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挖土方揭開西漢齊王墓之謎
鎏金熏爐。
大銀盤。
大家知道目前發現的,全國最大的矩形銅鏡在哪兒嗎?它就陳列在淄博市博物館。這個長115.1厘米,寬57.7厘米,厚1.2厘米,重達56.5千克的銅鏡,形體之巨大,紋飾之精美,為歷來著錄和考古出土的銅鏡之冠。這件國寶,就是伴隨臨淄西漢齊王墓的發掘而重見天日的。但是,誰能想像,出土一萬兩千多件文物的的臨淄西漢齊王墓,它的發掘是因為鐵路施工需要土方。5個隨葬坑的重見天日,是怎樣的機緣巧合?發掘過程斷斷續續,有著怎樣的波折?事隔三十多年後,讓我們一同走近這座為鐵路擴建而發掘的古墓。
挖掘原因
源於工程需要土方發掘
賈振國,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工作,先後主持了淄博市歷史古瓷窯址,臨淄西漢齊王墓陪葬坑,臨淄大武鎮東下村戰國墓葬等十餘處考古工地的發掘。「從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國開始大搞經濟基礎建設,這個時候全國上下同時上馬了很多工程,其中一個就是濟南鐵路局東風站的擴建工程。」賈振國介紹,在該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土方,濟南鐵路局剛開始是從附近的村鎮購買。因為土方需求量大,所以購買頻繁,他們覺得這樣操作起來太繁瑣。就這樣,濟南鐵路局想到了一個他們覺得更方便的辦法。
原來,當時濟南鐵路局建設工地離一個古墓距離很近。這座古墓地處臨淄齊故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大武鎮窩托村南側,他們看中墓地高達20多米的封土了。距離近是優勢,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濟南鐵路局覺得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更方便,所以他們就直接找到了省文化局。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省文物局文物處就讓淄博的文化部門看看情況,可以的話就進行發掘。「當時只知道這個古墓是淳於髡墓,也就是當地百姓俗稱的『駙馬墳』,一直覺得也就是戰國中期一個一般的貴族墓。我們誰都沒想到會是齊王墓。就這樣,為了配合東風車站擴建工程,一場對墓地的發掘開始了。」從賈振國介紹中,記者發現原來西漢齊王墓隨葬器物坑的挖掘,竟然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
在當時,這座漢墓封土規模巨大,雖經千年風雨,仍高達24米,佔地面積約1.6公頃。文物部門先在封土外圍進行普遍鑽探,鑽探資料表明,原來的封土範圍遠比現存封土要大得多,底部略呈方形,直徑約250米,佔地面積達5公頃。從這簡短的幾句話中,我們仍可以想像數千古代人(漢初)肩挑、人抬,熱火夯土築墓時的盛大場面。
大武漢墓殉狗坑。
發掘過程
千年變遷墓坑僅半米深
「當我們開始發掘第一個隨葬坑時,就發現這個隨葬坑已經很淺了,只有半米深。附近老百姓知道這個情況後,都跟我們開玩笑地說,『要是早知道的話我們就用鋤頭刨出來了』。」難道是因為不是主墓,隨葬坑不太重要,所以就修那麼淺嗎?對於記者的疑問,賈振國笑了笑解釋道,其實多年前,儘管是隨葬坑,在埋葬時也應該有2-3米深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周圍很多居民都從這裡取土做日常所需,日積月累,陪葬坑就變得越來越淺了,到了現在這個樣子。
第一個坑為器物坑,隨葬品主要是禮器和生活用具。賈振國說從知識和經驗感覺,陪葬坑不可能只有一個。1979年春天,又進行了第二個陪葬坑的挖掘。但是當剛剛挖到第一件物品時,「意外」發生了。「當時我們挖到第一件物品時,剛剛露出一個小角,看出是貼金片,當時儘管是一個小角,但是很亮可以看出裡面是鐵製的。」對於挖到的是什麼東西,賈振國他們都很想趕緊知道。但是,就在這時,他們突然接到通知,意思是淄博方面先不要自己挖了,和省裡一塊統一規劃發掘比較好。就這樣,大家帶著不捨和遺憾,把第二個隨葬坑的土回填了,這一停就是半年。
後來經過淄博市文物部門向上級請示,挖掘工作得以繼續進行。果然不出賈振國的預料,隨後在墓地南側,又發現了4個隨葬坑。從最後挖掘的成果看,賈振國認為這個墓室屬於意外被動式發掘。挖去墓室封土後,文物部門對墓葬的形制進行了初步鑽探。墓室位於封土中部,近方形,墓口長42米、寬41米,深約17- 20米。墓室南、北各有一條墓道。墓道平面略呈梯形,與墓室相接處寬35米,墓道口寬15米。南墓道長約63米,北墓道長約39米。發現的這5個隨葬坑,是分佈在北墓道的西側和南墓道的東西兩側。
金樽銅戈。
矩形龍紋銅鏡。
重大發現
出土文物1.2萬件
1980年,古墓的發掘工作伴隨著膠濟鐵路擴建工程的停工而停止了,原因是那段時間國家建設項目太集中。但是當時墓地的封土,還沒有挖掘完。這樣,淄博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開始了一個「攻堅戰」。
1983年,漢墓的封土被全部移完。5個隨葬坑平面均長方形,結構基本相同,即在長方形豎穴土坑內構築木槨,木槨內盛放隨葬品。1號坑為器物坑,隨葬品主要是禮器和生活用具;2號坑為殉狗坑,是5個坑中最小的一個;3號坑為兵器儀仗坑;4號坑為車馬坑;5號坑為兵器和器物坑。
挖掘經過是坎坷的,但是結果卻是讓人驚喜的。經過考古專家發掘考證,這座墓為漢初齊王墓,5個隨葬坑均未被盜,隨葬物品十分豐富,共出土遺物12100餘件。按質地分類有陶器、銅器、鐵器、銀器、鉛器、漆器、骨器等;按用途分為容器、生活用具、兵器、樂器、車馬器、儀仗器等。隨葬坑出土的遺物中,有刻銘的銅器和銀器達53件,十分珍貴,其中,矩形銅鏡、鎏金龍鳳紋銀盤、鎏金熏爐、銅骰子等,都是難得的稀世珍品。
大武齊王漢墓的巨大封土。
未解之謎
主墓室仍未發掘
「西漢齊王墓隨葬器物坑,是山東省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它的發掘,為我們研究漢代歷史和文化開啟了一扇大門。」淄博市博物館館長張永政介紹,從發掘成果和資料研究看,西漢齊王墓僅隨葬器物坑就出土如此眾多精美的隨葬品,說明漢初齊國經濟繁榮富強,手工業相當發達。至西漢武帝時,齊都臨淄是「人眾殷富」的天下名都。
在5個隨葬坑出土遺物中,兵器數量居各類器物之首,從而證明了漢初齊國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當時,齊「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軍事實力在諸侯國中舉足輕重。據《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載:呂後死後,諸呂專權,「聚兵以威大臣,欲為亂」,齊哀王劉襄(悼惠王劉肥的兒子)曾率兵屯於濟南為外援,在平息諸呂之亂中,凸顯了齊國強大的威懾作用。
西漢齊王墓主墓室至今尚未打開,墓主人究竟是漢初的哪位齊王還不得而知。但其隨葬器物坑的發掘,已為我們打開了一條兩千多年的歷史隧道,就讓我們循著它去探索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