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隻雞竟毀掉了一個王朝 | 陽光歷史

 

A-A+

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隻雞竟毀掉了一個王朝

2016年04月2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公元2005年國慶,海納帶著遠從上海而來的網友夜雨流星前往仙境蓬萊遊玩,蓬萊是每一位外地人來煙台的必遊之地。在蓬萊博物館的古代沉船展區,海納的心情忽然有些異樣,一個奇怪的念頭一閃,卻沒有把握。

  出了博物館的後門,見一處類似工地樣的鐵皮帷帳,海納不禁好奇問正要進入其中的一位工人,這是在建什麼?工人答到:這是在為一艘剛出土的古代沉船清淤。海納終於想起了剛才在心中一閃的疑惑,蓬萊的沉船不是在遠海甚至不是近海打撈的,而是在古代的港內。

  這些船大多為明代的戰船,用上好的木料,經數百年浸泡於海水而不腐,船體結構科學嚴密,而為什麼會沉於港內?是什麼原因呢?海納將這個疑惑存於心底。一日傍晚,一陣清風吹拂起了書桌上的一冊明史的書頁,海納一瞥間見到了登州… 兵變…樣的文字。細讀下,竟然發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也似乎揭開了港內沉船的疑惑… …

  萬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領,明朝的一品大員龍虎將軍努爾哈赤稱帝,建國後金,一個新的民族滿族從此崛起,並成為一支不可遏止的政治力量,明在遼東的勢力被不斷削弱,然而由於萬曆皇帝不理朝政,一直到到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努爾哈赤一舉攻陷遼東重鎮撫順。

  明廷震驚,方意識到「遼左覆軍隕將,虜勢益張,邊事危急。」四十七年正月,明廷任命楊鎬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兵發四路,討伐後金,但是明廷對遼東的形勢缺乏正確判斷,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小看了後金的力量,以為努爾哈赤像蒙古部和雲貴土司的叛亂一樣,只要明軍大兵壓境,勢必土崩瓦解。

  也的確,明朝的經濟發達gdp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萬曆一朝已經歷經了三次大的征伐,包括在朝鮮與日本大戰,皆以勝利告終,還有,明軍的火器使用率已達到了三分之一,並有完備的車營編制,而此次出征的將領有「東李西劉」 等著名的總兵官,士兵很多是參加過抗倭援朝的老兵,堪稱一支「銀河艦隊」,因此他們對勝利信心爆棚,叫囂著「旬日即可破敵」,然而僅僅在五天之內,就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損兵四萬,火器丟失兩萬餘件,名將杜松、劉挺、麻巖等戰死,史稱薩爾滸之戰。

  明朝自此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由此任命了穩健的主守派熊廷弼經略遼東,雖然熊廷弼將遼東的防禦體系搞得已初見成效,但防禦工程耗資巨大,迫使明廷增加了遼餉,更令民眾苦不堪言,加上這一時期努爾哈赤的後金此時正在征伐女真的葉赫部及其他蒙古部,無暇南顧,明金沒有大的戰事,而熊廷弼本人性格暴躁,心胸狹窄,盛氣凌人,在朝中樹敵眾多,終被罷免。

  接任的經略袁應泰上任伊始,天啟三年,明金戰事又起,連續攻陷瀋陽和遼東經略府所在的遼陽,特別是當援遼的浙江軍團,這支傳統意義上的戚家軍,明軍中最訓練有素兇猛頑強的部隊在大渾河畔全軍覆沒,浙軍副總兵戚金(戚繼光的侄子)戰死時,明軍便開始的患上了 「恐金症」。

  朝廷重新任命了熊廷弼為經略,熊廷弼拋出了一個「三方節制」的戰略,以遼東兵馬主力在廣寧牽制後金的主力,以天津、登州萊州的海軍在遼南搶灘登陸,並沿鴨綠江入海口深入遼東襲擾,朝鮮為策應,讓後金軍隊疲於奔命,同時和它相持,從軍事經濟兩個方面拖垮後金。

  但是,一方面遼東巡撫王化貞與其不和,另一方面朝廷希望他能拿出一個快速解決遼東問題的辦法,明朝也拖不下去了,戰略目的終未能實現,王化貞倉皇出擊,遭到大敗廣寧又陷落,熊廷弼因此也獲罪被斬,人頭被傳九邊示眾。接任者是明朝當時最出色的軍事理論家孫承宗,孫承宗以一築城、二駐防、三屯田的計略,使關外防務大為起色,史稱:「自承宗出鎮、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也。」

  天啟五年,寧錦防線正式形成,此後明朝正是倚靠這條防線展開了帝國防禦戰,與滿清進行著曠日持久的對抗。可好景不長,生性耿直的孫承宗不願與閹黨魏忠賢同流合污,終被罷免,由無能之輩高第接替經略,就在明朝的邊事愈加混亂之時,遼東戰局卻又出現了幾處亮點… …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親率十三萬後金軍進攻明朝,高第下令放棄山海關以東的所有城池,退守山海關,孫承宗曾經最得力助手、寧前道袁崇煥憑借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堅固城防,利用天啟初年朝廷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的11門先進的火炮,以一萬兵力打退了後金的瘋狂進攻,不僅打破了明軍屢戰屢敗的夢魘和後金不可戰勝的神話,並使努爾哈赤負傷,後來努爾哈赤之死於這次兵敗負傷有很大關係,更重要的是明朝發現了克敵制勝的正確方法---憑堅城用利炮。

