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淮海戰爭:國軍士兵爬著過來要吃的
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歷經三個階段,持續66天。我軍殲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部和20個軍,另有一個綏靖區及其所屬的兩個軍和另一個師起義,一個師投誠,加起來共達55.5萬多人。
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是在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的指揮下,由我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共同譜寫的一曲壯麗凱歌。在這次大決戰中,我作為華東野戰軍的一名新華社記者,在前線採訪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年我所在的部隊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在勝利完成戰役第一階段各項戰鬥任務,包括配合友鄰迅速切斷黃百韜兵團退往徐州的道路,繼而頑強阻擊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東援,保證我東線各縱全殲黃百韜兵團之後,於11月26日奉華野首長命令,率先開赴南線,配合中野攻殲黃維兵團。此時黃維兵團已被我中野緊緊包圍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5公里的狹小地區內。12月3日晚,我縱到達雙堆集以南地區,接替中野的一部分陣地。同日,華野13縱也趕來替換中野一部分陣地,為我縱左鄰,右鄰為中野第6縱隊。
當時我奉華野7縱新華支社領導艾煊同志的派遣,來到19師56團採訪。56團正面的敵人是85軍23師,據守在小王莊、小周莊、小馬莊等幾個村落。經過12月6日我軍炮火猛烈轟擊,敵人的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摧毀,傷亡慘重。接著我56團配合兄弟團連續對敵發起攻擊,一天之內即殲敵近一個團,俘敵副團長以下600多人。
面對我軍強大攻勢,敵人軍心動搖,士氣低落。此時正是我軍對敵開展政治攻勢的大好時機。一天,團政治處宣教股長王河去一營組織開展對敵政治攻勢,我隨同前往。
王河同志是無錫人,舉止文雅,說話、做事都不慌不忙。我和他來到一營三連幾天前替換中野的戰壕,只見壕溝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四通八達。其寬度可供兩個人並排通過,深度足可讓人不彎腰來回走動。順著溝走,每到岔路跟前都可見到明顯的路標,箭頭會把你引向你要去的地方。壕溝兩邊,每隔數米就有一座可供一班人使用的地堡和防空洞。在一座更大一點的地堡前,標著「俱樂部」字樣,裡面張貼著一些標語和漫畫,還擺放著幾件樂器。每個班都有一個廁所和扔垃圾的地方,壕溝內非常清潔……這樣的戰壕我從未見過,感到非常新鮮。「第一次在這樣的前沿陣地戰鬥、生活。」有的還一再稱讚中野老大哥的優良作風。
中野面對敵人不斷襲擊,又正值天寒地凍,是怎樣完成如此浩大的土方工程的?要付出多大的艱辛?這從中野記者呂梁的描述中可以得到答案:
「黑夜用機槍封鎖了敵人的火力點,部隊就以每人五步的距離,迅速向前跑,臥倒在敵人陣地前,趕快挖成臥式工事,再加深挖成跪式,最後挖成齊胸的立式。然後拚力向前挖,兩人一組,互相打通,一夜之間,幾百米的交通壕就這樣挖成了。」「整個工程長達二十里……」我華野部隊接防這些戰壕後,繼續不斷將它向敵人陣地延伸,一直挖到離敵只有數十米甚至幾米的地方。
一營的對敵政治攻勢開展得熱火朝天,有聲有色。一些戰士手舉用鐵皮做成的喇叭筒,不斷對敵軍喊話,有時還唱起小調。敵23師和110師同屬85軍,在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後,這一義舉更成為戰士們對23師官兵喊話的主要內容,反覆宣講。包圍圈內敵人缺糧少水,常有敵兵爬到我軍陣地來要吃要喝。當時我軍的伙食在魯蘇豫皖老區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好,指戰員們幾乎每天都能吃到白面饅頭、紅燒肉或肉包子。每當炊事員挑來熱氣騰騰的飯菜,戰士們就叮叮噹噹敲起搪瓷飯碗,對著敵人陣地高聲叫喊:「開飯啦,今天是肉包子,過來管你飽!」我們在戰壕裡見到,真有一些敵兵爬過來伸手要包子。他們狼吞虎嚥吃飽喝足後,還要帶幾個包子回去。王河從團部帶來的各種宣傳品及勸降信,也趁機通過這些敵兵帶回去。
持續不斷的政治攻勢顯示了強大威力,不斷有敵軍官兵棄暗投明。據他們說,23師被安排在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前面幾個小村莊,給18軍當擋箭牌。由於陣地重疊,上下失去聯繫,23師通往軍部的電話都必須經過18軍轉接,人員進出也要得到戒備森嚴的18軍的許可,他們實際是被監視。23師對空聯絡電台被禁止使用,造成他們無法與南京派來的飛機聯絡,以致有一天連他們的陣地也遭到轟炸和掃射,第67團副團長陳乃光被炸身亡。他們糧彈俱缺,起初沒有糧食還可宰殺軍馬勉強充飢,以後逐漸陷於飢餓絕境,就只能仰望天空企盼空投接濟,而空投的食物他們又往往搶不到手。
在淮海前線,只要是晴天,就會有敵機從南邊飛來。其中肚子大大的灰色運輸機,向包圍圈內投擲彈藥和食品。由於包圍圈狹小,有時會落在我方陣地。戰鬥轟炸機向我方陣地掃射扔炸彈,進行騷擾。然而此時此刻,不論敵機是空投還是騷擾,都已經改變不了黃維兵團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