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後宮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後宮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周制,後宮設內官以贊內治。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餘人,皆選良家女充之。古人常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來形容古代皇帝嬪妃之眾。 慈禧太后,滿族,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死後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
中國歷史上哪位皇帝是由軍妓生的?帝王離奇身世
朱友珪,是後梁太祖朱溫的第三子,母親為亳州營妓。朱溫稱帝后,朱友珪雖被封為郢王,卻始終與太子的位子無緣。這是因為,其一,朱友珪是軍妓所生,出身賤,口碑差,朱溫從內心裡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其二,朱溫晚年愈發好色,甚至經常召諸兒媳入宮侍寢,朱友文妻王氏與朱友珪妻張氏「常專房侍疾」。 關於朱友珪的出生,各種史籍的記載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稱「友珪者,太祖初鎮宣武,略地宋、亳間,...
宋朝從宋太祖到宋度宗13位皇帝畫像一覽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至宋真宗時期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了靖康之恥,宋室被迫南遷。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
,後期爆發宋元...
大清朝光緒皇帝其實是個生不逢「母」的好皇帝
在117年前的今天,1898年8月10日 (農曆荷月廿三),光緒帝要求內外諸臣議事莫「墨守舊章「。1898年8月10日,光緒帝下諭,指責內外諸臣「墨守舊章」,要求諸臣議論政事,不得「附會古義」,不得「緣飾經術」,不得「膠執成則」。聲稱:「朕深惟窮變通久之義,創建一切,實具萬不得已之苦衷。」他告戒諸臣:「倘面從心違,致失朝廷實事求是本旨,非朕所望也!」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朝皇帝中,光緒帝是第一位...
揭秘:全能型皇帝唐太宗做的最不厚道的一件事
揭秘唐太宗如何「騙」得《蘭亭序》?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皇帝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馬能指揮千軍萬馬,所向披靡,下馬能安邦定國,興國利民。更難能可貴之處是他還練得一手好字,書法造詣可與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所以他頭上的三頂帽子——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個個都不是虛的。 不過,金無足赤,一生勤政愛民的李世民也幹過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其中,他通過欺騙的手段搞來《蘭亭序》一...
唐太宗領銜:揭開大唐皇帝們最愛做什麼事?
身為帝王,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也能得到權力無邊的快樂,所以,想活個萬萬年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相對來講,有些人很清楚,有些人卻沉醉在其中,以下是為沉迷的帝王,尤其以唐為重。咱中國歷史上名正言順稱皇帝的第一人秦始皇,為求取長生不老藥,派出了徐福為首的幾千童男童女前往東海,當然你可以說他是為開拓,但明面上就是這麼說。最終,徐福入海求仙,費以巨萬錢財,卻終不得藥(有關...
唯一女皇帝武則天不叫「則天」真名是「武珝」
導讀:據說現在看電視劇,講個「顏值」,男男女女足夠漂亮,自然有粉絲尖叫,圖個開心而已,對劇情太較真,反倒會挨罵。戳開有「范爺」加盟的《武媚娘傳奇》的詞條,三解險些被白花花的一片亮瞎眼,可定睛一看,80集的大劇,竟然還要「刻畫出一個全新、除掉各種妖魔化的臉譜、還原一個最為真實的武則天。」三解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第一個鏡頭:「武氏如意奉詔入宮,位居五品才人。」請問「武氏如...
三國時吳國皇帝孫亮簡介 孫權兒子孫亮怎麼死的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260年,孫亮因被誣告而自殺(一說被毒害)。 早年經歷 孫亮字子明,孫權的小兒子。孫權年歲已高,而孫亮是最小的兒子,故此對他特別疼愛。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經誣陷太子孫和及其母親,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賴孫權愛孫亮的心意...
歷史上最逗比皇帝:為了4億現金自己綁架自己
公元529年,也就是南梁大通三年,九月十六日清晨,首都建康(現在的南京)。群臣們在大殿裡等著皇帝來上朝,等了好久,也不見皇上蕭衍的身影。不斷有內臣來報告:皇上不在寢宮,皇上不在後花園,皇上不在後宮,皇上不在宮裡……群臣們有些按捺不住了,現在既沒有外族入侵也沒有近臣作亂,皇帝哪裡去了呢? 按照常理來說,皇帝應該是被綁架了。至於綁匪的目的,目前還不清楚。好在體制還健全,大家慌亂的...
唐代無禁忌:大臣談論皇帝閨房生活而不受追究
唐代前期政治的特點是寬大通脫,文網也非常寬疏。所以唐代士人多和他們的作品一樣狂放。「恃才傲物」、或「言論倜儻」、或「詭激嘯傲」、或「不拘細行」、或「狂率不遜」。
唐太宗認為:「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為此,他明確要求「勿上下雷同也」。對於那些只知「順從」「順旨」之人他嚴加責斥:「比來惟睹順從,不聞違異。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說你這個人...