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麼不同?為啥武松能受重用 | 陽光歷史

 

A-A+

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麼不同?為啥武松能受重用

2017年09月09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62 次

  綠林好漢佔山為王大多只有兩條路可走,被官軍剿滅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滅那種都是些小打小鬧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氣候。宋江選擇的是尋求朝廷招安,這已經成為他的政治理想。為了這個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說招安。捉到一個朝廷前來剿滅梁山的將領,宋江要說日後招安之事,見到朝廷命官宋江要說只等招安之事,就是在重陽節的菊花會上,宋江也沒忘了作曲填詞的說招安。說多了不免讓人心煩,宴會上說這事不免有些煞風景,因此上惹得武松反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李逵更是一時性起,把桌子也給踢翻了。不過,最早提出來招安的人卻是武松!

  那是武松和宋江準備離開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松同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怕連累了花榮,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招安」一詞才屢屢從宋江嘴裡冒出,以至於一說未來之事必定是招安。菊花會上武松的發作是在梁山座次排定以後的事情,為什麼最早由武松提出來的招安,又是武松第一個跳起來反對呢?這是因為,武松的招安和宋江的招安雖然歸宿一樣,但所走的道路卻不盡相同。

那麼,武松的招安和宋江有什麼不同呢?

  武松的招安是為國出力,宋江的招安是投降。在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鬆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說:「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去那裡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離開孔太公莊上,在宋江要去清風寨時兩人分手,宋江對武松說:「……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單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聽了宋江的話,武松根本就沒有接這個話茬。武松首先提出來的「招安」,宋江也是這般說了,武松為什麼不接這個話茬呢?這是因為,宋江的這段話裡有武松認可的道理,也有和武松不一樣的成分。

2.jpg

  武松認可的道理就是,日後到邊疆去,一刀一槍,憑真本事,為國殺敵立功,也為自己青史留名。宋朝從立國到亡國,一直是邊境不寧,書中更是不斷提出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正是說明西部邊陲正處於長期戰備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像武松這種有一身武藝的人,到了那兒去是有用武之地的,明顯的例子就是史進的師傅王進、扈三娘的大哥扈成都去了那兒。但是武鬆去不成那兒,因為他殺了很多的人,朝廷正在通緝他,況且他「又做了頭陀」,因而去不得。武松犯的是重罪,任何大赦令都對他不起作用,所以,他想為國出力只有等到招安了以後才行。

  武松不能認可的成分就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首先,魯智深、楊志已經在二龍山站穩了腳跟,武松前去能不能被人容納尚且是個未知數,他憑什麼就能夠攛掇的人家投降?其次,假如就這樣無緣無故的投降了,武松等人照常會被處死。宋江自身就是一個例子,他千方百計求來的一紙招安詔書,結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獨他不能夠赦免。更重要的是這不是武松的性格,如果是讓他屈膝投降,他當初何必再返回去殺張都監等朝廷命官?


  綠林好漢佔山為王大多只有兩條路可走,被官軍剿滅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滅那種都是些小打小鬧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氣候。宋江選擇的是尋求朝廷招安,這已經成為他的政治理想。為了這個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說招安。捉到一個朝廷前來剿滅梁山的將領,宋江要說日後招安之事,見到朝廷命官宋江要說只等招安之事,就是在重陽節的菊花會上,宋江也沒忘了作曲填詞的說招安。說多了不免讓人心煩,宴會上說這事不免有些煞風景,因此上惹得武松反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李逵更是一時性起,把桌子也給踢翻了。不過,最早提出來招安的人卻是武松!

  那是武松和宋江準備離開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松同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怕連累了花榮,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招安」一詞才屢屢從宋江嘴裡冒出,以至於一說未來之事必定是招安。菊花會上武松的發作是在梁山座次排定以後的事情,為什麼最早由武松提出來的招安,又是武松第一個跳起來反對呢?這是因為,武松的招安和宋江的招安雖然歸宿一樣,但所走的道路卻不盡相同。

那麼,武松的招安和宋江有什麼不同呢?

  武松的招安是為國出力,宋江的招安是投降。在孔太公莊上,宋江約武鬆去清風寨花榮處,武松說:「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去那裡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離開孔太公莊上,在宋江要去清風寨時兩人分手,宋江對武松說:「……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單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聽了宋江的話,武松根本就沒有接這個話茬。武松首先提出來的「招安」,宋江也是這般說了,武松為什麼不接這個話茬呢?這是因為,宋江的這段話裡有武松認可的道理,也有和武松不一樣的成分。

2.jpg

  武松認可的道理就是,日後到邊疆去,一刀一槍,憑真本事,為國殺敵立功,也為自己青史留名。宋朝從立國到亡國,一直是邊境不寧,書中更是不斷提出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正是說明西部邊陲正處於長期戰備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像武松這種有一身武藝的人,到了那兒去是有用武之地的,明顯的例子就是史進的師傅王進、扈三娘的大哥扈成都去了那兒。但是武鬆去不成那兒,因為他殺了很多的人,朝廷正在通緝他,況且他「又做了頭陀」,因而去不得。武松犯的是重罪,任何大赦令都對他不起作用,所以,他想為國出力只有等到招安了以後才行。

  武松不能認可的成分就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首先,魯智深、楊志已經在二龍山站穩了腳跟,武松前去能不能被人容納尚且是個未知數,他憑什麼就能夠攛掇的人家投降?其次,假如就這樣無緣無故的投降了,武松等人照常會被處死。宋江自身就是一個例子,他千方百計求來的一紙招安詔書,結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獨他不能夠赦免。更重要的是這不是武松的性格,如果是讓他屈膝投降,他當初何必再返回去殺張都監等朝廷命官?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