  堅城---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城牆,而是既堅固又可發揮火炮最大效能的銃城,它的炮台可以有效的保護火炮,反過來火炮的作用又能保護城牆,即所謂的「以台護炮,以炮護城,以城護民」。利炮----這次戰役中使用的大炮其實只是葡萄牙人從打沉的英國戰船上繳獲的戰利品,但這種被中國人稱為紅夷大炮的新式火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毫米~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與此相比,明朝的火銃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紅夷大炮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殺傷力增強,不易炸膛。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鬆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里。中國火炮的炮身上下一樣粗,當時最先進的火炮只能打到3里。而且此炮威力巨大 「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正是手中擁有如此的「神兵利器」,才能堅定袁崇煥守城必勝決心。

  但是武器都是人運用的,武器操作人的水平是極為關鍵的,而操作火炮的竟然都是一批師從葡萄牙的明朝軍官,他們曾經在京城和登州跟隨葡萄牙軍人、傳教士系統學習了操炮技術,中國傳統的操炮術,毫無技術含量,全憑著炮手個人的感覺和經驗,而西方在文藝復興中發展起來的現代數學、幾何學、物理學,運用於軍事上,形成了一門新的軍事科學---彈道學,進而演變成了火炮的瞄準技術,炮手開炮前,運用千里鏡(望遠鏡)、矩度和銃規,可對射擊目標進行精確的距離測量和角度定位,迅速實測敵人陣地的遠近高低,可以打得准,且打得狠。

  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的運用,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功不可沒,海納認為,徐光啟才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無論從對西學的研究、傳播,還是對西方的認識、態度,他遠比後世的林則徐要高明的許多。

  他堅持不懈向皇帝進諫、乃至自費購買火器捐贈前線部隊,並以天主教徒的身份懇求邀請西方的技術軍人來華傳授火炮技術,使得明朝遼東前線的武器裝備、軍隊的素質開始發生變化,而在遼東前線,他的門生孫元化就是他的代言人,幫助前線指揮官切實貫徹、實踐他以火器取勝的戰略思想。

  不久,剛繼承汗位的皇太極,帶著復仇的口號捲土重來,在寧遠和錦州被明軍再次以憑城用炮的戰術打退。袁崇煥也因此寧錦大捷之功,受到了明朝新繼位的崇禎皇帝的賞識,受命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全權經略節制整個遼東戰事。同時,徐光啟的門生孫元化,在戰鬥中調度、指揮炮火得力,憑此戰功也受到了嘉獎。

  與此同時,在幾年前援遼被打散的一支軍隊,在其總兵毛文龍的帶領下,團結遼東的原住漢人和朝鮮國,以中朝邊境的鐵山和鴨綠江口的皮島為敵後根據地,成立東江鎮,不僅憑借海軍打退了後金的進剿,而且不斷的攻襲騷擾後金的側翼,並促使大批遼人在遼東起義抗擊後金,還收復金州,打通了登州與遼東前線的水路通道,取得一系列的勝利。自此,正面防禦戰場的勝利和敵後根據地的開闢與穩固,使明朝的遼東戰局為之一振。

  然而,好景不長,袁崇煥想獨攬遼東指揮大權,可毛文龍不聽指揮不受節制,袁崇煥便以通敵的罪名,設計將其斬殺,因為毛文龍經營東江鎮多年,門生部舊眾多,尤其是他曾親自招募了大批遼人為部眾。

  為了能使部下在複雜的敵後形勢下忠心於己,毛文龍以拜干親的形式,將一批強悍的部將收為義子,這其中以號稱「山東三礦徒」的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個亡命徒最為出名(前兩人正是本文的主角),因為這些人只聽毛文龍的號令,唯其馬首是瞻,所以毛文龍一死,敵後東江鎮出現了樹倒猢猻散的局面,新任總兵黃龍根本無法控制部下,原毛文龍的部將不是已經叛亂嘩變,就是在準備叛亂嘩變。

  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先斬後奏,而毛文龍也曾極受崇禎皇帝的倚重,崇禎帝聞聽此事後,先是驚愕,但木已成舟他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由於袁崇煥提出了五年平遼的戰略口號,崇禎帝出於用人不疑的思路,承認了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正確性,但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怨恨也由此結下了。

  而皇太極此時一定大喜過望,令他寢食難安的東江鎮肘腋之患,竟然被明朝自己的內亂消除了。幾個月後,皇太極親率十萬八旗勁旅,繞過袁崇煥的寧錦防線,借道蒙古,從長城最薄弱命門--喜峰口攻入關內,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率九千關寧鐵騎回師救駕勤王,皇太極施展「反間計」,使積怨以久的崇禎皇帝將袁崇煥處以極刑「凌遲」。

  自此,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無意中幫助了敵人,削弱了自己,並使皇帝生怨,從而為自己留下了禍根,而崇禎帝自毀長城殺袁崇煥,親手砍掉了將自己腐朽的王朝的最後一根棟樑。

  而此時有一個人卻似乎十分春風得意,這個人就是孫元化,他已被任命為登萊巡撫,此時的登萊兩州不僅下轄遼東的錦州等地,還擔負著光復遼東的重任,同時也是遼東前線的後勤、練兵基地,巡撫一職非出類拔萃的人不能擔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