之中。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WISE項目科學家彼特-艾森哈特(Peter Eisenhardt)說:「我們填補了一項新發現——近地天體形成的星系,這顆超高光度星系實際上是『小行星動物園』。」
主鏡直徑為0.40米的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是由美國猶他州太空動力實驗室建造的,該探測器在位於地球上空482公里(300英里)處運行,每隔11秒就對整個天空進行一次拍照。自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執行勘測任務以來,噴氣推進實驗室就向國際天文學聯盟小型行星中心匯報發現新的近地天體。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蒂莫西-斯帕爾(Timothy Spahr)稱,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發現近地小行星的概率通常大於其它現有望遠鏡,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計算近地小行星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