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洪武年間,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海盜陳祖義,讓明太祖朱元璋傷透了腦筋,開出了50萬兩白銀天價懸賞金。捉拿無果後,到了永樂皇帝朱棣,懸賞金竟然達到750萬兩(當時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也僅僅1100萬兩)。 話說陳祖義這個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海盜,其手下成員最鼎盛時期超過萬人,戰船近百艘。活動地點從我國台灣擴展到日本、印度洋等地。他曾率領手下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隻,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
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疑問:尋找朱允炆需要去六次?
朱棣為什麼讓鄭和前後六次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時朱棣已經死了),從永樂三年一直找到永樂十九年。第一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就已經到了印度西海岸一帶的古裡,並在那裡立碑留念,碑上刻字「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如果倉皇出逃的建文帝能跑到比古裡還遠的地方,那得在海上以劉翔一般的速度飛奔了。尋找一個生死不明的廢帝,根本用不...
鄭和下西洋簡介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鄭和簡介: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術家。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鎮)寶山鄉知代村人。 鄭和六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曾任雲南行省平章,追封為咸陽王;曾祖父伯顏(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有蘇洲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派遣鄭和下西洋 追殺建文帝?
為什麼明成祖朱棣會派遣鄭和下西洋?流傳最廣的解釋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明史·鄭和傳》透露了有關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繼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難之變」時,宮中一場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個謎,有人說他自焚了,也有人說他逃匿當和尚,...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麼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何在?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
鄭和下西洋 三寶太監鄭和為什麼要七次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呢? 有人說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個人覺的這很好笑,這個方法可行嗎,海外那麼大,建文要是真的跑到海外,單單靠鄭和與各國的首腦禮尚往來一下行嗎? 而且如果成祖真的擔心建文帝王的話...
鄭和下西洋 盤點鄭和七次下西洋經過了哪些地方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麼鄭和下西洋都經過哪些地方呢? 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的地方有 1、西域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