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中包含: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幹謀士九人: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 重要謀士三十六人:陳群、華歆、鍾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
郭圖怎麼死的?謀士郭圖是被誰殺害的
郭圖怎麼死的? 郭圖(?-205年),字公則,穎川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力主趁機偷襲曹營,在此計失敗後為免於責罰而歸罪於率軍偷襲曹營的張郃、高覽,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紹死後為其長子袁譚效力,於205年和袁譚一同被曹操所殺。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欲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
劉伯溫和姚廣孝:誰才是大明朝天下第一謀士?
兩個和尚 明朝的歷史是由和尚創立的,卻隨即也是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變他命運的,只有兩個人,朱元璋、姚廣孝。一個是他親爹,一個是他謀士。這謀士卻非同尋常,而是一個被稱為天下第一謀士的姚廣孝。一個合格的謀士必須要符合兩個原則,一個是看清局勢,另一個是胸有韜略。很顯然姚廣孝在謀士畢業證書上,這兩項技能肯定都是A。而朱元璋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因為判斷力,如果朱元璋活著的時...
董卓的謀士是誰 董卓手下都有哪些謀士?
董卓的謀士是誰 董卓手下都有哪些謀士? 李儒,三國人物,正史中李儒原為漢少帝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董卓死後,李傕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三國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 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
十八學士首席杜如晦:唐太宗稱制過程的第一謀士
【十八學士首席代表】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祖上世代擔任北周和隋朝的顯官。他從小機敏過人,進入仕途後做了一個小官,但很快自動離職回家。李世民進入長安時,杜如晦也被招入帳下,從此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他以辦事幹練有決斷著稱,與房玄齡齊名,人稱"房謀杜斷"。後陞遷至陝東道大行台司勳郎中,併入李世民特設的文學館,被尊為十八學士之首。
...
料事如神的三國第一謀士:死後多年依舊影響天下
三國,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無疑是最為波瀾壯闊的一段。「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起智慧,我們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驗、屢試不爽的錦囊妙計。曹操的身邊也有一位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謀士——郭嘉郭奉孝。郭嘉好比三國天空中的一顆流星,來也耀眼,去也匆匆。他光芒四射,算無遺策,成就了曹操的功業,也牽惹了曹操的感情。郭嘉38歲去世,曹操心疼得直呼...
三國史上曹操為何最佩服最惋惜袁紹的謀士沮授
曹操是個愛才的人,他提倡唯才是舉,凡是有本領的人,曹操都希望為我所用。正因為如此,曹操才很賞識那些忠貞之士。比如關羽,曹操覺得此人忠義,便格外器重,儘管關雲長還是千里走單騎,可天下人對曹操的讚譽卻始終如一。曹操手下好多謀士,都是從敵對勢力投誠過來的,比如徐晃、張遼,甚至得力謀士郭嘉、賈詡、許攸等,可見曹操的人格魅力。不過對於堅決不投降的人,曹操如果認為他是個人才,便極力...
謀士徐庶為何能與難以相處的關羽張飛相處融洽?
在《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可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初,和同事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和集團其他中層管理人員關係並不和睦,代表人物就是張飛和關羽。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是公開挑釁。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劉備手下的時候,大家的關係相處卻一直很融洽。難道說,徐庶在處理同事關係上,比諸葛亮還要高明?或是,還有其他隱情?
首先看徐庶。
徐庶聽聞劉備...
誰是曹操的第一功勳謀臣?盤點曹操的五大謀士
曹操帳下謀士眾多,他們運籌帷幄,為魏國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輔臣雲集,就無人像諸葛亮在蜀國那般被眾星拱月,對壘誰是第一功勳謀臣也見仁見智。在筆者看來,則以荀彧莫屬。 荀彧字文若,豫州穎川人。永漢元年(189年)舉孝廉,任守宮令,即為皇帝掌握筆墨、紙張的那類小官。因董卓專權棄官歸家,又以穎川是四面受敵之地,勸鄉里人離開故土。荀彧自身到了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但預料袁「終不能...
李善長簡介 明朝開國功臣謀士丞相李善長生平
李善長(1314—1390),明朝開國丞相。字百室,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為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四年致仕。十年覆命與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一門七十餘人被殺。 李善長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他功比蕭何,卻不能如蕭何那麼得以善終,箇中原因,既有朱元璋的猜忌,也有自己的利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