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有助揭示魚進化過程
孔螈的頭像復原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托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瞭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這一發現刊登在6月26日發行的《自然》雜誌上。
據美國媒體6月25日報道,科學家們稱,孔螈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兇猛,大概有3到4英尺長,很有可能生活在比較淺的鹹水之中。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孔螈的腿骨及腳趾骨化石,但是通過出土的其肩膀及骨盆部分的化石可以推斷出這種動物其實是長有四肢的。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生物進化學教授阿爾伯格說:「從遠處看起來,孔螈像是一隻小型美洲鱷,但如果你離近的話會發現原來它的背上還長有鰭。」 他猜測,也許孔螈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爬上沙灘,並在淺溪之中捕捉擱淺的魚蝦作為食物。
阿爾伯格表示,其實研究人員們並不認為四足動物是由孔螈直接進化而來的,在這種動物的族譜中,孔螈作為一個分支最後逐漸滅絕,並沒有進化成為現在我們所知的任何動物。在那個時期有許多處於不同進化階段的生物,它們看起來都擁有相似的特徵,而孔螈的發現對於生物進化學專家的研究很有幫助。
四足動物(tetrapod)即具有四肢的脊椎動物或陸地脊椎動物,現在的兩棲動物、鳥類及哺乳動物等都是由這種動物繁衍而來的,早些時候曾經有研究人員發現過比孔螈生存年代更為古老的相似物種——提克塔利克(Tiktaalik)。這種動物生活在距今大約3.75億年前,其特徵介於魚類和陸生有足動物之間,不過相比之下提克塔利克更加接近於魚類,而不像孔螈已經逐漸進化為四足動物了。
據悉,在距今約3.65億至3.35億年間,即泥盆紀晚期至石炭紀早期,地球生物逐漸開始從水生向陸生演化。可能在一個淺水環境中,比如一個小礁湖或淺灘中,水中鹽分的濃度極易受到水位漲高或降低的影響,這樣的環境將促使生物演化出能夠在陸地行走的肢體,以便它們能拓展自己的覓食範圍。但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中缺乏這種過渡期物種,這一長達3000萬年的生物演化史幾乎是空白的。因此孔螈化石的發現對於這段時期的生物進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