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走出茅廬之前,和曹操似乎沒什麼交集,然而,少年時代諸葛亮的命運也曾懸於曹操之手。這還從得從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談起。那一年,曹操的父親曹嵩為避戰亂,居住在山東琅琊一帶,其實也就是諸葛亮的家鄉。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謙派部下陰平去護送。當時曹家的輜重有一百多輛車,財富外露,引起陰平及其部卒的貪心,「士卒利嵩財寶」,結果在華、費這一帶...
男人背後的男人:諸葛亮神機妙算背後的四位高參
歷史把諸葛亮寫成一位神機妙算的神人,但諸葛亮卻說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濟四人「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因為這四個人能使他「少過」《蜀志 董和傳》,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較符合客觀實際,少犯過錯。他是中國史上知道集思廣益的第一人— 《三國誌·蜀志》卷五〈諸葛亮傳〉注引〈袁子〉,說諸葛亮「治實不治名」。這句話概括了諸葛亮一生活動中最根本的東西。 可惜千百年來,很...
諸葛亮北伐的戰略誤判:無法取得大勝就是失敗
單以用兵指揮、計謀等來說,諸葛亮是很高明的,太和二年出散關攻陳倉不果,退兵時用計斬魏將王雙;太和四年故技重施,退兵時伏兵射殺魏「良將」張頜;司馬懿與蜀軍交手,也被打得大敗,蜀軍「獲甲首三千」。但之所以局部雖獲得若干勝利,全局仍毫無起色,原因即出在諸葛亮不顧時機,堅持北伐,這一短視行為上。
荊州失守及後來劉備為奪回荊州而發動的蜀吳之間的戰爭,以劉備一方的失敗而告終。劉備在長期...
劉禪這麼無能為什麼諸葛亮為何不敢直接稱帝?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國的大權,然而蜀國的滅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劉禪這麼無能,那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為何不敢自己去稱帝呢?
在劉備去世之後,給劉禪的遺囑中說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這樣一個掌握了國家的軍政大權的人,卻始終沒有把昏庸的後主推掉,自己當皇帝。
至於諸葛亮沒有當上皇帝的原...
三國「十大武器」排行:諸葛亮什麼武器排第一?
第十名 曹丕畫 曹操死後,曹丕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逼迫曹植,而是讓於禁去管理陵事。 於禁奉命到來,懷惴著滿腔熱情,可曹丕給他的卻是一盆冰冷的水,澆了他一個透心涼。這盆水就是一副壁畫,一副關於關雲長水淹七軍擒獲於禁之事的連環畫。 畫面上,「雲長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於禁拜伏於地,哀求乞命之狀。」 曹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下不能死節,於禁降了敵人還又歸來,正好撞在...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了哪三個人?三國小故事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了哪三個人?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氣死三人,一個東吳都督周瑜,二是當年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兩軍對罵中王朗罵不過諸葛亮活活氣死了魏國大司徒王朗,三是參將司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諸葛亮打敗後和司馬懿分別駐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駐守在斜谷後不聽司馬懿的勸說白白丟的斜谷,諸葛亮就寫了一封信給是、曹真曹真看後氣的吐血而亡! 1.諸葛亮三氣周瑜致死 說...
三國史上諸葛亮首出祁山失利:嗣子諸葛喬殞命隴原
導讀: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其一生經歷,自陽都而荊襄,而巴蜀、雲貴、漢中,幾乎涉足大半個中國。到了他的晚年,隨著北伐的連年用兵,在隴原大地上也多處留下了他的足跡。 自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至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的6年間,諸葛亮以漢中為基地,先後對曹魏進行過5次北伐,即所謂「六出祁山」。5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六出祁山」呢?那是因為後人將建興...
懸疑:劉備三顧茅廬真看中的是諸葛亮的才幹嗎?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劉備46歲了,頂著"漢宜城亭侯、左將軍、領豫州牧、皇叔"的頭銜,一事無成。
那年初冬,劉備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往隆中鄉間。這一次他拜訪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二十歲的年輕人。劉備的前半生拜訪過很多人,也有許多人才在身邊來來往往。他不知道自己這一次的結果會是什麼。政治就像投資,風險時時刻刻存在。好在蝸居新野縣城的劉備有的是時間成本。可能是他的堅持感...
三顧茅廬:三國臥龍諸葛亮不願出仕卻又為何出山
導讀: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最終三分天下而有其一,諸葛亮實現了自己的抱負,也成就了一代智者、賢相。但是我在讀書時發現,諸葛亮似乎有隱居之意,最終為什麼出仕?又為什麼選擇了劉備呢?孔明父親早死,其叔父諸葛玄在袁術手下任豫章太守,因朝廷派硃皓接管豫章,諸葛玄就投靠與之有舊的荊州劉表。諸葛玄去世,孔明與弟弟移居南陽耕種為生,因居住臥龍崗,所以號稱臥龍。平時孔明自比管仲、...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 1子午谷之計 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 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怯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唾手可得。魏國聚集軍隊「尚二十許日」,諸葛亮大軍可趁機「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便可一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